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代90后大學生當中,存在感恩缺失的現(xiàn)象,有些大學生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現(xiàn)淡漠;對老師缺少尊重;對社會缺乏責任感。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現(xiàn)象?本文試從社會、家庭、學校、個人四個角度,通過調(diào)查,分析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最后針對性地提出開展感恩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感恩缺失 實證 對策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多元化價值觀念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在他們當中,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思想傾向明顯,信仰與理想淡化,價值取向扭曲,一些大學生感恩意識嚴重缺失,他們無視社會的資助、家長的給予、學校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了解大學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如何有效地開展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本文從社會、家庭、學校、個人四個角度進行實證性的調(diào)查研究。
一、大學生感恩缺失問題的歸因分析
影響大學生不良感恩品質(zhì)形成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社會、家庭、學校和個人的因素。對此,筆者也做了相關的調(diào)查。本文調(diào)查了在杭五所高校500名大學生,具體結(jié)果如下:
1. 社會因素
從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76%的大學生認為是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的大學生感恩缺失,而有41.4%的大學生認為是學校教育,46.8%的大學生認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51.2%的大學生認為是自我修養(yǎng)缺乏。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社會的大環(huán)境是影響大學生感恩水平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社會缺乏對感恩教育的氛圍營造。從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都普遍認為社會對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有70.2%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對感恩教育的宣傳不太夠,需要進一步加強。在當代社會,充斥著太多的“快餐”文化,對于廣大媒體來說,引起全民的興趣,不斷地創(chuàng)造利潤和價值成為它們的重點,像近幾年紅透半邊天的“超女”“快男”,各種選秀活動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還有娛樂明星的八卦消息,成為大眾飯后的談資,大學生很關注這些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的娛樂活動和娛樂人物,而類似于“感動中國”的活動卻受到大學生的冷落,無人問津。
(2)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今天,物質(zhì)方面的進步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這種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特別是在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消極影響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模糊,感恩意識逐步?jīng)_淡。再加上網(wǎng)絡、媒體的不良傳播,如色情、暴力和低俗的娛樂新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正確判斷能力。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感恩觀。
2. 家庭原因
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只有42.8%的父母對子女經(jīng)常進行感恩教育,50.6%的父母只是偶爾進行,而有6.6%的家長從來沒有進行過感恩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3. 學校原因
(1)中小學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被調(diào)查的學生中,僅僅只有10%的大學生表示成長的學校中經(jīng)常舉行感恩活動,有68%的學生表示偶爾會舉行感恩活動,而22%的學生則表示從來沒有舉行過感恩活動,這表明在大學生所受過的中小學教育中,感恩教育不被重視。
(2)高等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乏。高校對于感恩教育缺乏一定的重視,結(jié)合問卷調(diào)查分析,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高校開展感恩活動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高校開展感恩教育的情況也是不平衡的,只有19.4%的同學表示所在的高校會經(jīng)常舉行感恩的活動。這表明高校對感恩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
二是高校教師對感恩教育認識不足。通過調(diào)查,31%的同學表示老師會經(jīng)常對自己進行感恩教育,54.2%的同學表示老師只是偶爾會進行感恩教育,而有14.8%的同學表示老師從來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教育。在高校,任課老師往往只關注于知識傳授,他們很少將感恩的思想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而思政教師對感恩教育的認識也只停留在表層面上,很少在實際中開展。
三是高校感恩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調(diào)查中,只有14.6%的大學生表示所在高校有開設感恩教育的課程,85.4%的大學生表示所在高校沒有開設相關的感恩教育的課程。也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高校沒有把感恩教育活動系統(tǒng)化、序列化并納入長期規(guī)劃,使其成為一個課程,這些勢必使感恩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和長遠眼光,削弱了感恩教育在實現(xiàn)學校培養(yǎng)目標過程中的作用。
四是大學生感恩教育接受程度不高。調(diào)查反映出41%的大學生能夠接受學校感恩教育的活動,51.4%的學生能夠偶爾能接受,有7.6%的學生不能接受學校的感恩形式。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大學生對感恩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
五是高校感恩教育效果不明顯。調(diào)查中,有41.2%的學生表示對于學校的感恩教育受益匪淺,但是還有51.4%的學生對此感覺一般,5.8%的學生沒有感覺。從開展效果來看,高校感恩教育的效果不明顯,實效性不足。在調(diào)查中,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學校的感恩教育效果一般,感染性不大。這說明學校的感恩教育缺乏一定的實效性,效果不十分明顯。當代大學生并不是沒有一顆感恩的心靈,缺少的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感恩教育?!案卸鳌毙枰问剑斘覀儼迅卸髯兂梢环N活動時,往往會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成為智育的附庸,最終只會流于形式。
4. 個人原因
通過調(diào)查反映出有51%的同學會經(jīng)常想到自己所受的各種恩情而教育自己做個知恩圖報的人,但還有49%的同學只是偶爾甚至沒有對自身進行過感恩教育。說明大學生的自我感恩教育意識還不強,有待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正處于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由于他們往往缺乏對自身的約束和教育,因此在他們當中容易形成社會責任感淡薄,“有回報才奉獻”等不良的心態(tài)。再加上他們對社會的認識不深,不會正確地處理各種事物,對于外來事物的沖擊,未能正確判斷其對錯,因而,很容易就“隨大流”,形成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為準則的自我中心論,導致在他們當中人際關系趨向功利化,人情冷漠,“索取”與“感恩”心態(tài)失衡。
二、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對策
如何開展大學生的感恩教育,筆者根據(jù)上述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結(jié)合從事學生工作多年的經(jīng)驗,以及參考國內(nèi)外相關的文獻,提出以下幾個開展感恩教育的對策:
1. 從社會層面:積極營造感恩文化氛圍
社會環(huán)境是學生道德成長的空氣和水。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社會行為的習得不僅受直接經(jīng)驗的影響,而且也可以通過示范的觀察學習而得以形成或改變,并且后者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方式。
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會給大學生一個直觀的信息,影響著大學生感恩思想的形成。大眾媒體,如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應該發(fā)揮一定的輿論導向作用,對于不懂感恩、不會感恩,甚至恩將仇報的反面典型進行揭露和批判,對于知恩圖報、施恩不圖報的正面典型予以贊揚和肯定,在社會中樹立好的道德楷模,營造濃濃的感恩氛圍。
2. 從家庭層面:轉(zhuǎn)變觀念,強化感恩教育
作為家長,首先要轉(zhuǎn)變以往只是單向給予的教育模式,轉(zhuǎn)變“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什么也不用管”的錯誤思想,從重智育輕德育,到兩者并重,并突出感恩教育,讓子女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及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其次,家長要做好榜樣的作用,家長的言傳身教,會給子女樹立很好的榜樣。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一生的,并且是深遠的。
3. 從高校層面:多角度、全方位開展感恩教育
高校的校園文化是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共同傳承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成果總和,是一所大學的精神和靈魂,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因此我們可以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充分發(fā)揮感恩文化在校園中的作用,利用校園文化中所蘊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觀念、審美情趣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元素大力營造感恩氛圍,從而引導和塑造學生的感恩思想。
4. 從個人層面:加強自我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感恩觀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積極培植自己的感恩心,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做起。
大學時代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當代的大學生應該克服依賴的心理,樹立獨立的意識和責任意識,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在得到的同時學會付出。大學生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要感激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培養(yǎng)自己的師長,感激幫助自己的友人等等。從對父母的一個祝福,從對老師的一句問候,從對他人的一聲感謝,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打造自己感恩的內(nèi)心世界。
【參考文獻】
[1]邵瑞珍主編. 教育心理學.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袁春平,匡茜. 感恩教育:一種德育的新路徑. 教學與管理,2007(15).
[3]陶行知. 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魯潔. 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礎——道德教育當代轉(zhuǎn)型的思考. 教育研究,2000(7).
[5]戴智明,戴利民. 關于新時期對青少年實施感恩教育的思考.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