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了解廣州市白云區(qū)6~36月齡嬰幼兒的貧血情況,為嬰幼兒貧血防治提供資料。方法:對2011年1月~2012年12月廣州市白云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門診系統(tǒng)管理的11014例6~36月齡嬰幼兒進行貧血狀況調查。結果:廣州市白云區(qū)6~36月齡嬰幼兒貧血患病率為26.45%,以輕度貧血為主;男童貧血患病率高于女童;6~11月齡組貧血患病率最高(35.29%),隨著月齡增長,貧血患病率逐漸降低。結論:廣州市白云區(qū)嬰幼兒貧血患病率較高,需加強嬰幼兒貧血防治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嬰幼兒;貧血;血紅蛋白;患病率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519-02
貧血是兒童期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嚴重危害兒童健康,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常見病之一,也是我國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內容。6~36月齡嬰幼兒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人群【1】,也是貧血干預的重點人群。為了解廣州市白云區(qū)嬰幼兒的貧血情況,為嬰幼兒貧血防治提供資料,現(xiàn)特對2011年1月~2012年12月廣州市白云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門診系統(tǒng)管理的11014例6~36月齡嬰幼兒進行貧血狀況調查分析。
1 對象及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廣州市白云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門診系統(tǒng)管理的、排除患有重大疾病和血液病的所有6~36月齡健康嬰幼兒共11014例,其中,男童6260例,女童4754例。
1.2 檢查方法 由檢驗科專業(yè)技術人員按照采血操作規(guī)程規(guī)范采血,采用美國SYSMEX CORPORATION 希森美康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Sysmex xs-1000i全自動五分類血液分析儀進行血細胞分析。
1.3 貧血診斷標準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的6月~6歲以下兒童貧血的診斷標準:血紅蛋白(Hb)<110g/L判定為貧血;按血紅蛋白含量將貧血分為輕度貧血91~110g/L,中度貧血60~90g/L,重度貧血30~59g/L,極重度貧血<30g/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數(shù)據(jù)庫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用SPSS16.0進行x2檢驗、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6~36月齡嬰幼兒共11014例(男6260例,女4754例),貧血2913例,貧血患病率為26.45%,其中,男1804例(28.82%),女1109例(23.33%),輕度貧血2698例(24.50%),中度貧血214例(1.94%%),重度貧血1例(0.01%)。
2.2 不同月齡組貧血情況 6~36月齡嬰幼兒總的貧血患病率為26.45%,隨著月齡增長,貧血患病率逐漸降低,6~11月齡組貧血患病率最高(35.29%),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29.80,P<0.01),見表1。
2.3 不同性別、不同月齡組貧血患病率比較 6~36月齡男童貧血患病率為28.82%,女童為23.33%,不同性別貧血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1.87,P<0.01)。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同一性別,不同月齡組嬰幼兒貧血患病率逐漸降低,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童x2=197.40,P<0.01;女童x2=129.80,P<0.01),見表2。
2.4 不同性別、不同月齡組血紅蛋白水平 6~36月齡嬰幼兒總的血紅蛋白平均水平為115.95±12.53 g/L,其中,男童為115.43±13.15 g/L,女童為116.64±11.64 g/L,不同性別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11,P<0.01);同一性別不同月齡組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童F=38.21,P<0.01;女童F=36.94,P<0.01);同一性別不同月齡組血紅蛋白水平進一步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除了18~23月齡組外,隨著月齡增長,血紅蛋白水平逐漸升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 討論
3.1 廣州市白云區(qū)6~36月齡嬰幼兒貧血現(xiàn)況 此次調查顯示廣州市白云區(qū)6~36月齡嬰幼兒貧血患病率為26.45%,以輕度貧血為主;男童貧血患病率高于女童,不同性別貧血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1.87,P<0.01);隨著月齡增長,貧血患病率逐漸降低,6~11月齡組貧血患病率最高(35.29%),各月齡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29.80,P<0.01)。廣州市白云區(qū)6~36月齡嬰幼兒貧血患病率低于WHO報道的4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在發(fā)展中國家為39.0%【2】,但高于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調查報道的我國居民貧血患病率平均為15.2%和2歲以內嬰幼兒貧血患病率為24.2%【3】。根據(jù)WHO提出的人群貧血狀況公共衛(wèi)生分級標準:當人群中貧血率≥40%,為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人群貧血率在20.0%-39.9%,為中度公共衛(wèi)生問題。廣州市白云區(qū)嬰幼兒貧血狀況已構成中度公共衛(wèi)生問題。
3.2 嬰幼兒貧血的防治方法 一般認為,嬰幼兒貧血的主要原因有:①胎兒期鐵儲備不足:母孕期缺鐵或貧血、早產(chǎn)、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等;②鐵攝入不足:乳母未及時補鐵、喂養(yǎng)不當、過早或過晚添加輔食、鐵強化食物攝入不足等;③鐵丟失過多:失血、感染等。大量研究證實,貧血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免疫功能和智能發(fā)育【4-7】等,因此,預防嬰幼兒貧血刻不容緩。嬰幼兒貧血的防治【8】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①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加強妊娠期貧血、哺乳期貧血及嬰幼兒貧血危害性的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加強妊娠期、哺乳期保健和兒童保健工作的宣傳和督促等;
②加強高危兒管理:低出生體重兒生后2周即應給予鐵劑補充;
③科學喂養(yǎng),合理添加輔食:提倡純母乳喂養(yǎng)4-6個月,不能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應采用強化鐵的配方乳喂養(yǎng);4-6個月的嬰兒引入的第一個半固體食物(或泥狀、茸狀食物)應是強化鐵的谷類;引入其他食物不可減少嬰兒的基本攝乳量(>800mL/d);嬰兒7個月后逐漸引入富含鐵的動物性食物。
④及時處理血紅蛋白正常低值(110 g/L)和輕度貧血:家長對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后果不了解,認為血紅蛋白正常低值(甚至輕度貧血)可“食物補充”,未引起重視,即使治療也不能堅持完成療程;不少兒科醫(yī)生也不重視血紅蛋白正常低值和輕度貧血,未給予相應防治建議和治療等。血紅蛋白在110 g/L的正常低限嬰兒及輕度貧血患兒亦應給予鐵劑至少3個月。
⑤加強嬰幼兒貧血的篩查工作:建議嬰兒每3個月篩查血紅蛋白1次,早期發(fā)現(xiàn)有不適當鐵貯存的嬰兒;1歲后兒童每年篩查血紅蛋白1—2次,早期治療輕度貧血。
⑥補充多種維生素:如VitA、B12、B2、葉酸等。
綜上所述,廣州市白云區(qū)嬰幼兒貧血狀況已構成中度公共衛(wèi)生問題,需加強嬰幼兒貧血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健康教育宣傳,加強兒童保健中嬰幼兒貧血防治工作的開展,加強嬰幼兒貧血篩查,同時,兒科醫(yī)生應加強認識并及時處理血紅蛋白正常低值和輕度貧血。
參考文獻:
[1] 崔穎,楊麗,檀丁,等.中國西部10省市農(nóng)村3歲以下兒童貧血狀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12):1159-1161.
[2] WHO/UNICEF/UNU.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WHO/NHD/01.3).
[3] 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yǎng)狀況與健康調查報告-2002綜合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9-41.
[4]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60-562.
[5] Hartfield DS, Tan J, Yager JY,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ron deficiency and febrile seizures in childhood [J]. Clinical Pediatrics,2009,48(4):420-426.
[6] 李國華.兒童缺鐵性貧血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及其防治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5):391-392.
[7] 張文漢,胡素君,劉一心.輕度缺鐵性貧血嬰幼兒體格生長及智能行為發(fā)育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662-1664.
[8] 黎海芪.重視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防治[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7):484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