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CT肺氣腫體積比例指標及肺容積指標在COPD疾病中的診斷預測價值。方法:選擇COPD病例87例和健康對照29例,進行64層螺旋CT容積掃描,采用診斷試驗ROC曲線分析CT肺容積等指標在COPD診斷篩查的應用價值。結果:三個肺氣腫容積比例指數(shù)診斷COPD的ROC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8(P<0.01);肺容積指標中Vin、Vex指標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達到了0.773、0.859,具有較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結論:CT肺氣腫體積比例指標診斷篩查COPD效果較好;Vin和Vex CT肺容積指標,具有較好的診斷篩查價值。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肺氣腫;CT;肺容積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40—01
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MSCT)肺功能成像是通過研究肺臟影像學與病理學之間的相互關系,尤其是肺氣腫體積比例和肺容積指標,對肺氣腫早期和定量診斷、形態(tài)學功能定量評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已經逐漸成為當今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研究的熱點[1-2]。本研究采用64層MSCT機對病例和對照進行掃描分析,并采用Pulmo軟件對肺氣腫體積比例和肺容積進行定量測定,研究肺容積指標在COPD中的診斷預測效果,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呼吸內科住院部收治的87例COPD病例及29例健康體檢者,所有對象均接受了CT肺容積和PFT檢查,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3]。所研究的87例COPD病例,均經過長期的臨床和肺功能檢查并確診為COPD,男性5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齡65.9±11.8歲,病程3~25年,平均病程為9.7±5.1年。所選擇的29例健康體檢對照,為老年例行體檢人群,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64.6±13.7歲。兩組別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情況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TOSHIBA公司的Aquilion 64層MSCT機進行CT掃描。COPD病例87例和對照組29例均行MSCT低劑量深呼氣末全肺容積掃描及臨床肺功能檢查。掃描參數(shù):120 kV,250mA,螺距0.68:1,64x0.625mm。自動生成右肺容積,左、右肺氣腫體積,左、右肺氣腫體積比例。MSCT掃描得到的肺氣腫體積比例主要包括:全肺氣腫體積比例(%)、左肺氣腫體積比例(%)、右肺氣腫體積比例(%)。采用Pulmo軟件對圖像進行處理,自動統(tǒng)計全肺的肺容量,得到的主要指標包括:最大吸氣末容積(Vin)、最大呼氣末容積(Vex)、容積差(Vin-Vex)、容積比(Vex/Vin)。
1.3 統(tǒng)計分析 應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ROC曲線評價各個肺容積比例參數(shù)在COPD中的診斷價值,以P<0.05標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肺氣腫體積比例指標診斷篩查COPD的ROC分析
由表1可知,三個肺氣腫體積比例指標的ROC曲線下面積均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ROC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8,說明利用這三個CT測量指標對COPD的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篩查意義。
2.2 CT肺容量指標診斷篩查COPD的ROC分析
分別對四個肺容量指標預測COPD進行ROC曲線繪制,采用診斷試驗法求各肺容積指標預測COPD的最佳臨界點和預測價值。四個肺容積分別預測COPD的最佳臨界點及各預測值見表2。
3 討論
CT肺氣腫體積比例指標診斷篩查COPD的效果。利用MSCT容積成像可評估全肺或單側肺功能,它不僅可直觀顯示病變范圍、位置及破壞的比例和程度,而且還能夠早于臨床發(fā)現(xiàn)肺部病變,在何側、何葉甚至何段,這樣可為外科提供準確的手術靶區(qū),并且對手術前后療效評價提供客觀依據,同時也為臨床早期干預有了定量和半定量的證據[4-5]。肺氣腫體積比例指標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三個肺氣腫體積比例在篩查COPD的效果較好,ROC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8,說明預測效果佳。CT在診斷肺氣腫方面優(yōu)于PFT檢查,CT可以檢出PFT漏診的肺氣腫。由于肺臟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只有肺組織破壞大于30%時,肺功能指標才會出現(xiàn)異常;由于上肺野是肺功能改變的靜止區(qū),即便有肺氣腫發(fā)生,肺功能也可能正常。定量MSCT在CT圖像基礎上進行功能評估,較好地實現(xiàn)了形態(tài)和功能的結合、定性和定量的統(tǒng)一,較肺功能檢查更為完善。此外,定量MSCT還可根據形態(tài)學提示的異常部位來劃分肺區(qū)評估,這對肺氣腫的早期診斷更為靈敏和準確,有助于肺氣腫減容手術的術前定位和肺功能評估,術后肺功能預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CT肺容積指標診斷篩查COPD的效果。本研究顯示CT肺容積的Vin、Vex、Vin-Vex、Vex/Vin四個指標中,對COPD均具有一定的臨床預測意義,特別是Vin和Vex指標,ROC曲線下面積分別達到了0.773、0.859,而且具有較好的特異度。吸氣相可方便觀察肺部形態(tài)結構及改變,但是吸氣相會導致肺泡過度充氣,有時會夸大肺氣腫的程度;而呼氣相有利于發(fā)現(xiàn)氣流阻塞或者狹窄以及空氣潴留等小氣道改變,從而對肺氣腫程度影響不大,有助于發(fā)現(xiàn)或診斷COPD 程度,本研究認為MSCT最大呼氣指標對COPD 程度評價更敏感,從約登指數(shù)值最大就可得知。MSCT在CT圖像基礎上進行綜合評估,實現(xiàn)了形態(tài)與功能的定性與定量結合,為簡單易行、操作重復性較好、無創(chuàng)的臨床檢查手段,定量CT肺容積測定可以彌補既往影像診斷COPD時單純形態(tài)學檢查對小氣道檢出率低、主觀性大[6]。定量CT對早期小氣道病變可以提供更多診斷線索,為早期COPD的檢出和定期隨訪提供客觀依據。Vin、Vex、Vex-Vin及Vex/Vin是預測COPD的有效指標,且其與肺功能指標有較好的相關性,可作為COPD診斷和篩選的敏感指標,ROC曲線獲得肺容積各項指標的臨界值,氣腫Vex的臨界值指標預測診斷準確性最高,可達到75.9%的靈敏度、93.1%的特異度、0.69的約登指數(shù),這有助于提供早期病變的證據以及對COPD的進行預測。
參考文獻:
[1] 戎冬冬, 李坤成, 杜祥穎,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道病變的64層MSCT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9, 19(10): 1241-1245.
[2] 李凱.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肺功能與CT肺功能研究[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7, 23(12): 1707-1709.
[3] 巾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2, 25(8): 453-460.
[4] Camiciottoli G, Bartolucci M, Maluccio NM, et a1. Spirometrically gated hish resolution CT findings in COPD: lung attenuation v8 lung runetion and dyspnea severity[J]. Chest, 2006, 129(3): 558-564.
[5] 顧淑一, 李慶云, 萬歡英. 高分辨率CT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意義[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8, 31(8): 614-616.
[6] 劉芳, 韓萍, 梁惠民, 等. 定量CT預測肺癌切除術后肺功能的初步研究[J].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5, 39(7): 700-704.
作者簡介:
尹子銘,男,1981年,碩士,醫(yī)師,研究方向:胸腹部影像學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