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40年代末的“無恥文人”、“美蔣走卒”逐漸發(fā)展為50年代中期的“頭等戰(zhàn)犯”、“洋奴典型”,到60年代中期的“買辦資產(chǎn)階級學者”、“政客”,再到80年代以來的逐步回歸本來面目。辭書中胡適歷史形象的轉(zhuǎn)變,折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研究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不可能不提胡適。不僅因為他對中國社會富有預見性的觀察,更因為他的道德文章對后世影響巨大。但有趣的是,1949年以后,他在大陸出版的各類辭書中,經(jīng)歷之豐富,在一干思想界、文化界人物中,可謂無出其右。
20世紀50年代
從“思想已日趨落伍”的學者到“頭等戰(zhàn)犯”、“洋奴典型”、“美國走狗”、“蔣匪奴才”、“資產(chǎn)階級唯心論的代表人物”、“買辦資產(chǎn)階級第一號代言人”
上海春明書店出版的《新名詞辭典》是上世紀40年代末最為流行的一部辭書,不僅印量很大,更多次再版。1949年10月以后,大陸出版的辭書都要通過出版總署的審查。所以,1949年12月版《新名詞辭典》“胡適”的詞條內(nèi)容,也代表了當時官方對他的評價。其內(nèi)容如下:
胡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新文學運動的最初發(fā)動者。五四運動時,與陳獨秀等辦《新青年》雜志,推行新文學、提倡白話文,對于新文學運動影響頗大。后來創(chuàng)辦《婦女周報》,和徐志摩創(chuàng)辦“新月社”,更后又創(chuàng)辦《獨立評論》。但思想已日趨落伍,不如先前之進步。且依附何鍵等軍閥,甘作清客,士論薄之??箲?zhàn)時任駐美大使,利祿熏心,遂淪為美蔣走卒;一面仍掛自由主義學者招牌,企圖蒙混人民,更倡“和比戰(zhàn)難”之謬論,公然為反動統(tǒng)治者辯護。其詩作《過河卒子》,恰為自況他偽自由主義分子的悲哀,現(xiàn)已避居美國。
在此,胡適是一個“思想已日趨落伍”的學者形象,且以他1931年創(chuàng)辦《獨立評論》為界,之前,其形象尚屬正面,之后,其形象已轉(zhuǎn)變?yōu)榱艘粋€“公然為反動統(tǒng)治者辯護”的“失足學者”。
而在1950年6月版的《新名詞辭典》中,“胡適”詞條內(nèi)容又有了以下幾點變化:
一是給他加上了“偽自由主義的無恥文人”的頭銜。一是將“現(xiàn)已避居美國”改為了“現(xiàn)已逃亡美國”。
上述兩個版本的“胡適”詞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方面承認胡適早年在新文學運動中起過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又對他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的表現(xiàn)持批判態(tài)度,且這種批判的力度正在逐漸加大。
僅僅過了一年,辭書里對胡適的解釋就完全不同了。在上海春明出版社(由原上海春明書店改組而成)1952年6月版的《新名詞辭典》中,“胡適”詞條的內(nèi)容又變成了:
胡適,頭等戰(zhàn)犯之一,偽自由主義的無恥文人。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他的思想是近代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表現(xiàn)得相當集中和典型,而且是有全國性的反動資產(chǎn)階級和帝國主義的反動思想。他曾經(jīng)對溥儀下跪,稱“陛下萬歲!”五四時期,反對李大釗,反對共產(chǎn)主義。段祺瑞軍閥時代,參加過善后會議。抗戰(zhàn)時充當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駐美大使。后來又任北大校長,偽國大代表及制憲會議主席。又后來在北京快解放時,乘飛機逃難到南京,成為“逃兵”;南京解放前夕,又渡海到臺灣、美國,終于成為“白華”,這就是“自由主義”天生的行徑。
至此,頭一次給胡適加上了“戰(zhàn)犯”的頭銜,而且是“頭等戰(zhàn)犯”。這個解釋不僅只字沒提胡適早年在新文化運動中的貢獻,而且還加上了子虛烏有的胡適向溥儀下跪的情節(jié),更將1919年胡適與李大釗之間的“問題與主義”之爭,定性為“反對李大釗,反對共產(chǎn)主義”。到了1953年,胡適的面目就變得更加“猙獰”了。上海春明出版社1953年4月版的《新名詞辭典》中,“胡適”的詞條不僅保留了他“頭等戰(zhàn)犯”的頭銜,而且多了“洋奴典型”、“美國走狗”、“蔣匪奴才”等新頭銜。更重要的是,還將他從抗戰(zhàn)到1949年擔任過的職務(wù)統(tǒng)統(tǒng)稱為“偽職”。
又,在1954至1955年間,大陸學術(shù)界、文化界更對胡適思想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批判運動。一些批判文章后來由三聯(lián)書店匯編成冊,編成了《胡適思想批判》一至八輯。
1954年11月8日,《光明日報》率先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郭沫若院長關(guān)于文化學術(shù)界應(yīng)開展反對資產(chǎn)階級錯誤思想的斗爭對(光明日報)記者的談話》,這篇談話后來收入《胡適思想批判》(第1輯),成為批判胡適思想的總檄文。12月8日,郭沫若又在中國文聯(lián)主席團、中國作協(xié)主席團擴大聯(lián)席會議上作了題為《三點建議》的發(fā)言,號召文藝界、學術(shù)界“應(yīng)該堅決地展開對于資產(chǎn)階級唯心論的思想斗爭”。郭沫若在發(fā)言中稱胡適為“資產(chǎn)階級唯心論的代表人物”、“買辦資產(chǎn)階級第一號代言人”、“頭等戰(zhàn)爭罪犯”,因為郭沫若的特殊身份,這其實也代表了當時大陸官方對胡適的定性。
至此,胡適在大陸的形象可謂“一落千丈”,胡適思想也成為學術(shù)研究的禁區(qū)。
20世紀60至70年代
1965年版《辭海》(未定稿)“胡適”詞條雖不再稱他是“美國走狗”、“蔣匪奴才”,但卻增加了“胡適反動思想批判”的詞條
1957年9月,毛澤東在上海正式?jīng)Q定修訂老版《辭海》。1965年4月,《辭?!罚ㄎ炊ǜ澹﹥删肀驹趦?nèi)部發(fā)行。其中“胡適”詞條內(nèi)容為:
胡適(1891-1962)買辦資產(chǎn)階級學者,政客。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早年肄業(yè)上海中國公學,1910年赴美國,先后就學于康乃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學生。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曾提倡文學改良,為當時新文化運動陣營的右翼。1919年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反對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1922年后,不斷鼓吹“好人政府”,以麻痹人民革命意志。1925年參加段祺瑞策劃的善后會議,與孫中山倡導的國民會議對抗。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創(chuàng)辦《獨立評論》,積極支持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反動政策,并發(fā)表“全盤西化”主張,倡導親美路線。1937年七七事變后,和汪精衛(wèi)、陳公博等合組“低調(diào)俱樂部”,散播失敗論調(diào)。1938年任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積極參加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活動。1948年逃往美國,后任臺灣蔣幫的“駐美大使”、“外交部顧問”和“中央研究院院長”等,并主辦《自由中國》雜志,為美帝國主義效勞。1962年病死。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白話文學史》(上卷)和《胡適文存》等。
在這個《辭海》(未定稿)里,雖去掉了他“頭等戰(zhàn)犯”、“無恥文人”等頭銜,但又安上了“買辦資產(chǎn)階級學者”、“政客”等新頭銜,這可能反映了官方對胡適的新認識。
畢竟是由國家組織專人進行編寫,1965年版《辭?!罚ㄎ炊ǜ澹┰谟谜Z上顯得更為成熟。例如原來“美國走狗”、“蔣匪奴才”等這些政治色彩明顯的提法被去掉,而改成更為客觀的\"1948年逃往美國,后任臺灣蔣幫的‘駐美大使’、‘外交部顧問’和‘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提法。這個“胡適”詞條的內(nèi)容亦成為后來各版《辭?!沸抻啽镜乃{本。
1965年版《辭?!罚ㄎ炊ǜ澹┑牧硪淮蟆皠?chuàng)新”就是首次增加了“胡適反動思想批判”的詞條,內(nèi)容是:1954-1955年全國學術(shù)界、文化界對胡適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反動思想的批判運動。揭露了胡適實用主義哲學的主觀唯心主義實質(zhì)和它在政治上為帝國主義、中國大資產(chǎn)階級服務(wù)的階級本質(zhì);全面清算了胡適在哲學、歷史、文學研究工作中的主觀唯心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形式主義等反動思想;并批判了胡適反動思想在當前學術(shù)界中的影響。通過這次批判,大大提高了文學界、學術(shù)界和知識分子的思想水平,有力地推動了他們反對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思想,并逐步改造自己的思想,努力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文革”期間,因為《辭?!肺丛侔?,所以也就無從得知辭書中的胡適形象是如何變遷的,但此時,胡適早已被打入另冊。而那些曾經(jīng)追隨過胡適的人,稍有不慎就會成為批判的對象。如1966年4月3日、13日和24日,《人民日報》接連刊發(fā)了三篇批判胡適和吳眙的文章:《吳晗同志繼承了胡適的衣缽》、《胡適與吳晗》、《吳晗同志為胡適傳宗接代》,在批判吳晗的時候頃帶批判胡適。似乎是感到“意猶未盡”,同年6月3日,《人民日報》又將1930年至1932年間吳晗與胡適的通信公布出來,作為“吳晗投靠胡適的鐵證”。
大陸對胡適的批判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仍在繼續(xù)。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的青年作家余秋雨在1974年第1期的《學習與批判》上發(fā)表了《胡適傳——五四前后》,文中對胡適充滿了嘲諷,稱胡適為“賣國賊”、“炙手可熱的政客”、“中國買辦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人物”。1975年10月7日的《人民日報》又刊登了《評金圣嘆腰斬(水滸)——兼駁胡適吹捧金批本(水滸)的謬論》,在批金圣嘆時又順帶批了胡適。
20世紀80年代以來
從不再稱其為“買辦資產(chǎn)階級學者”、“政客”到“反對國民黨實行獨裁與文化專制主義,倡導自由主義?!?/p>
1978年之后,隨著中國社會逐漸回歸正常,辭書中胡適的形象也開始“回歸”。1979年版《辭?!防铩昂m”詞條內(nèi)容又變成了:
胡適(1891-1962)現(xiàn)代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早年肄業(yè)上海中國公學,1910年赴美國,先后就學于康乃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學生。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曾提倡文學改革,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1919年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以改良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提出“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的研究方法,對學術(shù)界頗有影響。1922年宣揚“好人政府”的主張。1925年參加段祺瑞策劃的善后會議,與孫中山倡導的國民會議對抗。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創(chuàng)辦《獨立評論》,支持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反動政策,并發(fā)表全盤西化主張。1938年任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去美國,后去臺灣。1962年病死。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白話文學史》(上卷)和《胡適文存》等。
這個“胡適”的詞條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了很大的改進,如不再稱其為“買辦資產(chǎn)階級學者”、“政客”,但仍保留了一些不夠公正的內(nèi)容,如將他與李大釗的“問題與主義”之爭繼續(xù)解讀為“反對馬克思主義”,將他參加段祺瑞策劃的善后會議上綱上線為“與孫中山倡導的國民會議對抗”。
1989年,《辭海》進行第五次修訂?!昂m”詞條又出現(xiàn)了幾個重要的變化,一是雖然繼續(xù)提到了胡適1925年參加善后會議的情況,但未再將其解讀為“與孫中山倡導的國民會議對抗”;二是將1965、1979年版《辭海》中“1962年病死”的提法改為“后在臺灣去世”,這體現(xiàn)了對逝者的尊重;三是將胡適與李大釗的“問題與主義”之爭重新定性為“以改良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四是新增了胡適“代表國民黨政府簽訂了《中美互助條約》”的提法。這一提法一直沿用至2009年版《辭?!贰F鋵?,這一提法并無依據(jù)?!掇o?!分刑岬降摹吨忻阑ブ鷹l約》準確的名字應(yīng)為《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xié)定》,這個條約是1942年6月2日由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和美國國務(wù)卿赫爾在華盛頓簽署的,而非胡適。
此外,1989年版《辭?!愤€繼續(xù)沿用了胡適“支持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反動政策”的說法,其實,胡適當時的主張是應(yīng)允許共產(chǎn)黨合法存在的,后來有學者專門對此進行了論述。
1999年,《辭?!愤M行了第六次修訂??赡苁墙邮芰耸穼W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因,在“胡適”的詞條中,不僅去除了胡適“支持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反動政策”的說法,而且稱胡適在\"1928年后,發(fā)起人權(quán)運動,反對國民黨實行獨裁與文化專制主義,倡導自由主義?!边@應(yīng)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而到2009年,《辭?!分泻m的形象更加正面,不僅不再提他曾主張“全盤西化”,而且連他“反對文言文”也不提了。2009年版《辭?!防锏摹昂m”詞條內(nèi)容如下:
胡適(1891-1962)中國學者。原名洪馬辛,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早年接觸新學,信奉進化論。1910年赴美國,就讀于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從學于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主張文學革命。同年7月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發(fā)表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提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提倡“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的研究方法,影響頗大。1922年創(chuàng)辦《努力周報》,宣揚“好人政府”,主張組織“憲政的政府”,實行“有計劃的政治”。1925年參加段祺瑞策劃的善后會議。1928年后,發(fā)起人權(quán)運動,倡導自由主義。1938年任駐美大使,代表國民政府簽訂了《中美互助條約》。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后任國民大會主席,領(lǐng)銜提出《戡亂條例》。1948年去美國。1958年后去臺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白話文學史》(上卷)、《胡適文存》等。
張寧據(jù)《炎黃春秋》董立功/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