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討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凝血功能變化以及臨床意義。方法: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 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為研究組,并選擇52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比較分析凝血功能變化。結(jié)果: 研究組 D-dimer 高于對照組( P <0.05),D-dimer跟病情程度正相關(guān)。研究組中 PLT 與 Fib 降低( P <0.05); PT 與 APTT延長 ( P <0. 05) 。PLT 、 Fib 均跟病情程度負相關(guān)( P <0.05); PT 、 APTT均跟病情程度正相關(guān)。DIC 發(fā)病率跟病情程度正相關(guān),總死亡率4.6%。結(jié)論:對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進行凝血功能檢測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可以預(yù)示病人病情程度,具有較高的預(yù)報價值。
【關(guān)鍵詞】腎綜合征出血熱;凝血功能;D-dimer;PT;APTT
【中圖分類號】R51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53—02
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發(fā)熱、出血、腎損害三大主要特征。此病流行較廣,病情較危急,病死率較高,對人體危害比較大。嚴重出血是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重要的致死原因。加強此類病人凝血功能檢測可以準(zhǔn)確判斷出血性疾病的主要類型。筆者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對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給予早期凝血功能檢測,探索其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組資料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其中,男30例,女22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50歲;發(fā)病時間1-7 d;輕型病人18例,中型病人15例,重型病人 12例,危重型病人7例。
對照組資料為同期隨機選擇健康人群52例,其中,男32例,女 20例,年齡范圍為 19-50 歲,沒有其他疾病。
本組資料所有受試者在進行凝血功能測定之前都沒有實施過止血、抗凝與溶栓治療。
1.2 檢測方法
凝血酶原時間(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PTT) 、凝血酶時間( TT) 與纖維蛋白原( Fib) 都是運用機械式磁珠法,上述4項指標(biāo)均采用全自動血凝儀給予檢測。D-二聚體( D-dimer) 使用免疫比濁法,采用日立7600 給予檢測。PLT運用血液分析儀給予檢測。
1.3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本組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使用 SPSS18.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進行 t 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2.1 D-dimer 數(shù)據(jù)資料比較
從各組D-dimer 數(shù)據(jù)資料來看,是呈非正態(tài)分布的,研究組 D-dimer 高于對照組 ( P < 0.05) 。D-dimer 跟病人病情程度是正相關(guān)的。輕型與中型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之間的 D-dimer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 > 0. 05)。
2.2 兩組 PLT、PT、APTT、TT 與 Fib 5項凝血檢測結(jié)果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 PLT、PT、APTT、TT 與 Fib 5項凝血檢測結(jié)果比較,見表1。
2.3不同類型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轉(zhuǎn)歸情況
從本組不同類型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轉(zhuǎn)歸情況來看,中型、重型與危重型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的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的發(fā)病率分別是 6.4% 、20.2% 與38.7% ,病死率分別是 2.0%、3.3%和 21%。DIC 與死亡率跟病人病情程度正相關(guān)。總病死率是4.6%。
3 討論
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在臨床的表現(xiàn)是輕重程度不一樣、分為輕型、中型、重型與危重型等4類型,比較容易合并 DIC 疾病導(dǎo)致進一步惡化病情,提高死亡率。PLT、Fib、PT 與APTT 屬于臨床上是檢測凝血功能之常用的篩選方法[1]。PLT 主要是具有促進止血與加速凝血的功能。Fib 這種糖蛋白是人體肝臟合成的,是衡量人體凝血功能的一個關(guān)鍵指標(biāo)。Fib數(shù)量降低可提示凝血時間有所延長。PT 可以正確反映人體血漿中凝血因子Ⅱ、Ⅴ、Ⅶ與Ⅹ的水平,常常用在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中進行篩選試驗[2-3]。APTT 則可以反映人體血漿中的凝血因子Ⅷ、Ⅸ、Ⅺ與Ⅻ的水平,常常用在內(nèi)源凝血系統(tǒng)中進行篩選試驗。測定TT一般是用來反映人體血液中是否存在一種肝素類的抗凝物質(zhì)[5]。本研究探究了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血漿中之凝血功能檢測的一系列指標(biāo)變化,跟對照組比較,PLT與 Fib 都降低,并且發(fā)現(xiàn)PLT與 Fib跟病人的病情程度負相關(guān); PT 與APTT 時間延長,它們均跟病人病情程度正相關(guān)。根據(jù)PLT、Fib、PT 與 APTT 跟并病人病情程度所存在的相關(guān)性,以及這4項指標(biāo)變化能夠初步預(yù)示出病人病情之嚴重程度,從而指導(dǎo)患者臨床治療。D-dimer 這種特異性分子標(biāo)志物屬于交聯(lián)的纖維蛋白被纖溶酶水解之后產(chǎn)生的,是繼發(fā)性纖溶的一個重要指征。人體D-dimer 水平之增高可以表明人體有纖維蛋白血栓形成與纖溶的發(fā)生。本研究中研究組D-dimer 水平增高,跟病人病情程度正相關(guān)(P <0. 05) 。臨床證實,D-dimer 可以較好地彌補 PLT、Fib、PT與 APTT 輔助診斷 DIC之不足,對于 DIC 高危病人具有非常高的預(yù)報價值。在本研究中 DIC 跟死亡率及病人病情程度正相關(guān),總病死率是 4. 6%,這跟文獻報道是相符的[5]。由此可見,對早期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人進行凝血功能檢測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馮艷萍.腎綜合征出血熱的臨床特殊表現(xiàn)[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應(yīng)用,2009,3( 8) : 47-48.
[2] 王立杰.發(fā)熱門診腎綜合征出血熱早期癥狀不典型病例18例分析[J].吉林醫(yī)學(xué),2011,32(30) :6446-6446.
[3] 李仲平,儲峰,胡晨波.危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早期診斷與治療附19例分析[J].世界感染雜志,2011, 11(2): 112-116.
[4] 焦楊,雷春華. 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治療[J].世界最新醫(yī)學(xué)信息文摘(電子版),2012,12(12):95-96.
[5] 張曉慧,隋芳,王淑萍.腎綜合征出血熱肺損害5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8):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