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青年時代的愛情
爸爸媽媽那個年代,男女婚姻大事還要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直到洞房花燭夜,才能見到對方的模樣。爸媽的婚事也是父母做主,記得我問媽媽怎么看上的爸爸,媽媽說:是姥姥來相的親,姥姥看到爸爸長得一表人才,勞動是把好手,看到爺爺家院子屋里收拾得干凈利落,是個過日子的人家,就一口應(yīng)了這門親事。
爸爸也沒讓媽媽失望,婚后相親相愛,共同撫養(yǎng)五個子女長大成人。我們家也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媽媽把家務(wù)活都承擔下來,爸爸種地賣菜掙錢養(yǎng)家。爸爸媽媽十分孝敬老家兒,媽媽在村里是有名的孝順媳婦。三年困難時期,媽媽總是讓我們少吃一口,說我們吃的日子在后頭,省下糧食給爺爺吃不摻野菜的窩窩頭。爸爸也像兒子一樣照顧姥姥家,使得沒有兒子的姥姥生活無憂。常言道,貧賤夫妻百事哀,可我從沒看爸媽吵過架,真可以用相敬如賓來形容。我曾請教過媽媽,怎么能做到不吵架,媽媽告訴我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爸爸做主,爸爸考慮問題也比較全面。如果兩人發(fā)生分歧,在氣頭上時,總有一個人先退縮,不再繼續(xù)爭論,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理論,說服對方而不是硬壓對方服從。這樣,架還吵得起來嗎?
為了讓我們上學(xué),媽媽拐著兩只小腳到生產(chǎn)隊參加勞動,為的是多掙點工分,減輕爸爸的負擔。爸爸在勞動之余,幫媽媽捻麻繩納鞋底,做起了女人的活計。兩個人你幫我,我?guī)湍?,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爸爸干活回來后的一杯熱茶,媽媽勞累后爸爸的按摩,一舉一動,無不用行動表示對對方的愛。晚年的媽媽得了帕金森癥,不能像以前那樣照顧爸爸,但她總是提醒孩子們該給爸爸做什么了。爸爸每晚睡覺都特別警覺,生怕媽媽起夜摔倒。媽媽去世后,爸爸很長時間不能自拔,白天還好,晚上一鋪床就想起媽媽,淚水就止不住。爸爸還深情地寫了一篇悼詞,簡單地回顧了媽媽賢惠勤勞的一生,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媽媽的無限深情。這也是爸爸唯一一次用語言來表達對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