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少年時代一個非常真實的經歷,它伴隨著光陰的腳步距今已有整整的五十年了。當時我還是一個脖子上系著紅領巾剛入隊不久的少先隊員,那是1963年,落葉輕飄,金色秋天的一個下午,我如約背著書包來到一要好同學家做功課,在他家里院西屋前有一棵枝繁葉茂,樹干粗壯的棗樹,它宛如一把巨大的綠色遮陽傘佇立在院子中間。我和同學很快就完成了作業(yè),這時我同學提議去里院打幾個棗兒吃,我興奮得使勁點了點頭,然后我們手拉手興高采烈地來到院子中的棗樹下,撲面而來的是沁人心脾十分好聞的棗兒的甜香味兒。這工夫我同學已找來了一根兒足夠 長的竹竿,因他年少個頭矮小,他踮起腳,十分吃力地用雙手舉著竹竿,一下、兩下,他晃動著手中的竹竿敲打著樹上的棗兒。
正在我們享受著快樂的時候,一種由遠而近,由弱變強的“嗡嗡”聲在我的耳際驟然響起,一聲緊似一聲,我心說不好!待站定后我看到有幾只碩大的馬蜂,振動著翅膀,身下耷拉著毛茸茸的細腿,尾部拖著長長的鉤子,它們三五成群地圍繞在我的腦袋四周飛來飛去,讓我抓狂。此時此刻,驚慌失措的我,手舞足蹈地奮力驅趕一撥兒又一撥兒向我沖上來的馬蜂。我扭頭看了一眼我同學,只見他雙手緊緊抱住頭蹲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直到這時我才聽見他一直在不停地喊著,快蹲下!我此時也方猛然醒悟,原來是他剛才打棗兒時不小心捅了馬蜂窩。事后他告訴我,他奶奶曾經跟他說過,馬蜂的兩只眼睛只會朝上看不會朝下看,遇到這種突發(fā)情況時只要趕快蹲下去,一般是不會被蜇的。我哪里知道,傻乎乎地站在那里折騰了半天,瞎子點燈白費蠟不說,最終頭上、臉上都被馬蜂蜇了大包,又痛又癢。老祖宗說得好,一朝被蟲它咬,十年怕井繩。從打這之后,我只要一看見馬蜂就會跑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