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高仲武講述:我是井陘礦區(qū)南寨村人,今年80歲。我先后參加過解放石家莊、解放太原、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役,并在開國大典上拉響了二十八聲禮炮。
參加解放石家莊、太原的戰(zhàn)役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4年,我胸前懸掛著的四枚紀念章,上邊一枚是開國大典紀念章,下邊一排從左至右則是華北解放紀念章、抗美援朝勝利紀念章、全國解放紀念章。
1947年4月17日,是我終身難忘的日子,那一年井陘礦區(qū)解放了,部隊在礦區(qū)進行第一次征兵,并派政治工作隊在村里做動員,翻身做主人的村民們都積極響應。我家弟兄三個,我排行老二,也報名參軍了,當時光我村就有二十多人參軍。隨后,部隊把我安排到平山縣南王樓接受了兩個月的訓練,編入冀晉軍區(qū)炮兵連。
那時,清風店戰(zhàn)役剛剛打響,我們炮兵連緊急調至石家莊參加了解放石家莊的戰(zhàn)役。當時的火炮和炮彈都非常缺乏,炮兵連只有三門炮,每門炮16發(fā)炮彈(用騾馬運輸,稱為騾馬炮兵),在石家莊西部設立了炮兵陣地。步兵部隊在石家莊周邊挖出了縱橫交錯的戰(zhàn)壕。我清楚地記得,在第一波攻擊中,我們的炮彈就全部打完了,氣得步兵們直嚷:“需要你們開炮的時候就不開了?!?/p>
七天七夜,經過浴血奮戰(zhàn)后,石家莊終于被解放了。隨后,我們又連續(xù)參加了保北戰(zhàn)役、綏遠戰(zhàn)役等,北平和平解放后,我們步行二十五天到達太原,這次我們500門炮(每門炮120發(fā)炮彈)將太原城團團圍住。打仗時,炮兵陣地距離太原城墻只有200米,雙方互相炮擊激起的塵土將天上的太陽光都遮住了,陰沉沉的。經過連續(xù)炮擊,太原城的城墻被夷為平地,這為步兵進攻打開了勝利的通道。
開國大典任拉火手
1949年7月,我所在的部隊駐扎在北平的郊區(qū)。開國大典前夕,連長宣布要從連隊中抽調幾名政治思想好、技術素質高的戰(zhàn)士擔任禮炮手。連長剛一宣布完,全連立即炸開了鍋,紛紛向連長請戰(zhàn),希望自己能夠在開國大典上擔負這一重任。連領導經過研究決定,抽調我參加訓練。當時我既高興又激動,并暗下決心,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來完成這一光榮而神圣的任務。8月中旬,從各炮兵連抽調來的200多名炮兵,用54門94式山炮進行訓練。鳴放禮炮要求整齊劃一,步調一致,打出中國人民的氣勢和威風。為保持一致,我們就從時間、技術要領上嚴格訓練,經過30多天的磨合,所有隊員都能按照指令進行發(fā)射。
1949年10月1日,天剛蒙蒙亮,我和戰(zhàn)友們就早早起床。列寧式新軍裝、大檐帽穿戴在身上,讓我們倍顯精神。離正式典禮的時間還早,我看到,54門山炮已全部拉到預定區(qū)域一字排開,山炮炮口一條線,炮尾一條線,遠遠望去,雄壯、威武。15時整,典禮開始。指揮員的令旗一揮,我擔任拉火手,與其他53名戰(zhàn)友把炮栓一拉,54門山炮的炮口發(fā)出巨響,短短幾分鐘,隨著驚天動地的二十八聲巨響,整個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鳴炮結束后。我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悄悄地拉著3個戰(zhàn)友說,咱們到前面看看毛主席講話。我們幾個人從人群中擠過去,來到了距離天安門城樓50多米遠的地方,看到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站在城樓上,我的心情更加激動,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
彭立昭據《河北青年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