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田徑中的各類項目在技術原理、動作組成、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技能遷移現象隨處可見。運用技能遷移理論,針對田徑教學與技能遷移的特點,對田徑教學與訓練的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優(yōu)化處理,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田徑運動的教學與訓練水平。
關鍵詞:田徑;技能;遷移理論;應用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5-0219-02
遷移指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經驗對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的影響,是影響教學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是由知識、技能的掌握過渡到能力的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問題。正遷移即助長性的遷移,表現為一種動作技能的掌握促進另一種動作技能的掌握;負遷移即抑制性的遷移,表現為一種動作技能的掌握干擾另一種動作技能的掌握。田徑中的各類項目在技術原理、動作組成、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因此在田徑教學中,技能遷移現象隨處可見。在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動作技能之間的相互促進或相互干擾的現象,這被稱之為運動技能的遷移。運動技能的遷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在學習和掌握了某一技能后,該技能對學習另一種新的技能起促進作用的遷移稱之為正遷移,如學生掌握了跳遠的技能之后,有利于跨欄技術的掌握;相反,在動作中起干擾作用的稱之為負遷移,如帶有跳遠痕跡的動作就有礙于俯臥式跳高的起跳。
一、遷移理論對田徑教學的作用與影響
早期遷移理論對田徑教學的優(yōu)化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遷移研究的深入和對遷移認識的深化,人們提出了認知遷移理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是強調學習遷移思想的一種體現。只有兩種情境中具有共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與反應聯結時,遷移才會發(fā)生,遷移不僅是具體的、有限的,而且是有條件的,只發(fā)生在那些具有共同要素的領域。田徑許多動作要素上存在著內在的聯系,特別是那些基本環(huán)節(jié)相同或附屬細節(jié)相同的動作,極易產生遷移現象,體育教學中利用“相同要素說”理論,對田徑教學中不同項目在單元教學中的順序優(yōu)化組合安排,專門性練習和輔助練習的有機組合,有效地縮短了教學周期,提高了學習效率。為避免重新組合產生不同要素的強烈負遷移現象,訓練前與訓練中要將不同動作要素銜接痕跡明顯動作預先做小單元的運動記憶訓練,以強化兩個不同動作相互遷移的小段落的矯正遷移的記憶訓練。在貫穿教學與訓練的全過程中配以適當的運動心理訓練,通過教學使學生在不同運動要素銜接過程中自我控制運動行為,為自己設定某一參照目標對照、校正被遷移的動作要素。
二、運動技能遷移規(guī)律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
(一)專業(yè)知識與運動技術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
技能形成的快慢和技能遷移的效果,往往與對該項技能的知識、原理的理解與掌握有關。將一般田徑原理的學習放在技術教學之前進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要把提高專業(yè)知識與運動技術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解決運動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在重視田徑理論的學習與運動技能遷移規(guī)律的同時提高運動能力和水平。在田徑教學中要促進運動技能之間的正遷移,避免或減少負遷移,使運動的“動力定型”更快地形成,同時也要考慮到各項技術的難易程度以及該項技術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的要求以及教學時數、場地、季節(jié)等因素,并注意啟發(fā)誘導學生對掌握了的運動技能用到新的動作中去,合理安排田徑技術的教學順序,以實現運動技能的正遷移,更快地學習和掌握新動作的技術和技能。
(二)將影響運動技能遷移的若干因素充分細化
在田徑教學訓練中,如果一種技能未穩(wěn)固成型為運動記憶就過渡到下一個動作,不僅遷移不能發(fā)生,甚至可能導致動作干擾。因此,應盡量減少那種表面化短期行為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田徑教學訓練最好的遷移應當發(fā)生在從易到較為困難的運動技能中,這是因為,可以發(fā)生遷移的兩種運動技能必定包含有技能的相同成份和相同的原理,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由簡單到復雜的技能遷移就很容易實現。在運動要素遷移中,正遷移與負遷移兩種因素可能同時存在,教師要準確及時地對學生錯誤動作進行糾正才能促進正遷移的發(fā)展。教學中主要借助于教師語言刺激與激勵,促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饋調整。教師要靈活運用運動技能正遷移的教學原則,包括理論的指導性原則、內容的相關原則、練習的程序性原則、充分學習的原則、個人認知結構影響原則等,將正負遷移的基本特征細化,讓學生從運動規(guī)律與運動心理中同時感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田徑教學中避免干擾促進運動技能正遷移
1.科學地編排教材,精選教材內容。在田徑教學訓練中,應該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大綱的安排,教材的選擇應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未知到已知的規(guī)律,體現階梯式循序漸進的原則,從選擇教材的依據來看,教材編排的內容應以具有廣泛的遷移價值為標準。如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和培養(yǎng)學生基本技能等。教師要增加知識遷移的密度,啟發(fā)學生對新技術、新理論點的學習欲望。注意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和區(qū)別,產生的遷移方向,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正遷移的產生,減少甚至消除負遷移的影響。教材知識的各單元之間有適當的重疊,使先前的學習作為后續(xù)學習的準備,后續(xù)學習是先前學習的自然延伸。例如,跳遠技術結構分為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刺激,誘導學生由助跑技術過渡到起跳技術,教學中由簡單過渡到復雜動作完成的過程需要耐心細致的教學引導,就像跳遠起跳環(huán)節(jié)教學一樣,應該由行進間單腳跳、跨步跳、原地上一步跳,直到連續(xù)上三步起跳的騰空動作,逐漸增加到整個助跑速度最大限度發(fā)揮的助跑距,再通過反復練習,形成動力定型。為了促進遷移,教學內容中必須要以那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包容性和強有力解釋效應的基本概念與原理以及基礎性的內容為教材中心,這是教材教法引起學習過程正遷移的前提和基礎。
2.重視教材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避免干擾。田徑教學中,把那些刺激相似、反應相似、技術相近的動作練習盡量安排在相鄰的位置進行教學,必須重視內容之間的聯系,使其獲得較大的遷移效果。同時對刺激相似,反應不同的有關技術要注意盡量錯開安排,避免教材之間產生負遷移。因為,學生在學習和理解一種新動作技能時,必然造成混淆含糊不清和干擾。如立定跳遠的雙腿跳與急行跳遠的單腿跳,習慣于右腳起跳的跳遠技能與掌握用左腳起跳的背越式跳高技能,急行跳遠與體操的支撐跳躍等等。它們在結構上相似,如果在教材安排上忽略其動作的內在區(qū)別,學生是難以理解和辨別技術間的差別,容易受干擾,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分析各種運動技能間內在聯系的相似性或差異的排斥程度,掌握其遷移干擾規(guī)律,較好地促進和提高教學中的遷移效應。
3.加強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技能良性遷移。在田徑教學中,發(fā)展身體素質并使之全面提高,運動技能的掌握取決于全面的身體素質基礎,良好的身體素質加上系統的知識學習,學生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容易使技能發(fā)生遷移。因此,在田徑教學內容的安排中,根據教材的內容,針對性地加強相應的身體素質練習,全面發(fā)展,以此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促進新的運動技能的良性遷移。按素質間良性遷移的規(guī)律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運動技能的形成和良性轉移與完成動作所需要的身體素質有著密切關系,如具備一定彈跳和爆發(fā)力,對于形成短跑和跳躍技術動作,以及跨欄項目的技術動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它對素質間的轉移乃至與素質緊密相連的技術動作起到良好積極影響。如在進行短跑技術教學前,應注意安排力量練習,速度力量、彈跳力、爆發(fā)力、踝關節(jié)力量、快節(jié)奏力量練習等,以增強腿部力量,并同時安排一些跑的輔助性練習、專門性練習和柔韌性練習,以適應短跑動作的需要,促使動作間和素質間的良性轉換,加快形成動作技能。
4.更新觀念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運動技能遷移。不斷刺激和強化動作的重復練習使運動技能循序漸進、逐漸牢固,進入自動化定型階段,以達到運動技能靈活運用,相互遷移的目標。教師講解的示范性和嚴謹性對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處事態(tài)度有積極作用,教師應該選擇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領會、分析、比較不同教材間的異同點,進而促進遷移,如語言激勵的啟發(fā)、比較對照、不同技術的圖解說明,借助直觀輔助手段和個別指導等方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現問題及時準確地給予指導,充分運用語言和直觀教具的刺激來實現動作的遷移,消除和排除教學環(huán)境的干擾因素。教師要學習新的遷移理論,不斷更新觀念,充分利用遷移,改善學生學習效果,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達到促進學生運動技能互相遷移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體育教師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和方法,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的的遷移規(guī)律,促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田徑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中,更應積極大膽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采用游戲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和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游戲,通過游戲來掌握技能,教師則給予學生恰當和合理的指導。
5.加強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促進正遷移。田徑的教學比賽中學生之間需要互相幫助、積極配合,通過比賽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作、競爭、進取的拼搏精神以及樹立公平公正的價值標準。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是現代人應具備的一個重要觀念,田徑教學比賽中的各單項比賽以及各種類型的團體賽等等,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特別是田徑的短跑接力賽,它要求隊員之間能夠通力合作、合理實施戰(zhàn)術配合、相互鼓勵與包容。
三、結論
運動技能中的正、負遷移現象在田徑教學中無處不在,而且是難以克服的,任何一項運動技能都是一系列條件反射活動的組合。在運動中正確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的遷移規(guī)律,對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提高田徑教學效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與科學的不斷進步,運動技能與運動科學理論也會不斷進步和提高,正效遷移是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 黃寶宏,丁俊武.遷移理論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2).
[2] 曹莉娟.論運動技能遷移理論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技,2003,(2).
[3] 沈杏芳.論田徑教學中的技能遷移與心理訓練[J].文教資料,2006,(2).
[4] 孫雄華,曾白琳.遷移理論在田徑教學中的運用研究[C].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06.
[5] 李日生.遷移理論在田徑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7).[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