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阿立哌唑在治療精神分裂患者過程中對催乳素的影響。方法:收錄本院首次診斷“分裂癥”并住院及住院持續(xù)一個月未服藥的患者107例,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療;入院次晨及3個月后復查催乳素進行對照研究。結果:對催乳素的影響:阿立哌唑組服藥前后無顯著差異,而利培酮組服藥前后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用藥后兩組的催乳素水平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阿立哌唑對血清催乳素不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
【關鍵詞】催乳素;阿立唑哌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642-01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收錄2010.6-2011.9期間首次發(fā)病并住院治療診斷“分裂癥”患者107例,年齡界于18-60歲之間,診斷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排除脫落者與不愿合作者。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52例、對照組5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以阿立唑哌口服,兩周內加至10-30mg/日,對照組予以利培酮口服,兩周內加至2-6mg/日,治療期間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酌情加用苯二氮類藥物。
1.3觀察指標:兩組均于入院后次晨及3個月后查血清催乳素。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 結果
兩組治療結束時,阿立哌唑組服藥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無顯著差異,而利培酮組服藥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異常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用藥后兩組的催乳素水平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在目前精神科領域中療效不理想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病理機制尚不清楚,比較有名的是1986年提出的多巴胺D1與D2不平衡修正學說[1],即中腦邊緣系統(tǒng)多巴胺D2功能亢進引起幻覺、妄想等陰性癥狀,而前額葉皮質多巴胺D1功能下降引起認知功能缺陷等陰性癥狀,目前大多數(shù)抗精神病藥物DA受體拮抗劑,對結節(jié)-漏斗通路的DA阻斷從而導致PRL升高,出現(xiàn)男性乳房發(fā)育、性功能不全、閉經(jīng)等相關副作用,是導致患者依從性差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阿立唑哌主要通過對D2受體的部分激動發(fā)揮治療作用,而對結節(jié)-漏斗通路的阻斷作用較弱,同時其被稱為“多巴胺-五羥色胺系統(tǒng)穩(wěn)定劑”,在DA功能亢進時呈現(xiàn)拮抗作用,而在DA功能低下時則起到激活作用[2],在治療過程中若出現(xiàn)結節(jié)-漏斗部DA功能低下時就起到激活作用,故對患者內分泌的影響較小,同時對其它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癥亦能想到治療作用[3-4]。
參考文獻:
[1] 吉中孚.多巴胺受體部分激動劑阿立唑哌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5, 14 (5):629-631.
[2] 葛旭峰,等.阿立唑哌對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癥的中短期影響[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4(1):8-10.
[3] 阿漢華.阿立唑哌對其它抗精神病藥物所致催乳素升高的影響[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4(4):285-286.
[4] 吉中孚.多巴胺受體部分激動劑的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05,14(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