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門左行城陰下,蘆葦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來,又見城端柳窮為竹,竹窮皆蘆,蘆青青達于園林。后五日,獻孺召焉。止生坐森閣未歸,潘子景升、鐘子伯敬由蘆洲來,予與林氏兄弟由華林園、謝公墩取微徑南來,皆會于潭上。潭上者,有靈應(yīng),觀之。
岡合陂陀,木杪之水墜于潭。清涼一帶,坐灌其后,與潭邊人家檐溜溝勺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閣去潭雖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無所不之,反若往水軒。潭以北,蓮葉未敗,方作秋香氣,令筏先就之。又愛隔岸林木,有朱垣點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忽復(fù)得路,登登至岡。岡外野疇方塘,遠(yuǎn)湖近圃。宋子指謂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岡下結(jié)廬,辟一上山徑,頫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綠,天下升平,老此無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是時殘陽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猶紅洲邊,已而潭左方紅,已而紅在蓮葉下起,已而盡潭皆頳。明霞作底,五色忽復(fù)雜之。下岡尋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際,金光數(shù)十道,如七夕電影,柳絲垂垂拜月。無論明宵,諸君試思前番風(fēng)雨乎?相與上閣,周望不去。適有燈起薈蔚中,殊可愛?;蛟唬骸按藵O燈也?!?/p>
(選自《譚友夏合集》卷十一)
【閱讀練習(xí)】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又見城端柳窮為竹
窮:窮盡
B.皆會于潭上
會:相逢
C.與潭邊人家檐溜溝勺入浚潭中
浚:深
D.柳絲垂垂拜月
拜:拜見
2.下列各句中與“予初游潭上”的“上”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辟一上山徑
B.相與上閣
C.潭上者
D.初上蒙翳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幽深孤峭”特點的一組是( )。
①岡合陂陀,木杪之水墜于潭 ②又愛隔岸林木,有朱垣點深翠中 ③岡外野疇方塘,遠(yuǎn)湖近圃 ④朱光下射,水地霞天 ⑤明霞作底,五色忽復(fù)雜之 ⑥看月浮波際,金光數(shù)十道,如七夕電影,柳絲垂垂拜月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記述作者與好友第三次游覽烏龍?zhí)兜慕?jīng)歷,敘述簡潔,描寫精致。首段簡述初游、二游的概況,交代三游緣起與同游者。后兩段按時間順序,具體寫景。
B.作者運用了逐層點染的手法,先寫山林與潭水相接的幽深境界,繼而寫晚霞映潭和月色照潭的奇妙景色,對潭水的描寫最是妙絕。
C.這篇小游記生動地為我們再現(xiàn)了烏龍?zhí)抖嗖识嘧酥?。其寫景善于敷色,綠蓮、朱垣、翠竹、紅霞、明月、金光……五彩斑斕,光影交織,倏忽變幻,令人心旌搖曳,贊不絕口。
D.作者與友人第三次游覽烏龍?zhí)?,景致很美,可惜?dāng)天風(fēng)雨交加,還電閃雷鳴,真掃興。
5.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七夕再來,又見城端柳窮為竹,竹窮皆蘆,蘆青青達于園林。
(2)初上蒙翳,忽復(fù)得路,登登至岡。
(3)無論明宵,諸君試思前番風(fēng)雨乎?
6.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p>
與潭邊人家檐溜溝勺入浚潭中。
(供稿 宋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