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對60例高齡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tǒng)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應用胰島素治療的護理及基礎護理。結果: 60例患者經(jīng)過精心得護理取得滿意效果 配合有效得治療預防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提高了生活質量。結論:精心的護理和有效的治療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復的關鍵。
【關鍵詞】糖尿病 高齡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75—02
糖尿?。╠iabetes mellitus DM)是由于胰島分泌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終身性疾病[1]。糖尿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在不斷上升, 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對疾病的態(tài)度及其治療經(jīng)過的認識與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影響,只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方能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而老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加強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可有效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我院對2009-1月~2009-12 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有效治療與護理,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本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56~86歲,平均72歲。合并高血壓40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11例,糖尿病性腎病3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20例,足感染5例,多數(shù)伴有瘙癢癥。
1.2 治療方法 通過飲食控制者血糖者15例,利用降糖藥物治療者15例,通過胰島素治療者 30例。
1.3 結果 經(jīng)過長期飲食控制血糖、降糖藥物及胰島素治療均未發(fā)生嚴重的不良事件,身體狀況良好,生活質量提高,康復出院。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糖尿病的發(fā)病同其它疾病一樣,有生理、社會和心理因素,而社會和心理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國內研究提示[2]:大多數(shù)患者的個性類型為外傾穩(wěn)定型情緒 ,神經(jīng)質被視為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情緒不佳,很容易產(chǎn)生不良心理問題,以憂思過度、心煩不安、緊張恐懼、急躁易怒、悲傷易泣常見。因此,應加強護患溝通,通過解釋、疏導、安慰等,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幫助患者消除各種消極情緒反應,增加患者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了解,消除不適當?shù)念A測、誤解和錯誤觀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并可以采用血糖自我監(jiān)測、行為強化、行為塑造療法等行為療法技術幫助患者遵從治療計劃。
2.2 飲食護理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項治療措施,合理的控制飲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減輕體重, 改善脂類代謝, 通過合適的營養(yǎng)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3], 不論是年長者、肥胖型、少癥狀的輕型病人或重型和Ⅰ型糖尿病病人都應嚴格執(zhí)行飲食計劃并長期堅持[4 5]對于老年、肥胖、病情較輕者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6]。護士要指導患者掌握血糖、尿糖、體重的自我監(jiān)測方法來控制飲食。按照制定的食譜進食,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雜糧, 多食蔬菜類含纖維高的食物。不僅要控制主食,還要控制魚、肉、蛋、油等副食的攝入,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鹽飲食。對老年患者的食療,美國仍沿用對成人非胰島素依賴型(NIDDM)患者的建議,即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0%~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7]。伴有周圍神經(jīng)病變者,多食糙米,豆類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8]。
2.3 運動療法指導護理 運動能提高老年NIDDM患者的糖耐量,并增加其胰島素敏感性[9]。運動量要注意循序漸進,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方式以散步為宜,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推薦運動的強度可以心率作為指標,應控制在該年齡所達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 運動前應用5~10 min的熱身和放松, 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min左右。重視運動中和運動后的感覺, 出現(xiàn)呼吸費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及時停止運動。
2.4 血糖和尿糖的監(jiān)測: ①血糖的監(jiān)測: 糖尿病診斷的確定以血糖為標準, 糖尿病治療過程中仍以監(jiān)測空腹及餐后2h血糖最為重要。②尿糖監(jiān)測:試紙監(jiān)測按接觸尿液后時間一定要準確[10]。
2.5 應用胰島素治療的護理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島素治療時, 護士必須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 注射胰島素的時間、劑型、劑量一定要準確,告知患者注射后進餐時間,避免劇烈運動,注射部位不能按摩,以免加速胰島素吸收而引起低血糖。試驗顯示,腹部胰島素吸收率最快, 然后依次為上臂、臀部、大腿, 因此,要有計劃按順序輪換注射。每次要改變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組織硬化、脂肪萎縮影響胰島素的吸收,注射部位消毒應嚴格以防感染。
2.6 低血糖的護理 低血糖是老年DM 患者治療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如病人出現(xiàn)饑餓、心慌、大汗淋漓、疲乏無力、面色蒼白時,可迅速檢測末梢血糖,協(xié)助病人飲少量糖水,嚴重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必要時予以補充葡萄糖。酒精能誘發(fā)Ⅰ、Ⅱ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原因是酒精妨礙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進食減少,可減少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或糖異生作用,引起機體的嚴重損害,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禁止飲酒。
2.7 注意并發(fā)癥 糖尿病患者易出現(xiàn)白內障、視網(wǎng)膜出血、糖尿病足等并發(fā)癥,對視物模糊的患者要減少活動,保持大便通暢,以免用力過度造成視網(wǎng)膜脫落。糖尿病性足潰瘍患者應控制血糖,每日護足和避免危險因素的傷害是有效預防足潰瘍的關鍵[11]。
2.8 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 多數(shù)患者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2], 因此, 要定時測量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每日測血壓2次,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之內,以減輕視網(wǎng)膜病變。要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的變化,防止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觀察體重及尿量的變化,每周測體重1次,每日記出入量和小便次數(shù),并注意尿的顏色、氣味, 隨時留置標本, 以備檢查。定時檢測鉀離子變化,防止低鉀引起得惡性心律失常。
2.9 基礎護理 老年患者體質弱,抵抗力差,除給予一般常規(guī)護理外,更要保持皮膚清潔,講究口腔衛(wèi)生,預防各種感染。對臥床老人每晚用溫水擦浴,并觀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褥瘡形成。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陰道口的護理。
2.10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 住院期間進行細致的健康教育和詳盡的出院指導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的工作重點。定期開展糖尿病系列講座,根據(jù)老年人特點有計劃的教育,指導老年糖尿病患者得護理和治療。醫(yī)護人員要指導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愉快心情,避免精神緊張,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嚴格控制飲食,加強口腔、皮膚護理,預防感染,同時,學會日常生活自我護理 ,正確處理各種不良反應,以防不測。
3小結
通過臨床護理實踐 ,我們深刻認識到老年性糖尿病對患者的危害性極大 ,是一種慢性難以治愈的老年性疾病。高齡糖尿病患者病程長,病情重且復雜,通過采取一系列細致、良好的觀察和護理措施,可有效減少或避免急、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益鏘, 李希圣, 主編.急危重癥- - 搶救與護理[M].山西: 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165.
[2] 范麗風1糖尿病護理進展.中華護理雜志,1997 ,32 (10) :613~617.
[3] 劉曉明, 劉宏, 張秀麗, 等. 糖尿病的護理[ J ] . 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 1998, 17 (2) : 58 .
[4] 尤黎明, 吳英 .內科護理學 [M] .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2006 , 4.8.
[5] 王秀玲,吳紅梅.糖尿病病人的飲食護理. 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4, 4 (14) : 85~86
[6] 唐玲玉, 王光英. 淺談糖尿病的綜合飲食療法[J ] . 中華護理雜志,1994, 29 (9) : 557 .
[7] 蔣國彥. 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 ] . 中級醫(yī)刊, 1997, 32 (4) : 20 .
[8] 李青華,李青紅.糖尿病胃輕癱瘓患者的飲食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0 ,35 (9) :532~534.
[9] ShorrR I, RayW A ,Daugherty JR, et al .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serious hypoglycemiain old persons using insulin or sulfonylureas[J ] . A rch InternM ed, 1997, 157 (15) : 1681 .
[10] 朱健銘,胡順琴1 試紙法檢測糖尿病注意的問題. 中華護理雜志,2001 ,35 (2) :136~137.
[11] 蔣琪霞,耿廣麗1188例糖尿病患者足潰瘍的預防. 中華護理雜志,2001 ,36 (2)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