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的主力,而反思對于教師的成長至關重要。本文在回顧維普數(shù)據(jù)庫96篇關于新教師培訓、反思性教學和反思日志文章的基礎上,分析了國內(nèi)對于反思日志的研究現(xiàn)狀,并指出了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新手型教師 反思性教學 反思日志
青年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的主力,教齡在0~4年之間的青年教師,或者說新手型教師(孟迎芳、連榕、郭春彥,2004),尤其被寄予厚望。和老教師相比,青年教師有著“理論新”“觀念新”“容易和學生親近”等優(yōu)勢,但同樣的,新手型教師的缺點也不容忽視。馬鳳芹在《新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一文中指出,“備課和上課是新教師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新教師盡管大多認真?zhèn)湔n,但是缺乏對教材內(nèi)容的鉆研及深入思考,對講課內(nèi)容過度專注,而忽略了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進度安排等等。同時新教師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度也缺乏了解和分析。”董瑞婷進一步指出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例如“很少考慮課堂情境的變化和學生需求”等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hù)教師在大學期間沒有接受過教育類課程的學習和專業(yè)的職業(yè)訓練……并且學校組織的職前培訓與試講大都流于形式?!保?012,p105)因此,尋找更有效的措施幫助新手型教師站穩(wěn)講臺快速成長是大學迫在眉睫需要做好的事。
各個學校采取了多種方法幫助新手型教師的成長,比如鼓勵新教師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堂,舉辦講課比賽,進行研討會等,這些方法無疑都能幫助提高新教師的能力,但是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觀摩課堂使新教師可能不進行思考就照搬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講課比賽雖然可以鼓勵優(yōu)秀的老師及指出后進老師的不足,但是講課比賽因為評委和參賽老師的日程安排并不能經(jīng)常舉辦;研討會一般是圍繞一個主題舉辦,老師可以獲得的反饋零碎且相當有限。
在過去,許多學者指出反思和青年教師成長的關系。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Dewey)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就指出反思的重要性。他提出任何學科都可以引起反思,而“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林英典,2012,p34)。美國學者波斯納(GJ Posner) 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jīng)驗+反思。美國學者Schon甚至認為教師的教學實踐就是反思性實踐(王蕾,2009,p78)。中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需要將教師的“學會教學”和學生的“學會學習”結合起來,提高教學實踐合理性。孟迎芳、連榕、郭春彥甚至指出“從新手型教師到熟手教師主要是一個教學程序熟練化的過程,而從熟手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則主要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2004, p73), 這些都證明了反思對于教師成長至關重要。
反思性教學有多種方法,反思日記(或稱教學日志)是其中一種。和前面列舉的幾種幫助新教師成長的方法相比,反思日記有許多優(yōu)點:比如教師在有時間的時候就可以寫反思日記,而不需要特意安排時間組織參加;它可以幫助教師形成批判反思的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它作為總結和存檔對教師的今后教學提供參考,同時對教師的發(fā)展十分重要。王雁玲在2005年指出“教師的教學反思日志是教師記錄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提升教師自我發(fā)展能力,完善教學藝術、實現(xiàn)教師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因為反思日記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性,國內(nèi)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各級教育機構都進行了一些對于教師寫反思日記的研究。
(例如小學: 劉加霞,2005;申繼亮、張彩云、張志禎,2006;中學: 尚曉蘭,2007;蹇紅、彭慶華, 2010;楊妙, 2012;高職:朱淑華,2011;大學:程文華,2010;杜本瓊,2011;仇曉春、王輝、袁小陸,2012;)在這些研究中涉及語文、護理、數(shù)學等多種學科,但是許多文章都是對于教學日志進行理論剖析,實證研究不多。
程文華(2010)對高校外語教師使用教學日志的研究是從工具的中介性的角度進行討論,且兩位研究對象均有超過4年的教齡,不能分析新手型教師是否通過教學日志這種反思方法進行教學上的提高;而魏寧對以互聯(lián)網(wǎng)的Blog(博客)作為載體分析的反思日記雖然很有新意和吸引力,但是作為研究對象的747篇反思日記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隨機選取的,分析也只是從反思內(nèi)容的分類、是否有回復、是持續(xù)性反思還是一次性反思這三個角度進行,沒有能夠探索學校某個專業(yè)的新教師是否通過寫反思日記有了成長。
綜上所述,反思日志在培養(yǎng)外語新教師方面的研究前景廣闊,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進行縱向研究,比如收集新手教師一定時期內(nèi)的教學日志并進行比較,分析日志內(nèi)容的變化從而分析教師如何通過寫反思日志進行成長;研究者也可以進一步探索影響教師成長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比如哪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新手教師向熟手教師的轉換;在研究中也可以采用新的科技手段,例如使用博客和微博等技術。筆者希望看到更多反思日志的實證研究,推動教學相長,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林英典. 教學反思日記: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nèi)動力.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32(29):34-36.
[2]孟迎芳,連榕,郭春彥. 專家—熟手—新手型教師教學策略的比較研究.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