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標志物與HBV-DNA定量檢測之間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選擇258例經我院確診的乙肝患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患者體內血清標志物,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HBV-DNA含量,比較血清標志物與HBV-DNA檢測量之間的關系;結果:HBsAg+/HBeAg+組與HBsAg+/HBeAg+/抗-HBc+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100%(16/16)與95.45%(84/88),HBV-DNA對數值分別為7.85±2.12拷貝數/ml和7.08±2.65拷貝數/ml;27例HBsAg+/HBc +組、85例HBsAg+/抗-HBe+/抗-HBc+組、11例抗-HBs +/抗HBe+/抗-HBc +組、8例抗-HBe +/抗-HBc+組、23例抗-HBs+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62.96%、52.94%、37.50%、27.27%、4.35%;結論:乙肝患者血清HBV-DNA陽性率與血清標志物存在相關性;同時進行血清標志物的檢測與HBV-DNA定量檢測能較準確直接地反應病毒復制程度及傳染強度,對于早期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乙肝患者;血清標志物;HBV-DNA
【中圖分類號】R4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087—02
乙型肝炎是一種以肝臟炎性病變?yōu)橹骼奂捌鞴贀p害的傳染性病癥疾病,常用的診斷指標有HBV-DNA與血清標志物(乙肝二對半)。為探討乙肝患者體內血清標志物與HBV-DNA定量之間的關系,本文選擇258例乙肝患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標志物,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技術檢測其血清HBV-DNA的含量,旨在為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提供參考數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2月-2010年4月經我院確診的258例乙肝患者,男165例,女93例,年齡區(qū)間18-65歲,平均年齡45.2±9.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1]。抽取空腹靜脈務2ml,分離血清后冷凍保存待測。根據HBV血清標志物感染模式的不同,分為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HBsAg+/HBc +、HBsAg+/HBeAg+、抗-HBs +/抗HBe+/抗-HBc +、抗-HBe +/抗-HBc+、抗-HBs+7組。
1.2 方法
HBV血清標志物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檢測,選擇上??迫A生物公司生產的試劑,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操作;HBV-DNA檢測選用美國ABI公司生產的7300型PCR儀,選用中山醫(yī)科大學達安公司生產的試劑(批號:2003010),檢測嚴格按照PCR儀和試劑說明操作,陽性結果>1*10 3拷貝/ml。
1.3 數據處理 計量結果用HBV-DNA對數表示,計量數量用(x±s)表示,行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表示比較結果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HBV-DNA水平比較:不同感染模式下,HBV-DNA含量表現是不一樣的,HBsAg+/HBeAg+、HBsAg+/HBeAg+/抗-HBc+平均值較高,都在7拷貝數/ml 以上,其次為HBsAg+/HBc + 、HBsAg+/抗-HBe+/抗-HBc+二種感染模式,平均值在4.5拷貝數/ml左右,最少為抗-HBs +/抗HBe+/抗-HBc +、抗-HBe +/抗-HBc+、抗-HBs+三種模式,平均值在4拷貝數/ml以上;HBV-DNA陽性率比較:HBsAg+感染模式上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HBsAg-感染模式組(P<0.05)。
3 討論
乙肝血清標志物反應出機體免疫狀態(tài)以及病毒結構蛋白成分,難以準確表述乙肝病毒的復制活躍程度。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技術能夠準確地檢測出乙肝病毒的復制數,可以定量測量乙肝病毒核酸含量[2],同時PCR管理力度的加強以及嚴格的準入制度,使得檢測結果更加可靠。拉米夫定的應用,誘發(fā)了乙肝病毒變異株的產生[3],導致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測越來越復雜。因此準確地檢測出乙肝病毒感染的HBV-DNA含量,對于臨床早期診斷、判定以及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組資料中,16例HBsAg+/HBeAg+組HBeAg陽性患者,HBV-DNA檢測均呈陽性,HBV-DNA對數值7.85±2.12拷貝數/ml ;HBsAg+/HBeAg+/抗-HBc+組HBV-DNA陽性檢出率95.45%(84/88),HBV-DNA對數值為7.08±2.65拷貝數/ml,與武堅銳、祁春茹[4](2012)報道的97.1%基本一致,顯示出HBeAg陽性與HBV-DNA檢出率的一致性,證實了HBeAg陽性可以作為反應病毒復制的指標。4例沒有檢出HBV-DNA,可能與病毒未釋放到血清中有關;二組HBV-DNA對數值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特征(P<0.05),表明病毒感染開始模式為HBsAg+、HBeAg+、抗-HBc+[5]。
27例HBsAg+/HBc +感染模式中陽性檢出率為62.96%,HBV-DNA對數值為4.68±1.52拷貝數/ml;85例HBsAg+/抗-HBe+/抗-HBc+感染模式中陽性檢出率為52.94%,HBV-DNA對數值為4.42±2.14拷貝數/ml。表明患者體內病毒復制的同時,也存在病毒變異、免疫耐受等現象,說明抗-HBc的出現只能證實HBV復制水平的降低,而不能代表HBV復制的停止[6]。
11例抗-HBs +/抗HBe+/抗-HBc +、8例抗-HBe +/抗-HBc+、23例抗-HBs+不同感染模式陽性檢出率與HBV-DNA對數值檢測表明,不同的血清標志模式均有一定的陽性檢出率,也就是說只要有HBV-DNA+,就有誘發(fā)HBV感染的可能,同時也說明,DNA既可能存在于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于肝細胞中,僅僅通過血清標志物的檢測作為診斷、治療HBV指標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同時定量測量HBV-DNA。
綜上所述,乙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陽性率與血清標志物呈現一定的狀態(tài)關系,可以用作判斷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在乙肝患者的早期診斷、判別、治療過程特別是療效觀察中,僅僅憑血清標志物并不能準確判斷HBV復制程度以及傳染性強度,需要同時進行HBV-DNA檢測,定量檢測HBV-DNA對于臨床診斷治療以及預后判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2] Tang YW, Procop GW, Persin DH. Molecular diagno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J].Clin Chem,1997,43:2021
[3] 朱映華,鄭煜煜,李異等.拉米夫定險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觀察[J].中華現代醫(yī)學雜志,2001:11(8):53-53
[4] 武堅銳,祁春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標志物與HBV-DNA含量關系的研究[J].臨床醫(yī)學實踐,2012,21(3):211-212
[5] 劉宏景,李沛,劉寶根等.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標志物與HBV-DNA定量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4,8(5):535-536
[6] 馬健平,余暉 .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聯合病毒DNA檢測在臨床應用中的意義[J].中華醫(yī)護雜志,2006,3(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