【中圖分類號】R7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658-01
角膜新生血管是角膜接觸鏡佩戴者的常見并發(fā)癥。本文試就作者近六年來門診觀察隨訪的102例配戴軟性角膜接觸鏡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的情況與可能有關的一些因素加以探討。
1 對象、材料和方法
本組全部患者均為配戴軟性角膜接觸鏡,戴鏡時間4個月—5年,年齡17—38歲,平均22.6歲。查閱配鏡前眼部相關資料,均排除原有角膜新生血管。復查時詳細詢問患者使用軟性角膜接觸鏡情況,并用裂隙燈顯微鏡觀察,在透明角膜能看到新生血管即為陽性,用(+)表示。(下同)。
2 結果
本組發(fā)現(xiàn)角膜新生血管均為角膜周邊部淺層新生血管,長度多在1.0mm以內,達1.0mm以上者4例(8眼)。
2.1 性別與角膜新生血管發(fā)生率
本組102例中,男性42例84眼,(+)14眼;女性60例120眼,(+)21例。其角膜新生血管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6.67%及17.50%,兩者無顯著差異。
2.2 職業(yè)與角膜新生血管發(fā)生率
本組體力勞動者(包括工人、農民、司機等)35人,70眼,(+)13眼;文職人員(包括教師、學生、醫(yī)護人員等)67人,134眼,(+)22眼。其新生血管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8.58%及16.41%,兩者無顯著差異。
2.3 屈光度與角膜新生血管
本組患者均為近視或復性近視散光,按其屈光度分為:<3.00D組18眼,(+)3眼;3. 00D—6.00D組100眼,(+)17眼;>6.00D組86眼,(+)眼15眼,其角膜新生血管發(fā)生率分別為16.67%、17.00%、19.44%,三者無顯著差異。
2.4 戴鏡方式與角膜新生血管
按患者不同戴鏡方式分為兩組,日戴鏡組:連續(xù)戴鏡時間不超過1天,每晚取下鏡片者;長戴鏡組:連續(xù)戴鏡在2天以上者,本組均為2—7天。前者120眼,(+)15眼;后者84眼,(+)20眼,其角膜新生血管發(fā)生率分別為12.50%及23.8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2.5 鏡片使用時間與角膜新生血管
本組戴鏡3年以上者86人,172眼。鏡片使用不足1年更換者60人,120眼,(+)17眼;鏡片使用1年以上更換者26人,52眼,(+)18眼。其角膜新生血管發(fā)生率分別為14.17%及34.6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2.6 角膜炎癥與角膜新生血管
本組3例4眼有角膜炎史,其中2例僅患眼有角膜新生血管,1例雙眼均有角膜新生血管。
2.7 角膜上緣與下緣新生血管發(fā)生率的比較
本文35眼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其角膜上緣均呈現(xiàn)新生血管,而角膜下緣與上緣同時出現(xiàn)者20眼,可見角膜上緣新生血管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角膜下緣。
3 討論
角膜本身無血管,毛細血管網(wǎng)圍繞角膜緣,如果血管超越角膜緣進入透明區(qū)即為病理性。角膜緣的毛細血管侵入角膜周邊部1-2mm,即可視為角膜新生血管(CRNV)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角膜水腫、缺氧、某些營養(yǎng)物質缺乏、血管性因子(新生血管生成因子及其抑制因子)的作用、白細胞的介導作用、免疫介質的作用有關。在角膜接觸鏡佩戴者,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與角膜接觸鏡所致的炎癥創(chuàng)傷、細胞浸潤、沖洗保存液的免疫反應、缺氧和角膜水腫等多種因素有關。
由本組資料可以看出,軟鏡所致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與性別、屈光度無關。不同職業(yè)戴鏡者新生血管發(fā)生率的差異說明,環(huán)境因素及個人衛(wèi)生習慣可能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由不同戴鏡方式、鏡片不同的使用時間患者新生血管發(fā)生率的顯著差異,突出地反映缺氧狀態(tài)下酸性代謝產物的刺激、鏡片沉著物的局部刺激及免疫反應對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本組3例3眼有角膜炎史者,2例僅患眼有角膜新生血管,1例雙眼均有角膜新生血管,表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與炎癥浸潤有關。角膜上緣新生血管發(fā)生率因何明顯高于角膜下緣?作者認為可能與局部的機械刺激有關。眾所周知,角膜接觸鏡與眼球之間的相對運動是反向運動。正常人的角膜橫徑為11.6mm,垂直徑是10.6mm,上方角膜緣寬1.0—1.5mm,兩側及下方角膜緣寬0.6—0.8mm,而軟鏡的直徑一般是13.5—14.5mm,貼合良好的軟鏡活動度是1—2mm。故此當眼球轉向某一方向時,軟鏡的邊緣剛好摩擦該側的角膜緣,而在生理情況下,隨著瞬眼動作,眼球上轉機會遠多于其他各個方向,角膜上緣受鏡片邊緣刺激的機會也就最多,故而角膜上緣最常也最先出現(xiàn)新生血管。另外,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也存在個體差異,作者也觀察到有些患者在前述諸多的惡劣因素影響下,卻一直未出現(xiàn)角膜新生血管。但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前述這些影響因素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jù)以上分析,作者建議:軟性角膜接觸鏡有嚴格的佩戴時間限制,一般情況而言,醫(yī)生建議配戴者只在有需要時佩戴軟性角膜接觸鏡,比如工作或者外出時候戴,回家換掉,或者戴幾個月軟性角膜接觸鏡換回框架眼鏡,給角膜足夠的呼吸空間。配戴軟性角膜接觸鏡無論該鏡片含水率有多高,均不要長時間連續(xù)戴鏡,更不應戴鏡睡眠。鏡片使用不要超過一年,應注意環(huán)境因素及個人衛(wèi)生狀況,條件太差者不要配戴軟性角膜接觸鏡。生產廠家應對鏡片的直徑作適當?shù)恼{整,提高鏡片邊緣的加工精度,盡可能減少鏡片的邊緣對角膜緣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