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yī)學英語,作為跨學科教學的典型代表,該文從醫(yī)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技巧的增譯角度出發(fā),對實際教學中增譯現(xiàn)象的巧妙應用進行總結和分析,旨在能為同行業(yè)的教學提出反思和借鑒。
關鍵詞:醫(yī)學英語 翻譯 增譯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a)-0-01
專業(yè)英語教學是整個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專業(yè)英語有其自身的特點,醫(yī)學英語尤其以它特定的內容,有特征的句子結構和一大批特異的詞匯而與普通英語形成鮮明的對照。醫(yī)學英語教學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文章以英語為載體涉及專業(yè)知識而英漢兩種語言,由于表達方式不盡相同,翻譯時既可能將詞類轉換,有時候也可能將詞量增減。增詞法就是在翻譯時按意義上或修辭上或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詞來更忠實、通順地表達原文思想內容。這當然不是無中生有地隨意亂加,而是增加原文中雖無其詞卻有其義的一些詞。增譯法在醫(yī)學英語翻譯中的大量應用是為了避免洋腔洋調,主語殘缺,主謂關系等問題誤區(qū)給學生們的理解和翻譯學習帶來的障礙。以下該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增譯法在醫(yī)學英語翻譯中的體現(xiàn)和應用。
1 增加名詞或代詞
名詞或代詞在句子中主要起到主語和賓語的作用,在實際的醫(yī)學英語翻譯中,主語的增加主要是為了避免主語殘缺,賓語的添加主要是為了協(xié)調主謂關系,補足動賓關系等。
When the word pneumonia is used in medical practice,it almost always refers to a syndrome caused by acute infection,usually bacterial,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clinical and/or radiographic signs of consolidation of a part or parts of one or both lungs.
人們在醫(yī)學上使用“肺炎”一詞,幾乎總是指急性感染引起的癥候群。它一般由細菌造成,其特點是臨床或X光檢查表現(xiàn)為一側肺或左右兩側肺的一部分或數(shù)個部分有實變征象。
說明:此處分別增譯了主語名詞“人們”,代詞“它”,“其”,主語的添加才使句意更加完整,缺少這些主語則會指代不明。
Pneumonitis is occasionally used as a synonym for pneumonia,particularly when inflammation of the lung has resulted from a non-infectious cause such as in chemical or radiation injury.
人們偶爾也使用pneumonitis一詞作為pneumonia的同義詞,尤其是當肺的發(fā)炎是由肺感染原因,如化學或輻射性傷害造成時。
說明:原句本是被動句式,沒有動作的發(fā)出者。在正式文體中,英文的被動句式是為了語意和觀點的客觀性。但在轉換成漢語時,漢語是以主動人為主語的句式被接受的語言,故補充上主體“人們”更加符合譯入語風格。
2 增加動詞
醫(yī)學英語的文章多數(shù)是正式的書面英語,其特點之一就是名詞化的趨勢突出即大量的抽象描寫類的名詞的廣泛應用。因而在翻譯轉換成漢語時需要補充上與之搭配的動詞。
For practical purpo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pneumonia should be both anatomical,and causal.
從實際目的出發(fā),肺炎的分類應當既依照解剖學部位,又指明病因。
說明:此句只有anatomical及causal兩個形容詞承擔賓語,實際上是省略了賓語名詞,故而我們首先補充上名詞賓語“部位” 和“病因”,繼而補充上可與之搭配并使語意完整的“依照”,“指明”。
3 增加語意過渡結構
在醫(yī)學英語這種專業(yè)性強的文章中,前后句上下文有時必須通過補充過渡性詞語和結構來是文意及指代更加清楚。
This information,along with a careful history and laboratory tests,affords the basis for long-term preventive measures.
由此得到的信息以及仔細地了解病史和化驗檢查,為長期的預防措施提供基礎。
說明:翻譯時為了承接上下文,需要適當添加過渡性指代結構如“由此得到”及名詞性修飾成分“病史”,“history”根據(jù)上下文不能翻譯成“歷史”而是“病史”。
4 增加可表示時態(tài)變化的詞以與原文匹配
英語動詞的時態(tài)是靠動詞詞型變化和加助動詞來表達的。
漢語動詞沒有時態(tài)變化,表達時態(tài)時除用具體表示時間的詞或詞組還要借助于時態(tài)助詞。
A major goal of treatment in people who have passed kidney stones or have had them removed is to prevent their recurrence.
對于曾經(jīng)排出過腎結石或用其他方法去除過結石的人來說,治療的重要目標是防止結石再度發(fā)生。
說明:原句中的現(xiàn)在完成時have had在英語中是時態(tài)的體現(xiàn),但漢語中動詞沒有時態(tài)變化,所以通過添加“過”來配合原句語意。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has established the standard for when cataract surgery should be performed as 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20/50 or worse in the affected eye.
美國眼科學會已就何時應進行手術制定了標準:即病眼的最佳矯正視覺敏感度在20/50或以下。
說明:原句中的has established 現(xiàn)在完成時結構在翻譯成漢語時添加“已”來實現(xiàn)語意對等。
當然,在實際醫(yī)學英語翻譯和教學中不僅存在如上幾個方面的增譯現(xiàn)象,該文限于篇幅僅就重點高頻的增譯現(xiàn)象在醫(yī)學英語翻譯中的體現(xiàn)加以總結和囊括。
在結合正式書面英語尤其是醫(yī)學英語中的實際翻譯和教學中希望能給同學和老師們起到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華仲樂.新世紀醫(yī)學英語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3]孫迎春.譯學大辭典[M].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9.
[4]邵志紅.ed.翻譯理論實踐與評析[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5]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