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9條規(guī)定,買方在檢驗后發(fā)現貨物不符的,必須在合理期限內通知賣方,提出異議。本文旨在剖析該條款的法理依據,深刻理解其內涵,以及分析法律后果,使這一規(guī)定更易于理解和適用。
《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第39條規(guī)定:“(1)買方對貨物不符合同,必須在發(fā)現或理應發(fā)現不符情形后一段合理時間內通知賣方,說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質,否則就喪失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2)無論如何,如果買方不在實際收到貨物之日起兩年內將貨物不符合同情形通知賣方,他就喪失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除非這一時限與合同規(guī)定的保證期限不符?!痹谫u方交貨不符時,買方應將貨物不符合同的情形及時通知賣方。公約規(guī)定此條款的目的在于:一是賣方有機會對貨物不符予以糾正,從而促進交易效率的提高;二是賣方有機會及時處理被拒收的貨物以減輕其自身的損失;三是賣方有機會收集證據,用于因不符貨物可能產生的爭議解決。
一、法理依據
1.公平正義理念
當事人雙方在交易過程中處于平等地位。公平正義的理念要求法律既要保護買方因接收不符貨物造成損失的索賠權,也要保護賣方免受來自買方的不合理的求償權。
2.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在交易過程中要基于善意,遵循誠實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要出于善意,貨物不符并不一定是賣方惡意為之,此時,買方及時通知有助于賣方糾正其過失,保證貿易的順利進行。
二、何謂“貨物不符合同”
根據公約第38條的規(guī)定可知,買方在收到貨物后必須及時對貨物進行檢驗,買方只有及時檢驗貨物,才能及時發(fā)現貨物與合同不符的情形并通知賣方,由此可知,檢驗是貨物不符通知適用的前提。根據公約第35條的規(guī)定,貨物不符的情形多種多樣,比如,賣方交付的貨物數量短缺,貨物質量、規(guī)格存在明顯的、嚴重的不符,那么這些不符的情形在貨物在達到雙方約定的目的港時,買方在檢驗后即可得出結論。但是,有一些貨物的不符情形卻比較隱蔽,檢驗時可能不會發(fā)現,如有的貨物需要經過檢驗機構檢驗才能發(fā)現或者有的貨物需要經過使用后才發(fā)現。
三、貨物不符通知的時間
1.“合理期間”的界定
根據第39條第1款規(guī)定可知,貨物不符通知的時間起算點為買方發(fā)現或理應發(fā)現,“理應發(fā)現”是法律的一種推定,可根據貨物的檢驗難度、數量、到達時間、大小等確定買方應當而且能夠在一定期間內對貨物完成檢驗,并發(fā)現貨物不符合同性質的情況。至于“合理時間”,《公約》將合理時間規(guī)定得并不具體,可能是由于公約目的在于解決各種情況的貿易糾紛,而不同的糾紛中,“合理時間”的理解也不同,所以“一段合理時間”的長短,應根據貨物實際的或虛擬的檢驗情況來確定。在根據具體的案情來確定買方履行不符通知義務是否超過合理期限時,可考慮如下因素。(1)不符合同性質的情形是否易于發(fā)現,對于易于發(fā)現的表面瑕疵,通知期限應短于難于發(fā)現的隱蔽瑕疵;(2)買方本身對貨物是否有豐富的經驗與檢驗技能,以及委托檢驗機構檢驗所需的必須時間;(3)買賣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4)貨物的性質,一般而言,季節(jié)性的、易于腐爛的貨物,貨物不符通知期限應較短;(5)買方是否為中間商,在此情況下,買方常是在其下家買方檢驗貨物并加以驗收后,才知道貨物不符并進而向賣方拒收涉及,此時貨物不符通知時間適當延長;(6)買方對貨物交付時間的要求等。
2.關于“兩年”期限的規(guī)定
“買方發(fā)現或者理應發(fā)現”可能是在收到貨物的當時,也可能是在之后的幾天,甚至可能是之后的幾年。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便捷和加快商品的流轉要求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應當過長時間地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正是從這種考慮出發(fā),公約第39條第2款規(guī)定了一個兩年的最長期限。該條款包含了以下幾層意思:首先,該最長期限的起算點為買方實際收到貨物之日;其次,規(guī)定了買方提出質量的異議的最長期限,即兩年;最后,兩年最長異議期限也存在意外,即“除非這一期限與合同規(guī)定的保證期不一致”。如果合同對貨物的質量保證期作了約定,如某飲料在標識中注明保質期180天,就應當認為,這構成了當事人對最長的異議通知時間的約定。這時就不適用本款“兩年”法定期間的規(guī)定。
四、怠于或遲于通知的法律后果
根據公約可知,買方未在規(guī)定的期間內履行不符通知的義務將使買方處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喪失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即買方就不能得到公約提供的救濟,包括根據第46條要求賣方履行合同的權利,根據第49條解除合同的權利,根據第50條要求降價的權利以及根據第74至77條主張損害賠償的權利。
綜上所述,買方的通知義務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買方切實履行好這一項義務,有利于保護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提高國際貨物銷售效率,促進國際貿易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