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輕父母的育兒知識越來越豐富,不少爸媽都會覺得愛孩子就是讓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物質上充分滿足自不必說,哭是不可以聽到的,只要寶寶一哭,父母就會因心軟而不忍心制定規(guī)矩。快樂的童年包裹著過度的“愛”,于是,任性、驕縱成為不少孩子身上的通病。要知道,只有有規(guī)矩的愛才能成就寶寶的未來。
不要無原則的溺愛
我們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而作為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去遷就孩子,那么,這種遷就就會成為無原則的溺愛。
無奈只是借口
有的家長面對寶寶的任性和哭鬧,感覺很無奈,最終會失去耐心而妥協(xié),這種妥協(xié)造成的結果就是更加縱容孩子的不良習慣和品性。這種不理性的愛被我們習慣性地稱為溺愛。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溺愛的本質是早教觀點的陳舊,育兒方法的匱乏。
2.溺愛的另一個表現是沒有原則,這種無原則對于孩子的危害最大。
溺愛潛在多重危害
1.在嬌慣縱容下成長的孩子容易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高傲自大、任性自私的性格。
2.家長替孩子包辦一切,會使孩子養(yǎng)成依賴、懦弱的個性,缺乏獨立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3.家長沒有正面的引導和教育,易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將來難以融入社會。
從出生開始立規(guī)矩
記得在一篇文章中曾經看到這樣的觀點:寶寶2歲以后再立規(guī)矩。其實,2歲立規(guī)矩就已經有些晚了。因為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有這個階段的“任務”,完成不好,就會在未來的路上栽跟頭。因此,從孩子一出生,家長就應為孩子立規(guī)矩,正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只是其中的度如何把握,我們不妨看一下前輩家長們是怎樣做的。
燕子:我覺得對于1歲以內的嬰兒,盡管記憶力還沒有完全形成,但潛意識里還是明白爸爸媽媽的意思。因此,不能一切都順著她,主要是給她安全感,在她鬧情緒時,平靜地安撫她就好。
君莉:老人常常怕孩子吃不飽,總是準備各種零食放在家里。我和愛人規(guī)定孩子吃零食需要經過我們的同意。因此,我們和老人不斷溝通,時間長了,老人明白我們其實是愛孩子的。
土土:規(guī)矩定了,就不能輕易更改。比如玩具玩過之后要整理好;不尊重祖輩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而不是縱容他的任性。只是懲罰的措施需要視孩子年齡來定。
4個原則讓寶寶不逾矩
研究發(fā)現人在0~3歲階段處于“服從訓練期”。也就是說,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行為規(guī)范與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朋友向我咨詢她家孩子的問題:孩子入學前在加拿大長大,從小接受“民主”教育,沒有進行“服從期訓練”,來到中國上小學自然不容易適應國內的教育環(huán)境。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講,民主教育應該從3歲以后進行,3歲之前就是立規(guī)矩的年齡。如何立規(guī)矩呢?這里面有4個原則。
1.立規(guī)矩要有道理。很多家長喜歡自己一拍腦門定個規(guī)矩。比如寶寶好好吃飯就獎勵糖果;多看書就獎勵出去玩。這樣的規(guī)矩沒有道理不說,還讓孩子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建議家長多閱讀早教書籍。
2.不輕易改變。定規(guī)矩切忌朝令夕改,一定想好了再提出來。比如為孩子設計一套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好習慣可以從穩(wěn)定的作息開始。
3.適合寶寶操作。你的規(guī)矩一定是可操作的,而且你要做給孩子看。我的小孩在1歲時喜歡從書架上把書一本本拿出來摔到地上,弄得亂七八糟。我不批評她,也沒有當時制止她,而是將她扔的書一本一本碼放整齊。一開始她渾然不顧,而后模仿我也把書碼放好。
4.給寶寶適應時間。成人做到有規(guī)矩尚且需要時日,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對他們多一些耐心,相信他們,他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父母立下正確的規(guī)矩,孩子必須能夠準確無誤地完成,這種立下的規(guī)矩將成為他日后良好的行為習慣,也練就了日后工作中需要的執(zhí)行力。因此。立規(guī)矩是親子教育的重要一課。你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也在此期間得以重要體現??梢哉f立規(guī)矩才是真正的愛,長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