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術治療,按照患者治療期間給予的不同臨床護理方案,將35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15例,給予一般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20例,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加強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評估結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SAS、VAS和SDS評分均發(fā)生明顯改善,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存在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疼痛癥狀、焦慮和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臨床意義重大。
【關鍵詞】心理護理;乳腺癌根治術;疼痛程度;抑郁;焦慮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99—01
乳腺癌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研究統(tǒng)計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大約占據(jù)女性惡性腫瘤的7%至10%。通常,經(jīng)乳腺癌根治術治療后患者均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癥狀,對其臨床轉歸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隨著醫(yī)療改革的逐漸深入,臨床護理在醫(yī)院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也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近年來,我院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起到良好的臨床效果。本文回顧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措施和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為女性,且在術中病理檢查中診斷為乳腺癌,單側發(fā)??;病理分期Ⅰ期患者3例,Ⅱ期患者21例,Ⅲ期6例;年齡在24-68歲之間,平均年齡(43.21±3.62)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16例,大專及以上4例;根據(jù)患者治療期間給予的不同臨床護理方案,將35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15例,觀察組患者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軟件的初步分析未見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流程按照標準護理程序進行。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①心理分析:由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醫(yī)生與患者進行密切的交流,詳細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主要針對患者的疼痛情況、并發(fā)癥、化療不適感、疾病認知情況、家庭因素[1]等進行分析。病人行乳腺癌根治術后往往存在沉淪失落的心理,由于手術的創(chuàng)傷導致其作為第二性征的乳房被切除,病人的身心均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對于重返社會與家庭正常生活的信心明顯欠缺。護理人員以耐心、細致、熱情的服務態(tài)度,讓病人感受到護理人員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心與體貼,從而使病人對護理人員產(chǎn)生安全感與信賴感。另外,護理人員應以積極真誠的態(tài)度、體貼的語言,對病人焦慮、抑郁、失落的情緒進行有效疏導,例如引導病人正確看待乳房問題,盡量通過溝通消除病人的負性。②護患交流:加強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主動接近患者,語言親切、延伸柔和、舉止大方,避免談及患者敏感話題。許多患者會對術后的正常性生活有所顧慮,護士應為在適當?shù)臅r機為患者解答疑問,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③健康宣教:針對患者丟疾病的不同認識程度糾正患者對乳腺癌的發(fā)病、治療以及療效等的錯誤認知,告知患者乳腺癌是可以治療的,使患者了解心理因素對臨床治療的重要意義[2],幫助患者樹立臨床治療的信心。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一般情況和效果,提高患者的臨床配合度。④社會支持:乳腺癌患者的顧慮大多在于術后的性生活中,臨床護理期間打開夫妻之間的性話題是排除患者心理護理的關鍵,護士應為患者的伴侶提供指導、咨詢[3],鼓勵加強患者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并鼓勵患者的親戚、朋友、鄰居等多關心患者,加強對患者的支持。醫(yī)護人員應鼓勵病人配偶陪同病人治療,使病人能夠感受到家庭溫暖,消除顧慮,重樹生活信心。對于乳腺癌病人術后普遍存在的抑郁問題,則鼓勵病人使用義乳或進行乳房再造術,使其保持自我滿足感以便得到心理的康復。
1.3臨床觀察
加強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觀察,傾聽患者的主訴,并給予針對性的處理。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恐懼程度、焦慮和抑郁程度等。
1.4統(tǒng)計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存在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乳腺癌是當前威脅女性健康和生活幸福的一大殺手,許多患者在治療期間都會產(chǎn)生明顯的心理障礙和應激反應,消極的心理情緒對患者的治療和轉歸具有重要的影響。加強臨床治療期間的心理干預能夠保證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此外,針對乳腺癌患者的不同身體和生理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效果。在治療期間,不但要增加患者與醫(yī)生、護士之間的交流,消除恐懼心理,還應鼓勵患者的伴侶、親屬、朋友等加強對患者的關心[4],還應該加強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療方式和療效等,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均<0.05),可見其臨床意義,值得重視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陸瑞芳,莊小陶,沈鎮(zhèn)宙,韓企夏.上海市124例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前后血清維生素A、E的變化[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三屆老年營養(yǎng)暨第二屆營養(yǎng)與腫瘤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1,18(07):109-110.
[2] 楊華,周紅燕,屈紅英.乳癌術后Taxol化療期間感染的預防及護理[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12,13(04):198-199.
[3] 陳少娟,林素音.運用護理程序?qū)θ橄侔┗颊邍中g期的心理護理[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12,15(14):106-107.
[4] 袁紅艷,董紅艷.乳腺癌健康知識宣教[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12,20(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