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樹是一種速生樹種,適應性強,各種氣候條件及土壤條件下都能生存,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十分明顯,在我國分布廣泛,是平原地區(qū)退耕還林和營造農田防護林的首選樹種,本文主要就楊樹栽培的幾個技術要點進行論述,為營林綠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品種選擇;林農間作;合理施肥
中圖分類號: S7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22-61-1
1 品種選擇
好的品種是林木生長的前提,每個品種都有最適合的生長條件,雖然楊樹對環(huán)境適應性很強,但品種的不同,對環(huán)境的要求還是有所區(qū)別的,因此要適地適品種地進行選擇,才能避免“水土不服”的情況發(fā)生,發(fā)揮楊樹生長的特性,實現豐產速生;選擇時盡量選擇多品種營林,以增強抵抗力和適應力;樹種選擇時要避免一味盲目追求新品種,應盡量選擇省、部級和國家級的審定或鑒定并允許推廣的優(yōu)良品種,新品種的采用一定要弄清其來源,不明來歷的不要采用;育苗要采用純正的苗木,把品種劃清,不同品種要單獨育苗,不能弄混,保證苗木的品種純正。
2 林地選擇
土地是林木生長的根基,土質良好,肥力充足,通氣性好,水分供應充足無疑對林木生長會起到促進作用,才能發(fā)揮楊樹的最佳生長潛力,所以林地選擇一定要從土壤、肥力、水分等幾方面綜合考量。楊樹根系發(fā)達,民間有“樹多高,根多深”的說法,根能扎多深是由土壤的有效層次厚度來決定的,基本的土壤有效層應在半米以上,最適宜楊樹生長的土壤有效層在一米以上;楊樹在生長過程中是喜水且怕水的,缺水楊樹無法生長,而水多會使根系長期浸在水中,無法呼吸,久之會爛根導致樹體死掉,所以林地的保水性和排水性一定要好;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可以滿足楊樹生長的養(yǎng)分需要,利于生長。
3 營林密度選擇
營林密度是綜合性問題,是由品種、林地條件、培育對象、生長階段等綜合條件來決定的,長得快慢是單個樹體決定的,而樹木的產量,則是由整片林木的群體數量來決定的,所以從經濟角度來判定營林密度,必須要考量單株材積和單位面積株樹兩個綜合的因素,基本原則可參考如下標準:
(1)林地條件很好,可用來培育大中級樹材,應適當稀植。一般平均每株營養(yǎng)面積24~30平方米,如4×6米、4×7米、3×9米、5×6米等。這樣的密度既照顧了群眾偏愛密植的習慣,又能達到木材產量較高,徑級較大,效益較高的效果,還能較早受益(主伐年限可定為8~10年)。
(2)林地條件較差點,以培育中徑材為主,應當稍微密植一些。平均每株營養(yǎng)面積15~24平方米,如3×5米、3×6米、4×5米、3×7米等,主伐年限可定為8~10年。
(3)不要設計均勻密度(如4×4米、5×5米等),這樣的密度林分郁閉早,不利于農林間作,不利于發(fā)揮林地綜合效益。不要設計寬窄行(易使林木偏冠,樹干傾斜),適宜設計寬行密株(如3×8米、3×9米、4×7米、5×6米等)。
(4)溝渠道路兩旁可以適當加大密度,要以3米為上限,但株距不要小于3米,行距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楊樹生長條件來確定。
4 加強撫育管理,促進楊樹速生豐產
4.1 林農間作
可以利用林地間的空隙種植一些矮株農作物,實行林農間作,這樣在對農作物管理的同時,也管理了林木,一舉兩得。對農作物的耕作、施肥和澆水的同時,也改善了林木的生長條件,可以大大促進林木生長。楊樹生長由小苗到高樹遮陰基本得2~4年,這期間林地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4.2 松土除草
林木郁閉后,要對林地進行中耕除草,疏松林間土壤,防止板結,去除雜草,防止雜草長勢過快,與楊樹爭奪水分養(yǎng)分,使楊樹生長量下降。一般認為林木郁閉后,地表陽光被遮擋,其他植物很難再生長,就不用再進行除草松土了,但實際情況表明,雜草的生命力十分強大,即使在遮陰處也能瘋狂的生長,如果不及時除掉,對樹木生長的資源爭奪是十分明顯的,所以不能放松對林木郁閉后的林間管理。
4.3 合理施肥
充足的養(yǎng)分是樹木生長的必需條件。好的立地條件,其所含養(yǎng)分也不能滿足樹木長期生長的需要,所以要定期對楊樹進行補肥,從第二年開始連續(xù)三年每年都要對楊樹追些尿素,每株每年施用0.4公斤即可,以后隔一年追一次,每株0.5公斤即可,伐前三年停止追肥。
4.4 整形修枝
整形修枝,可以保證樹干通直;修掉競爭枝,能避免競爭枝和主干爭奪養(yǎng)分水分,促進樹體的快速生長成材。
4.5 防病治蟲
楊樹是極易受多種蟲病侵害的樹種,要采用綜合的措施來防病治蟲,從品種選擇、加強管理、采用多無性系營林、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化學藥劑防治等一系列綜合手段,來防病治蟲,確保楊樹的營林豐產。危害嚴重的楊樹蟲害主要有桑天牛、云斑天牛、楊扇舟蛾、楊小舟蛾等,這些害蟲有的危害樹干,有的危害樹葉,在防治時要根據不同害蟲的生活習性和發(fā)病規(guī)律,在不同的時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有效防治,也可綜合采用農業(yè)、物理、生物、化學手段進行立體交叉式防治,總之對楊樹防病治蟲要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作者簡介:楊曉東,雙遼市國有實驗機械林場,工程師,研究方向:基層林業(yè)生產及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