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讓劉勁成“總理”專業(yè)戶
在王希鐘的影視化裝生涯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兩大首屆一指的成績?yōu)橛耙晿I(yè)界所公認,其一是為眾多重大革命題材影視劇化裝并為其中的歷史名人做化裝造型,其中影片《西安事變》和《周恩來》曾讓王希鐘兩度榮獲電影金雞獎最佳化裝獎;其二是他為重大革命題材影視劇發(fā)掘了眾多特型演員,為此他被尊稱為特型演員的伯樂。
電影《西安事變》是王希鐘為特型演員做造型的發(fā)軔之作,而且也讓王希鐘在業(yè)界聲名鵲起。談及這部影片,王希鐘說:“我在早年的影片《以革命的名義》中已經對名人化裝造型有過嘗試,那一時期找看蘇聯(lián)電影《列寧在1918》、《列寧在十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琢磨名人的化裝造型問題,那時我就開始著手搜集領袖的資料,文字的,大畫冊,只要相關,我就留下攢著。只是那一時期我們這類的影片幾乎沒有?!母铩Y束后,電影《西安事變》開拍,之前有過合作的導演成蔭找我來給影片做化裝造型,這讓我有機會來實踐自己的化裝理念?!段靼彩伦儭肥侵袊娪笆飞铣霈F(xiàn)領袖人物最多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十幾個正反歷史人物同時再現(xiàn)銀幕的影片。當時領導要求所有歷史人物都要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形似,并在此基礎上追求神似?!?/p>
的確,形神兼?zhèn)洳坏峭跸g姷乃囆g追求,而且他也用他的畫筆出色完成了影片中歷史名人的化裝造型。由于常年累積的經驗及職業(yè)習慣,王希鐘不但非常關注人的面孔,而且在電影開拍前,當導演焦急地尋找演員時,王希鐘會憑借自己的一雙慧眼為劇組化解難題,甚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西安事變》開拍時,扮演主人公張學良的演員還沒有找到,正在大家十分焦急的時候,上海的演員金安歌來到西影,他是被選來出演戴笠一角的。王希鐘一見到他,就感到他有可能化裝成張學良,于是便請他來試一試。在化裝室里,王希鐘首先對照張學良的照片,對金安歌的臉部進行了一番改造,隨著化裝步驟逐漸完成,金安歌情緒也跟著變化,最后他也激動起來,—個銀幕上張學良形象就此誕生。
1990年,王希鐘聽說丁蔭楠要拍電影《周恩來》,懷著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他主動爭取參加該片的拍攝。對于這部影片,王希鐘說:“我對周總理懷著深厚的感情,多年來我也在化裝造型上對于周總理這個形象有藝術積累和創(chuàng)造沖動。影片中,王鐵成飾演老年生病的周恩來,起初心里沒有把握缺乏信心,找不到老年周總理的藝術感覺,于是我在給他化裝定型時很重視眉毛的處理,不要看這么小的地方,但卻是表現(xiàn)周總理形似的最有特點的地方。周總理的眉毛方向變化不一樣,邊緣很淡,中間有幾根朝上,為了做到濃淡虛實變化適度,也就是恰倒好處,我反復與照片比較,多一根少一根都別扭,真是根根計較。同時我把王鐵成上眼皮略向上整治一下,在眼瞼周圍適當?shù)禺嫍l線,鼻孔和上下顎粘了幾片膠,或畫或粘上一些老年斑等,使這一形象臻于準確、完善。專家們看后評價說:一副深邃、炯炯有神的眼睛使影片中的周恩來已經看不見鐵成的影子了?!庇捎谕跸g姷脑煨驮O計,影片主演王鐵成的藝術創(chuàng)作熱情不但被完全激發(fā)出來了,而且這個銀幕形象也成就了他的演藝事業(yè)高峰。
隨著《西安事變》、《周恩來》等影片的成功,王希鐘的歷史名人造型設計也一發(fā)而不可收,他已經成為影視界最具權威的肖像化裝專業(yè)戶。有那么一段時間,—個特型演員想塑造領袖人物,化裝不讓王希鐘看看,導演不放心,演員沒信心。飾演毛澤東的古月、唐國強,扮演周恩來的王鐵成、劉勁,出演鄧小平的盧奇,都情愿讓王希鐘在他們的臉上下功夫。
近些年來,王希鐘不但出任了《遵義會議》、《周恩來在上?!?、《開國領袖毛澤東》、《鄧小平》、《孫中山》、《長征》、《日出東方》等一大批影視劇的化裝造型工作,而且他還憑借慧眼為影視界發(fā)掘出眾多特型演員,例如如今已經成為新一代“周恩來”專業(yè)戶的青年演員劉勁,他首次出演周恩來就得益于王希鐘的發(fā)掘。1995年拍電影《宋家三姐妹》時,劉勁被選中演張學良。一天在化裝間,王希鐘對他左看看右瞧瞧,然后說:“小伙子,你不光能演張學良,還能演—個人:周恩來?!碑敃r劉勁并無自信,也沒把這話當回事。影片拍攝完成后不久,劉勁意外接到電影《遵義會議》劇組的電話,邀請他來演長征時期的周恩來。后來得知,劇組想找個年輕的“周恩來”,但始終沒有眉目。找王希鐘想轍,頓時他就想起有個年輕人可以勝任,于是找劉勁來演。也正是這部影片就此確立了劉勁的表演道路。
如今在很多影視劇中出演鄧穎超的演員黃薇也得益于王希鐘的慧眼。黃薇是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的主持人,之前大概沒有誰會想到邀請她去演鄧穎超。多年以前,北影廠籌拍影片《李知凡太太》??箲?zhàn)時期,周恩來曾化名李知凡,該片是鄧穎超第一次在影視片中成為絕對的女主角??墒?,開拍在即,就是找不到扮演鄧穎超的合適人選,試了幾位演員都不理想。就在全劇組的人著急之際,王希鐘偶然看了《夕陽紅》節(jié)目,一下子就認準主持人黃薇能出演鄧穎超。于是黃薇從《夕陽紅》欄目走上銀幕,接著就又在《日出東方》和《長征》中扮演鄧穎超。
在多年的影視工作中,經王希鐘發(fā)掘而成特型演員的例子還有很多,最為有趣的一例大概就是1991年拍攝電影《周恩來》,王希鐘除了擔當化裝師外,還毛遂自薦出演了林彪一角。在片中他身穿草綠色軍裝,手拿紅寶書,一舉一動很像林彪,再加上那酷似林彪的禿頂、臉形和眉毛,足可以假亂真。在家憲成《西游記》的人物造型
在王希鐘負責化裝造型的眾多影視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大概非央視版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莫屬。在這部體現(xiàn)東方魔幻的電視劇中,造型各異的各路神佛鬼怪形象不但都出自王希鐘之手,而且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經典造型是他利用幾年的業(yè)余時間在家完成的。
話說當年《西游記》導演楊潔籌拍該劇之初四處聘請各路“神仙”,化裝造型她首先想到了業(yè)界大腕王希鐘。于是楊潔從中央電視臺趕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卻路遇著名導演凌子風,得知他將要籌拍電影版《西游記》。所幸的是,凌子風在化裝造型上打算高薪聘請美-國的造型師,于是乎怕凌子風跟自己搶用王希鐘的楊潔趕緊說:我們沒有那么多的錢,人物造型我就找你們的王希鐘了!
但是,雖然楊潔中意王希鐘,但北京電影制片廠卻不放王希鐘。談及那段往事,王希鐘回憶說:“楊潔要拍《西游記》,造型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我當然高興了,這等好事到哪里找???太難得了。但是當時電影制片廠里的領導因為還有其他的拍攝計劃,所以不同意我參加電視劇的拍攝。后來我就跟楊潔商量,我能否不跟劇組出外景拍攝,而只是自己在家里做好造型,讓學生到現(xiàn)場去化裝。楊潔非常同意我的建議,就這樣,我那一段時間每天一下班,就立即回家研究《西游記》的人物造型,一個月時間,我就翻出印個模子,相當于一天兩個?!?/p>
為《西游記》進行人物造型設計,王希鐘幾乎調動了他幾十年的生活積累。由于工作關系,他有機會游歷名山大川、名勝古跡,見過許多民間雕塑與繪畫作品,也親耳聆聽過各種地方戲曲。這些都是財富,一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這些就成了靈感來源。對于鬼怪的模樣,王希鐘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國老百姓想象中鬼的樣子是三瓣頭,像三座山峰,峰頂是禿子,谷底長頭發(fā),很特別,很怪異,孩童見了很害怕。我想塑造這樣的鬼形象一定能被中國老百姓接受。這是中國的鬼,不像外國的鬼?!?/p>
最花腦力的還是“猴”和“豬”。孫悟空到底是應該像猴多一點,還是應該像人多一點?這個問題在王希鐘的腦袋里盤桓了不知道有多久。太像猴就怕沒有美感,太像人就怕沒有猴的感覺。左思右想,試驗來試驗去,還是要在人與猴、美與丑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點”。王希鐘總算有了個眉目:鼻子要像人,因為猴子的鼻子有點不雅觀;嘴巴要像猴,帶點雷公嘴的形狀,但不能像猴嘴那么豁;眼睛要像人,猴的眼睛太凹了;額頭要像猴;臉部要像人,突出一定的皮膚質感,猴臉皺紋偏多,有失美猴王的美譽。還有毛發(fā)造型的問題。我們一般看到的猴都是恒猴,臉型尖瘦,毛發(fā)比較稀疏,色澤灰暗,不太合適。經過幾番考察比對,王希鐘決定用金絲猴的毛色和密度來設計孫悟空的毛發(fā)式樣。
豬八戒的造型設計也讓王希鐘絞盡腦汁。這是一個缺點滿身但又憨厚可愛的角色,怎么讓他順順當當?shù)刈呱蠠善粒扔写笕说哪?,又招小孩子喜歡?起初,王希鐘完全沒有思路。靈機一動,他想到了兒童面具。但是,演員不可能戴著豬八戒的面具來表演,這又需要試驗。特別是豬鼻子,多長多高合適?鼻頭大小如何才恰當?面部的起伏,肌肉的高低,笑靨的深淺,都是問題……
在《西游記》中,王希鐘幾乎調動了幾十年的生活積累和對養(yǎng)育他的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大膽地提出用硫化乳膠制作假臉,用真假臉結合的辦法塑造了活潑可愛,集人、神、猴一體的齊天大圣的造型;此外還有豬八戒的肚子,龍王爺?shù)凝堫^都是用硫化乳膠做的,效果令人滿意。
其他上千個人仙鬼怪造型,如儀表堂堂的唐僧、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觀音菩薩,還有白骨精、牛魔王、九頭蟲等屏幕造型,個個出神入化、獨具情態(tài)。特別是諸如八百羅漢、神兵天將、妖魔鬼怪、魚蟲蝦蟹等,數(shù)量大又不能雷同,也使王希鐘絞盡了腦汁,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今這些造型都被觀眾接受了,并且受到專家的好評。王希鐘的勞動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央視版電視劇《西游記》不但成為近20年來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而且由他親手創(chuàng)造的西游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在《西游記》的拍攝過程中,王希鐘更是憑借自己的慧眼發(fā)揮著伯樂作用,例如劇中扮演如來佛的演員朱龍廣就是他推薦給導演的。在電視劇拍攝當中,如來佛的扮演者一直沒有找到,劇組正為了尋找合適人選著急之際,王希鐘向楊潔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在電影《地道戰(zhàn)》里演高全寶的朱龍廣,于是從此朱龍廣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活如來”。
還有一例就是“孫大圣”六小齡童經王希鐘推薦飾演中年周恩來。話說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拍攝時,替六小齡童化裝的王希鐘突然發(fā)覺,這六小齡童酷似當年的周恩來總理。于是經過王希鐘的推薦,六小齡童一下子成了電影《恩來回故里》中的中年周恩來。每天早上6點起來給演員化裝
在半個多世紀的影視化裝生涯里,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王希鐘對于本職專業(yè)有著獨到的見地,他說:“探討電影的美學價值,從我們化裝造型的角度來說,第一要‘真實’,只有真實,才能美?!睆?950年參加工作至今,長達60余年的化裝造型生涯中,王希鐘一直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同時刻苦鉆研。
給“領袖”化裝,是王希鐘的拿手好戲。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只擅長這方面。那些看似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角色,更是彰顯了王老的造型功力。在王希鐘的作品中,除了重大歷史題材的影片,他還參與創(chuàng)作了《拔哥的故事》、《鐵弓緣》、《女飛行員》、《海霞》、《紅樓夢一部》、《紅樓夢二部》、《茶館》等經典影片,在這些影片中,他塑造的人物克服了電影化裝中存在的公式化、臉譜化等弊病,顯得樸實無華。
王希鐘的創(chuàng)作不但備受肯定,而且他在創(chuàng)作上的獨到眼光也備受推崇。大家都說他的眼光有點“毒”,硬是能在“不可為”的地方挖出“可為”之處來。對此,王希鐘卻很謙虛,他說:“正如帽匠關心人頭,鞋匠注意人腳,劊子手專盯人脖子一樣,畫家、詩人、舞蹈家、作家看人時各有自己的著重點,化裝就是我看人的出發(fā)點?!?/p>
成功離不開勤奮和敬業(yè),熟悉王希鐘的人都知道,拍戲的時候,他都是每天從早上6點就起來給演員化裝,之后的拍攝時間里,他整天全程守在演員邊上,不停地添妝,不停地調整,保證演員在屏幕上不穿幫。與王希鐘合作過電影《周恩來》的導演丁蔭楠曾說:王希鐘在化裝造型領域表現(xiàn)出來的才華,都是他這樣日復一日辛勤工作積累而成的。
此外,生活中的王希鐘不但是個樂天派,而且還樂于助人,有的劇組拍戲期間碰到造型上的坎兒,會心急火燎地請他出山,他有求必應,爽快地“顧問”一下。不管別人對化裝怎么看待,王希鐘說他這輩子就獻給化裝事業(yè)了。
半個多世紀的化裝生涯一路走來,掌聲與鮮花無數(shù)。但王希鐘卻始終保持著淡泊名利、真誠待人、執(zhí)著事業(yè)的溫良秉性。他的學生有許多,遍及大江南北。在多年的化裝實踐中,王希鐘不但帶出眾多徒弟,而且還將自己的經驗匯聚成著作《影視化裝技巧》。《影視化裝技巧》多年來多次印刷,已經成為影視化裝理論方面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