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龜齡,詔改之。十六擢明經(jīng),嘗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以親喪辭去,不復(fù)仕。居江湖,性邁不束,自稱“煙波釣徒”。撰《玄真子》二卷,又為號焉。兄鶴齡恐其遁世,為筑室越州東郭,茅茨數(shù)椽,花竹掩映,嘗豹席棕屩,沿溪垂釣,每不投餌,志不在魚也。觀察使陳少游頻往候問。帝嘗賜奴、婢各一人,志和配為夫婦,號漁童、樵青。與陸羽嘗為顏平原①食客。(1)平原初來刺湖州,志和造謁,顏請以舟敝,欲為更之,曰:“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②間足矣?!鄙飘嬌剿?,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就,曲盡天真。自撰《漁歌》,便復(fù)畫之。興趣高遠(yuǎn),人不能及。憲宗聞之,詔寫真求訪,并其歌詩,不能致。后傳一旦忽乘云鶴而去。李德裕稱以為:“(2)漁父賢而名隱,鴟夷③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隱而名彰,方而無事,不窮而達(dá),其嚴(yán)光之比歟。”
(選自元·辛文房《唐才子傳》)
【注釋】①顏平原:顏真卿,唐代書法家,因遭受楊國忠排斥,曾任平原(今山東陵縣)太守。②苕、霅:苕,音“tiáo”,即苕溪;霅,音“zhà”,即霅溪。均水名,在今浙江境內(nèi)。③鴟夷:即范蠡,春秋時越國大夫,越滅吳后,他功成身退,隱居江湖,改名為“鴟夷子皮”。
【閱讀訓(xùn)練】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特見賞重 見:召見
B.欲為更之 更:更換
C.不能致 致:找到
D.方而無事 方:為人正直
2.下列選項(xiàng)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顏請以舟敝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B.未若玄真隱而名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C.愿為浮家泛宅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D.其嚴(yán)光之比歟
其若是,孰能御之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明張志和“興趣高遠(yuǎn)”的一組是( )。
① 十六擢明經(jīng),嘗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②嘗豹席棕屩,沿溪垂釣,每不投餌,志不在魚也。③帝嘗賜奴、婢各一人,志和配為夫婦,號漁童、樵青。④憲宗聞之,詔寫真求訪,并其歌詩,不能致。⑤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足矣。⑥后傳一旦忽乘云鶴而去。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張志和是個擁有多個名號的人,原名張龜齡,后來遵圣旨改名為張志和;他還自稱“煙波釣徒”,又因撰寫《玄真子》二卷,自號為“玄真子”。
B.張志和辭官后,仍與官員交往:浙東觀察使陳少游頻頻去看望他;顏真卿任湖州刺使時,張志和也曾去拜謁,顏真卿見他的船太破舊,想給他造一條新船,張志和沒有接受。
C.張志和善作山水畫,每逢喝酒酣暢時,往往敲鼓吹笛子,舔著毛筆作畫。他曾畫了一幅《漁歌》,接著又把畫的意境寫成了詩。
D.張志和意趣興致高遠(yuǎn)、無人能及,皇帝唐憲宗聽說此事,就下詔畫出張志和的畫像尋找他以及他的《漁歌》詩,遺憾的是沒有找到。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參考答案】
1.A(見,并非“召見”,這里是表被動,譯為“被、受到”。)
2.D(D.兩個“其”不同,前“其”表示推測語氣,譯為“大概、恐怕”,后“其”表示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如”;A.“以”均為“因、因?yàn)椤保籅.“若”均為“像”;C.“為”均為“作為、當(dāng)作”。)
3.B(“興趣高遠(yuǎn)”是說“興致意趣高遠(yuǎn)不俗”,②③⑤句恰好直接表明其性情。①句是說明他求功名、受重視的事,④⑥句雖都含有表明其“興趣高遠(yuǎn)”的意味,但都間接而并非“直接表明”。)
4.C(表述有誤,并非“他曾畫了一幅《漁歌》,接著又把畫面的意境寫成了詩”,而是先寫《漁歌》詩,然后再按詩意作畫。)
5.(1)顏真卿初來湖州當(dāng)刺史時,張志和上門去拜謁他,顏真卿因張志和的船太破舊了,想要為他另造一條新船。(此題重在考查對實(shí)詞的理解翻譯,要點(diǎn)為以下四處:刺,做刺史;造,去、前往;敝,破舊;更,更換、另造。)
(2)漁父雖然賢德,卻不出名;范蠡雖然明智,卻功勞太大;他們都不如玄真子張志和,雖隱居世外,卻名聲顯赫;雖為人正直,卻沒有禍?zhǔn)?;既不窮困潦倒,又能聞達(dá)于世,大概他屬于大賢隱士嚴(yán)光一類的人吧?。ù祟}主要考查文言文實(shí)詞、虛詞的理解和句式的把握,要點(diǎn)為以下六處:而,逆接連詞“卻”;彰,顯赫;方,端正、正直;事,禍?zhǔn)?;窮,窘迫,窮困潦倒;其……歟,大概……吧。)
【參考譯文】
張志和,字子同,婺州人。他原名張龜齡,遵圣旨改為張志和。他十六歲考取明經(jīng)及第,曾把策書獻(xiàn)給肅宗,特別受到賞識和器重,受命待詔翰林。后來他因父親去世辭官離去,此后不再做官。張志和身居山野江湖,性情高傲不受拘束,自稱為“煙波釣徒”。他撰寫了二卷的《玄真子》一書,又把“玄真子”作為自己的號。他的哥哥張鶴齡擔(dān)心張志和遁世過隱居生活,就為他在越州城東郊修建了房舍,茅屋幾間,花竹掩映。張志和曾以豹皮為坐席,腳穿棕鞋,沿小溪邊垂釣,垂釣時他往往不放魚餌,用意不在魚的身上。浙東觀察使陳少游頻頻前來看望他?;实墼p給張志和家奴、侍女各一個,張志和把兩個人配成夫婦,并稱他們?yōu)闈O童、樵青。張志和與陸羽曾當(dāng)過顏真卿的門客,顏真卿初來湖州當(dāng)刺史時,張志和上門去拜謁他,顏真卿因張志和的船太破舊了,想要為他另造一條新船。張志和卻說:“自己愿意把船作為漂浮游動的家,能往來于苕溪和霅溪之間就足夠了?!睆堉竞蜕朴谧魃剿嫞染坪〞硶r,有時敲鼓吹笛子,舔著毛筆立刻就畫好了。他的畫曲盡山水之妙,天然傳神。他曾創(chuàng)作一首《漁歌》,接著又把詩的內(nèi)容畫了下來。他的意趣興致之高遠(yuǎn),沒有人能趕得上。憲宗皇帝聽說到這件事,下詔令人畫出張志和的畫像去尋找他以及他的《漁歌》詩,但是沒有找到。后來人們傳說有一天張志和忽然騎著仙鶴飛走了。李德裕稱道張志和并認(rèn)為:“漁父雖然賢德,卻不出名;范蠡雖然明智,卻功勞太大;他們都不如玄真子張志和,雖隱居世外,卻名聲顯赫;雖為人正直,卻沒有禍?zhǔn)?;既不窮困潦倒,又能聞達(dá)于世,大概他屬于大賢隱士嚴(yán)光一類的人吧!”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離 思
元 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七言絕句,是唐代著名詩人、“新樂府運(yùn)動”倡導(dǎo)者之一元稹悼念亡妻韋叢之作。前兩句詩可謂千古名句,歷來為詩評家稱道。其實(shí),后兩句也堪稱詩海珠璣,不論藝術(shù)手法還是思想內(nèi)容都可圈可點(diǎn)。請簡要賞析詩的后兩句。
閱讀下面的詩,然后回答問題。
觀 祈 雨
李 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①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注釋】①水廟:即龍王廟,是古代求雨的場所。
1.請指出“簫管”、“朱門”所運(yùn)用的修辭,并解釋其在詩中的含義。
2.詩題雖為《觀祈雨》,但詩不僅限于“觀”字,而是有“觀”有“感”地結(jié)構(gòu)全詩,表現(xiàn)詩的主旨的。
①請根據(jù)詩句所描述的內(nèi)容,寫出“觀”的兩個場面。
② 詩人所“感”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詩的主旨,請說出詩人運(yùn)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主旨?
【參考答案】
《離思》
詩人通過比喻、映襯的手法突出亡妻的至純至美以及詩人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花叢”,喻指妻子以外的任何女子。一個“懶”字表明了鮮明的態(tài)度:其他“花”雖然多、雖然美,但“我”哪有心思“回顧”?并與末句構(gòu)成了倒置因果關(guān)系。之所以“懶回顧”,一半是因“修道”,一半是為“君”。其實(shí)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xué)也罷,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排遣和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緣修道”與“緣君”,二者所表達(dá)的憂思之情是同樣的。所以“奉道”,是因?yàn)閻燮抟咽В凰浴八季保B“花叢”也“懶回顧”,是因?yàn)椤白鸬馈薄∈貙ν銎薜膿磹?。這后兩句詩設(shè)奇喻、巧映襯,從論世及人的心態(tài)上落筆,進(jìn)一步揭示出作者與亡妻之間的情深意篤。
《觀祈雨》
1.修辭:借代。簫管指代“迎龍”所吹奏表演各種娛神的歌樂,朱門指代根本不關(guān)心旱災(zāi)的豪門大戶。
2.①桑樹無葉、田地生煙,百姓們?yōu)榱似碛甏抵嵐?、?qiáng)顏歡笑地聚集在龍王廟前表演各種娛樂節(jié)目,而幾處豪門里卻管弦齊鳴,權(quán)貴們悠閑地欣賞著歌舞。
②運(yùn)用對比手法。通過對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的生活場面,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對比,曲折委婉地嘲諷當(dāng)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shí),揭露出封建社會中尖銳的矛盾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