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yī)活血化瘀法治療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2月間明確診斷的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患者14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一時期102例健康查體者作為對照組。記錄觀察組治療前、1個療程、2個療程血脂水平,比較治療前后觀察組血脂變化情況。結(jié)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血脂水平除TG有顯著升高(P<0.05),HDL-C降低(P<0.05)外,其它各項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后的TC、TG、LDL-C水平均較對照組升高(P<0.05~P<0.01), 而HDL-C、APOA1水平均降低(P<0.01);觀察組治療2個療程后與治療前、1個療程后相比較, HDL-C、APOA1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而治療前、1個療程后的 TG、LDL-C水平差異不明顯(P>0.05)。結(jié)論:中醫(yī)活血化瘀法治療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中醫(yī)治療;活血化瘀法;2型糖尿??;高脂血癥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492—02
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謝紊亂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資料顯示,約有40~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紊亂[1]。而且在糖尿病早期往往就存在比較明顯的脂代謝紊亂。積極控制血脂水平對預防糖尿病合并癥有重要意義。中醫(yī)在治療2型糖尿病血脂紊亂方面有獨到之處。本文在文獻調(diào)研的基礎上,對合并血脂紊亂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中藥治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血脂的問題?,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2月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患者140例,其中男56例,女84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2.4±4.7)歲。經(jīng)實驗室檢驗患者TG或(和)TC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升高,符合高脂血癥診斷標準;同時參照WHO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觀察組患者均診斷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同時選取同一時期102例門診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3例,女59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3.1±4.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活血化瘀中藥治療,組方如下:炙何首烏15g、決明子15g、澤瀉15g、生蒲黃10g、茺蔚子12g、姜黃12g、丹參15g。上述方藥、劑量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加減。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4周為1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
記錄觀察組治療前、1個療程、2個療程血脂水平,比較治療前后觀察組血脂變化情況。所有受試者空腹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TG、TC、HDL-C、LDL-C、APOA1、APOB,所有項目均在日立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完成。TG測定試劑為美國羅氏診斷產(chǎn)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APOA1、APOB測定試劑為德賽診斷系統(tǒng)有限公司生產(chǎn),、TC、HDL-C、LDL-C 為上海復星長征診斷試劑,TG<4.2mmol/L的LDL-C以Friedewald公式計算得出。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結(jié)果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各組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檢驗值 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jié)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血脂水平除TG有顯著升高(P<0.05),HDL-C降低(P<0.05)外,其它各項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1個療程后的TC、TG、LDL-C水平均較對照組升高(P<0.05~P<0.01), 而HDL-C、APOA1水平均降低(P<0.01)。觀察組治療2個療程后與治療前、1個療程后相比較, HDL-C、APOA1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而治療前、1個療程后的 TG、LDL-C水平差異不明顯(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是一組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與胰島素缺乏和抵抗相關(guān),對脂肪分解作用的抑制減弱;同時由于糖代謝紊亂,糖轉(zhuǎn)化為脂肪的過程加強,氨基酸合成脂蛋白酯酶的能力降低,使游離脂肪酸生成增多,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酸不能轉(zhuǎn)化為酮體,而是作為一種原料,在肝臟合成TG、TC增加。LDL-C由于占TC的60%-70%,LDL-C也隨之增加[2]。LDL-C是糖尿病患者最強的冠心病危險預測因子,在冠心病血脂危險水平的評估及降脂治療目標中都以LDL-C作為首要實驗室指標,LDL-C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事件危險性降低36%[3]。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本病屬“消渴”范疇,病因復雜,消渴病久,絡脈滯澀,多表現(xiàn)為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或有舌下絡脈曲張,或有心胸憋悶、刺痛,或有肢體疼痛、麻木,因而久病消渴者,應重視活血化瘀與其他療法配合相兼而用,活血化瘀貫穿始終,可達到調(diào)節(jié)陰陽、流通氣血、標本同治的目的。中藥中醫(yī)的辨證施治對于改善癥狀、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命具有積極地意義。當代中醫(yī)對糖尿病合并脂肪代謝紊亂病機的認識,多認為是本虛標實、臟腑功能失調(diào)。本虛多脾虛,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標實指痰濁、淤血等。其中,痰濁、淤血是人體在精兵過程中所形成的病理產(chǎn)物。這些病理產(chǎn)物形成以后,又能直接或間接作用于某一臟腑組織,繼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變證,故又屬致病因素。應該說由痰濁導致血瘀。
中醫(yī)對糖尿病的治療是一種綜合治療,許多研究顯示,其治療機制是多方面的,有些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有的可以對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進行雙向調(diào)節(jié),使之趨于平衡;有的可以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受體數(shù)目,提高組織耐缺氧能力;有的可以清除體內(nèi)多余的自由基。祖國醫(yī)學認為消渴應該調(diào)節(jié)心志,控制飲食,適當運動5]。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代謝異常的辨證治療,要分清本虛標實,本虛進一步分脾虛,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標實則分痰濁、淤血。學者普遍認為“從痰論治”應貫穿于高脂血癥治療的始終。治療除了應重視化痰之外,還應重視活血化瘀?;钛?、益氣活血、理氣寬胸等方法都能顯著改善動物的高血粘狀態(tài),調(diào)節(jié)血脂成分。而以活血化瘀法為最佳。本文以滋陰清熱活血化瘀治法,證實中藥可以明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調(diào)整脂蛋白代謝,進而防止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4]。
綜上所述,中醫(yī)活血化瘀法治療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進喜,王世東,傅強.2型糖尿病脂代謝紊亂的中醫(yī)治療進展[A].藥品評價,2011,8(9):50-53
[2] 瞿炯炯,周 慧,谷德祥.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及其防治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5(6):65-67.
[3] Turner RC,Millns H,Neil HA,et 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UKPDS:23)[J] .BMJ,1998,316(7):823-828
[4] 呂仁和,趙進喜.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中西醫(yī)診治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766-774
[5] 李為民.中醫(yī)辨證施治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9,15(4):29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