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競爭力,父母教最好》
作者:余世維
光明日報出版社
定價:29.80元
內容簡介: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既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更是孩子將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勝出的決定性因素。余世維博士認為,職場中很多員工沒有前途,根源在于他們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想要孩子學習好、會做人,以后有“彪悍的競爭力”,相對于學校教育和社會磨煉,家庭培養(yǎng)無疑更為關鍵。在《孩子的競爭力,父母教最好》中,余世維博士融合西方家教大國的優(yōu)秀家教思想,以及自己成功培育兩個優(yōu)秀女兒的心得,系統(tǒng)講授了如何培養(yǎng)孩子十個方面的競爭力,既能讓父母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問題,也給他們提供了具體的建議和方案。
講到節(jié)約,我有兩個很深刻的印象。
在英國的時候,有一次我在牛津大學洗手,那天我的手大概是特別臟,打開水龍頭之后就開始抹肥皂。在打肥皂時我發(fā)現(xiàn)旁邊一個英國太太看著我,我正在納悶她為什么看我時,她沖過來把水龍頭關掉了。
從那以后,我常常提醒自己,在任何地方洗頭、洗澡、洗手,在涂肥皂、沐浴液時先關水龍頭,這是一個習慣。
在德國的時候,我和兩個德國朋友一起拜訪另一位德國朋友。去了之后,一位德國太太接待了我們,看我是中國人,就問我要不要來點茶,我說好的。她接著問我的兩個德國朋友喝不喝,一個說不喝,一個說要半杯。我說來一杯。后來,我們站起來告辭,當時我的杯子里還剩了點茶,那個德國太太問我:“你不是喝一杯嗎?”我只好把它喝完了。她說:“小伙子,雖然水不值錢,但這是我們的資源,希望你小心愛護。”這句話我一直記得。這兩個例子對我觸動很大,我后來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節(jié)約。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在洗頭時關水龍頭嗎?自己洗澡涂沐浴液時關水龍頭嗎?中國人沒有這個習慣,尤其在公共場所和酒店中,中國一年流掉的水是多少,是一億多噸。這種因不節(jié)儉而造成的水消耗非常驚人。
奢儉有度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過于奢侈,會讓孩子在物質生活中迷失自己;而過于嚴苛,又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等不良心理。
西方家庭就比較注重給孩子提供奢儉有度的生活環(huán)境。不管是條件好的家庭還是條件不好的家庭,孩子都要學會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兼職賺取零用錢和學費。
據(jù)調查,美國的有錢人真正從父母那里繼承財產的只有20%。美國人為什么不愿意將財產留給孩子?他們是這樣說的:如果我的孩子很有能力,那么他根本不需要我的財產;如果我的孩子沒有能力,那就更不能將財產留給孩子,因為他會敗光。
倘若我們一開始就讓孩子明確,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財富與他們沒有任何關系,孩子肯定就會努力去創(chuàng)造財富。倘若我們一直給孩子提供奢侈的生活,他們習慣了大手大腳花錢,習慣了信用卡刷爆還有下一張等著他,習慣了被保姆、司機伺候,很可能就會成為“敗家子”。所有的敗家子,可以說都是父母縱容出來的。
生活應該奢儉有度,其實是應該學會平衡金錢和價值。當眼睛都盯在了金錢上,而忽視了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時,生活重心便是偏的。金錢可以買來華服,但是買不來家庭的溫暖;金錢可以買來紅酒,但是買不來友誼;金錢可以讓孩子讀名校,但是買不來孩子的競爭力。
奢與儉,既不能脫離實際也不能脫離實力。有時候購買的東西比別人多一些,花費的錢財比別人多一些,如果是個人或家庭所需就不能叫“奢”。但是,如果花錢的目的只為炫富,只為比闊可能就要進入“奢”之行列了。所以,父母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奢儉的度,再幫助孩子認識這個度,這樣他的心中就有一把尺子了。
(摘自《孩子的競爭力,父母教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