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536-01
肝硬化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目前尚無根治方法,需定期復查,規(guī)范治療,伴隨著病程的延長,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為此,筆者對部分老年肝硬化后抑郁情況進行了臨床調(diào)查與指導,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本報告為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確診的老年肝硬化患者,共103例,男57例,女46;年齡60歲—73歲,平均(68.2±5.1)歲;發(fā)病時間為(6.5±10.3)年;其中單純肝硬化51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4例,合并肝硬化腹水26例,合并肝性腦病2例,患肝硬化前均無精神障礙及陽性家族史,性格開朗,能勝任自己的工作,無其它慢性疾病史。
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 (SDS)及老年抑郁量表(GDS)測試。SDS標準分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GDS評分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1]。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P <0.05有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抑郁組為SDS評分≥50分或GDS評分≥11分,表明有抑郁癥狀,共41例,其余62例為非抑郁組。老年肝硬化后抑郁發(fā)生率為39.8%,其中輕度抑郁14例,中度抑郁18例,重度抑郁9例。抑郁組與非抑郁組之間比較,其性別、年齡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經(jīng)X2檢驗,老年肝硬化后抑郁的發(fā)生與其疾病本身無顯著相關性(P>0.05)而與其并發(fā)癥有顯著關系。
3 討論
肝硬化是一種以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jié)形成為特點的慢性肝病, 是所有慢性肝臟損傷的最終病理階段。肝硬化對身體危害較大,尤其伴有并發(fā)癥的患者更為嚴重,它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而且會給病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及經(jīng)濟負擔,嚴重者可導致死亡[2]。老年肝硬化后抑郁癥狀頻為常見。本結果表明其抑郁的發(fā)生與其并發(fā)癥有著顯著關系,可能由于出現(xiàn)并發(fā)癥后,患者自覺病情加重,致使情緒低沉,同時,由于心腦功能減退所伴有的倦怠、疲乏、睡眠障礙等癥狀,也使患者對自身病情過度焦慮、擔憂、悲觀,進而加重對情感的壓抑。此外,患肝硬化后長期飲食受限、定期檢測,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社會地位減退,子女大多不在身邊而照顧不周等亦可能加重了患者的抑郁情緒。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社區(qū)老年人將是肝硬化的主要危險人群。因此,建議醫(yī)院及有關部門一方面要對他們進行耐心合理的健康教育和自我護理教育,盡可能免予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另一方面也要用可靠而有效的測試方法和干預措施來有助于抑郁癥狀的早期診斷,降低其發(fā)生率,對于抑郁癥狀較重的患者可考慮使用抗抑郁藥物治療。
在規(guī)范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適當?shù)募彝タ祻途C合干預模式治療。其主要內(nèi)容應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患者對肝硬化的認識,什么是肝硬化,其臨床病狀、體征和預后,它對于家庭和社會不良影響,堅持規(guī)范化治療及定期檢查的意義。第二部分了解治療肝硬化的常用藥物,藥物間的的相互作用和負作用及藥物劑量,什么情況下需要用藥,什么情況下需要就診,和增加就診次數(shù),如何與醫(yī)生保持聯(lián)系。第三部分內(nèi)容幫助病人做好日常保健,適當?shù)倪\動訓練,身體狀況的變化觀察,并提出自我感受,提高疾病心理方面的知識。第四部分重點為肝硬化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常見高危因素和預防,對并存的危險因素積極關注并及時治療,可能會取得更佳的防治效果[3]。.
參考文獻:
[1] 沈漁邨.精神病學. 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M], 2004:201—202.
[2] 范婷婷,謝渭芬.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治療進展.國際消化病雜志[J],2010,30(6):349--351.
[3] 王鳳卿,賈宏,宋琳等.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分期護理.護士進修雜志[J],2008,13(9):1784--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