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產品的成功往往來源于對用戶真實需求和場景細節(jié)的深刻理解。比如,QQ誕生初期之所以擊敗了更早流行的舶來品ICQ,正緣于其一項關鍵性創(chuàng)新:ICQ當初將用戶資料、好友關系等數據都保存在客戶端即電腦上,但在2000年前后的中國,用戶上網環(huán)境多為網吧,一旦換臺電腦所有好友就消失不見了,而QQ作出的改變就是將所有資料保存到服務器上,讓用戶無需再擔心這一點。
現在看來,這是個非常容易得出的洞察,不是嗎?但輕易得出的事后總結往往忽略了那些真正在背后起作用的因素:產品經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對那些看似不起眼細節(jié)的敏銳捕捉,等等。
這也正是騰訊科技《對話另一個世界》新一季專題的初衷,即從一線產品經理的獨特視角,深度觀察三四線地區(qū)用戶對于移動互聯網的需求痛點。
優(yōu)秀的產品經理往往比普通用戶對產品本身更加敏感。他們多數會體驗更多的應用,也善于從散布的案例中歸納出用戶潛藏的呼聲。作為產品的運營和設計者,他們又有渴望、有激情、有機會將自己對產品的體察,將既有產品不完美或者未能解決的問題的感受融入自己的產品中。
以下是他們從實踐中得來的一些觀察:
流量。網絡質量不好,流量費高,WiFi不普及成為產品經理共同的心聲。
比起一二線城市隨處可見的WiFi作為用戶流量的補充,在三四線城市,流量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最大制約。他們對流量和資費的在乎,比一線城市用戶要高。
用戶對隱私泄露的擔心以及引發(fā)的不信任感。2G時代的手機安全問題,如病毒威脅、隱私泄露、騷擾短信等在3G時代已然沒有解決。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更多不法軟件暗吸用戶流量、暗扣用戶資費的現象愈發(fā)猖狂。在有更多小白用戶的三四線城市,這些現象更為嚴重。
內容的獲取問題。這其實對于一線的白領用戶并不成問題,但對于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卻是掣肘之一。在蝦米音樂無線事業(yè)部經理稻草看來,人們的核心內容需求是用戶發(fā)現自己喜歡的內容,并能夠在網絡環(huán)境變化時能流暢地消費內容,比如視頻、音樂等。
痛點還有很多。比如電商方面的物流和支付,已經享受著當日達甚至一小時送貨的北上廣深用戶可能很難接受需要用七八天的時間等待一個包裹的到來。這樣說或許有些矯情。因為照這樣想下去,痛點或許數出無限來。我們更關心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
移動互聯網的產品設計者在帶著鐐銬跳舞。
省流量成為問題的關鍵之一,快牙直接做移動端的分享,天然為省流量而來。專注做三四線城市電商歡購網選擇圖片壓縮在8K以下,以期省流量及提升加載速度。快捷酒店管家做在做省流量的努力。當然,不止受訪的產品經理們的產品,省流量幾乎成為所有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標配,但這種努力無止境。
稻草說,如何縮短用戶將音樂放人手機的路徑是產品經理反復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在沒有網絡的環(huán)境下,用戶如何能同樣有選擇性地聽到自己想聽的歌曲。他說,現在不少產品采用二維碼、音樂識別或基于音樂算法的緩存問題來提高音樂進入手機的效率問題,但目前還沒有找到真正好的方式。因為沒有解決內容獲取的問題。
移動應用多過百萬級,真正進入手機的應用不過百個。比起挑剔又容易興趣遷移的一線城市用戶,三四線城市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需求一直真實而旺盛的存在,不斷地發(fā)掘其需求,解決痛點問題,才能找到自己的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