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手足口病是近幾年來多發(fā)流行的一種兒童傳染病。該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多發(fā)于5歲以下兒童,主要經(jīng)患兒分泌物及親密接觸傳播。手足口病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是患兒手心、足心及臀部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的皮膚斑丘疹,特別是口腔內的皰疹,多分布在舌、 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破潰后形成潰瘍,導致患兒疼痛,流涎,拒絕進食飲水,哭鬧不安。影響小兒進食,造成營養(yǎng)水分吸收不良,影響疾病恢復。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24—01
本文結合十堰市人民醫(yī)院兒童中心于2013年4月至8月收治小兒手足口病186 例,探討在臨床常規(guī)藥物治療上結合口腔護理收到良好效果?,F(xiàn)總結如下
1 一般護理:
1.1消毒隔離:一旦確診應立即將患兒隔離,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皰結痂。一般隔離2周以上。對患兒使用過的玩具、餐具及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采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擦拭及煮沸消毒。對于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純旱募S便需經(jīng)含氯的消毒劑進行消毒2 h后傾倒?;純旱牟∈覒3智鍧崳〞r進行含氯消毒液的噴灑消毒,進行定期的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每天可用乙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1.2休息及飲食:患兒患病1周內應臥床休息,多喝溫開水;給予患兒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口腔有潰爛時可以食用流質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保持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清水漱口。 對因口腔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脫水,酸中毒的患兒給予靜脈補液,及時糾正脫水酸中毒。
1.3口腔護理:將維生素B2研成粉狀和維生素AD滴劑混勻調成糊狀,先用生理鹽水先清洗口腔,再將藥液涂抹于潰瘍處。并囑患兒三十分鐘內勿進食飲水,以保證藥物的充分吸收和藥效發(fā)揮。每日兩次,可收到顯著療效。因維生素B,可增強酶的活性,是細胞生長繁殖所必需物質,可促進口腔黏膜創(chuàng)面的修復。維生素A和D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的必需物質,對上皮組織的完整性等有重要作用,能保持上皮組織結構的完整與健全。兩者配合使用可使?jié)冚^快愈合。
1.4皮膚護理:勤剪指甲,防止患兒手抓或睡后無意識搔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出汗時及時用溫水清潔皮膚,更換寬大柔軟衣物,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將阿昔洛韋軟膏與利巴韋林針劑混合調勻,均勻涂抹于皮疹處,一日兩次,保持患兒皮膚清潔,療效顯著
1.5 氧氣霧化吸入:因多數(shù)患兒咽、扁桃體處潰瘍較多,而口腔護理時患兒因疼痛和恐懼不配合治療,且清洗咽部時易引起患兒惡心,嘔吐。還可配合病毒唑氣泵吸入,操作方便,作用直接,可減少全身應用的劑量,加速潰瘍面愈合,不良反應少??筛鶕?jù)患兒年齡將病毒唑0.1g~0.2g配合生理鹽水加入氣泵內由口腔吸入,一日兩次。
其它:開喉劍噴霧劑噴患處,一天數(shù)次。開喉劍噴霧劑能顯著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具有抗炎,鎮(zhèn)痛和解熱作用。且入口清涼,能有效緩解口腔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