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和研究腦外傷氣管切開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病例選取為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間我院收治的57例腦外傷患者,本組患者均行氣管切開治療,對其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57例患者中45例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穩(wěn),4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在行氣管切開后放棄治療出院,死亡與放棄治療病例均與護理行為無關。結論:氣管切開術對于腦外傷患者的治療有著切實的效果,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關鍵詞】腦外傷;氣管切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73—02
氣管切開術能夠迅速解決呼吸道阻塞,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對于神經外科的危重癥患者的緊急救治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腦外傷患者而言,及時行氣管切開術能夠幫助患者改善通氣,解除呼吸道阻塞現(xiàn)象,避免腦組織缺氧現(xiàn)象的進一步加重,為神經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氣管切開術患者治療過程中,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筆者就此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選取為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間我院收治的57例腦外傷患者,本組患者均行氣管切開治療,患者年齡12~69歲,平均39.1±12.4歲,包括男性 40例,女性17例。本組患者在入院后先進行氣管插管2~3d后采取氣管切開術。
1.2 護理方法
1.2.1 嚴格進行無菌操作 加強護理人員控制院內感染的意識,要求在各項護理操作環(huán)節(jié)上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在與患者接觸前后洗手,必要時使用無菌手套,避免造成感染傳播,在使用各種導管、霧化秀氣以及呼吸機時應當盡可能使用一次性器具,及時進行更換,如果醫(yī)療物品非一次性用具則應當專人使用并定期進行消毒。室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濕度70%左右,每天通風換氣至少兩次,定期進行地面保潔和空氣消毒,控制出入人員,避免交叉感染。
1.2.2 氧療護理 患者在氣管切開后給予常規(guī)吸氧,并根據(jù)患者情況提高氧分壓來改善患者腦缺氧現(xiàn)象。
1.2.3 濕化氣道 應用人工鼻幫助患者濕化氣道,可用生理鹽水、蒸餾水等作為濕化液并每天更換,確保持續(xù)性濕化氣道[1]。在操作時可以采用通過微量注射泵進行持續(xù)、勻速注入濕化液,避免人工氣道建立后氣道水分散失,使氣道能夠長期處于一種濕化狀態(tài)。如果患者有痰液粘稠難以吸出的狀況可給予定期霧化吸入,藥液能夠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和肺泡,提高治療效果,藥物選擇根據(jù)患者情況而定。
1.2.4 氣管套管護理 首先要做好切口護理,保持切口皮膚清潔干燥,每天進行切口消毒和紗布更換,觀察換下的紗布上是否存在膿性分泌物,對比切口判斷是否有切口感染。套管系帶要保持清潔干燥,經常更換,松緊適度,避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而引發(fā)咳嗽,以免氣管套管發(fā)生脫落。
1.2.5 吸痰護理 當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痰、呼吸困難、雙肺濕性羅音以及血氧飽和度下降時給予吸痰處理,每次吸痰時間應當控制在15s以內,連續(xù)吸痰次數(shù)控制在3次以內,如果痰液較多可給予純氧吸入3~5min之后再進行吸痰[2]。吸痰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理體征,注意吸痰導管的軟硬,避免造成氣道損傷或吸痰無力。吸痰時動作輕柔,避免刺激氣道造成患者咳嗽引起顱內血壓升高,導致腦出血、腦疝等情況的發(fā)生。
1.2.6 其他護理 每天做好口腔護理,避免分泌物淤積和微生物的繁殖造成感染,可用棉球沾取生理鹽水或1.5%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口腔清理,對于合并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可采用牙齦沖洗器[3]。鼻飼操作前應當先進行吸痰并抽吸胃液,了解消化情況。鼻飼時應當緩慢而均勻,鼻飼后30min內避免吸痰[4]。對于意識清醒的患者應當做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確保護理工作有效進行。
2 結果
本組57例患者中45例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穩(wěn),氣道通暢;4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主要原因為原發(fā)病導致腦疝,腦功能衰竭死亡;8例患者在行氣管切開后放棄治療出院,放棄治療原因主要是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死亡及放棄治療患者均與護理行為無關。
3 討論
氣管切開術能夠有效的清除呼吸道異物,改善氣道通暢性,減輕呼吸道梗阻現(xiàn)象,降低顱內壓,提高氣體交換量,對于腦外傷患者而言,能夠有效的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死亡率。氣管切開術后并發(fā)癥中以肺部感染最為常見[5],因此在吸痰和各種護理操作前后都應當注意手衛(wèi)生,保持全程無菌操作是減少此類情況發(fā)生的必要條件。濕化氣道也能夠有效預防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其目的在于維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保證引流通暢,在氣管切開的情況下代替鼻咽部的濕化功能,避免分泌物結痂阻塞氣道[6]。鼻飼前吸痰并抽吸胃液能夠觀察胃內消化情況,而在鼻飼時應當保持緩慢、勻速進行,避免刺激氣道和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對于腦外傷氣管切開患者而言,在給予神經外科治療的同時,也應當重視相關護理措施,嚴格的無菌操作、合理的濕化氣道、正確的吸痰方式都能夠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療效果,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 趙浩杏.4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后氣道的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8):99.
[2] 汪友娣,夏冬靈.氣管切開患者使用不同負壓吸痰效果的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3):76-78.
[3] 李妙妙,劉海峰.ICU氣管切開病人口腔護理與肺部感染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9,22(2):233.
[4] 吳有琳,江洪雁.神經外科氣管切開患者鼻飼置管深度對食物反流的影響[J].巾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1):118.
[5] 董玉梅,周風玲,靳桂明,等.神經外科耐甲氧兩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特點[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1):178-180.
[6] 季曉亮,仲悅,陳曉艷.兩種氣道濕化方法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0):285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