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在教學中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移情體驗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把握知識,陶冶性情,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扒楦薪逃笔钦Z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濃郁的教學情感氛圍中把握知識,訓練思維,陶冶性情,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激發(fā)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c)-0184-01
閱讀教學是教師、文本、學生三者的對話。教師是否深入挖掘了文本的內(nèi)涵,揣摩出編者的意圖,學生是否真正走進文本,抓住了文本的主旨,文本是否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架起一座“心靈”之橋。在這三者的對話中,情感的投入很重要,因為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才能準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法,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呢?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感生,唱響“情”的主旋律。
作為一個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是善于利用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抓住情感教育這一要素,來激活學生的情感細胞的,從而引導學生游歷知識的樂園,采集到豐碩的果實的。
如在觀摩名師竇桂梅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的心無時無刻不被竇老師高超6H/qt5A2WmfWFhFJQUQeV2M78x1/s1mW1XLML//G7mI=的教學藝術(shù)所虐俘。不管是竇老師的臉部表情,還是她的語言,都可以看出她的感情在課堂上充分流露。在教學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她面帶微笑,她的語言充滿了自豪和欣慰,而當她教學圓明園毀滅之時,她的表情立刻變得嚴肅和憂郁,她這時的語言不再慷慨激昂,而是低沉和悲憤。整個教學中,竇老師都是以飽滿的激情感染著每一位學生,學生也在她的感染中時而喜悅,時而憤怒,愛國熱情噴涌而出,讓我覺得這似乎不是課堂,而像是一場斗志昂揚的革命志士洗禮。
在教學中,我也有較深的體驗。在教學《橋》那篇課文時,我完全把自己置身于茫茫的洪水之中,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那位村支書—— 老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沉著得指揮著全村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得過著窄窄的木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節(jié)課,我真正進入了角色,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學生在我的帶領(lǐng)來到了抗洪現(xiàn)場,深深感受到了文中主人公的可貴精神。后來,同事都很贊賞我在課堂上的激情。
其實在語文課上,教師的激情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盞明燈,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點燃學生的心靈;就像是沙漠里的一抹綠,激發(fā)學生抒發(fā)的欲望。不過,光靠老師的激情是不夠的,還要想方設法開啟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打開他們的情感之窗。
方法一:創(chuàng)設情境。
在語文課上,教學伊始,教師可以用一些視頻導入,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高漲學生的學習激情。如教學《再見了,親人》《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兩課時,我分別用《中國志愿軍軍歌》和《天路》導入,深深地扣住了學生的心,他們知道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抗美援朝”同朝鮮人民一道并肩作戰(zhàn);也知道了把鐵路修道拉薩去的確是個奇跡,青藏鐵路是一條造福藏民的“偉大之路”。再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首先讓學生觀看了一段地震來臨時的毀滅視頻,繼而慢鏡頭出示一幕幕慘不忍睹的圖片,看完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想,不少學生覺得“地震太可怕了”,“太恐怖了”“它是惡魔”,這無疑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地震的危害,為學習后文感受父子的光輝形象奠定了有效的感情基調(diào)。
方法二:移情體驗。
這種方法是通過想象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世界。我在教學《生命,生命》中的三個事例時,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法,效果顯著。在教學“飛蛾撲火”事例時,讓學生閉眼想象,“那只捏你的手有多大,當他越捏越緊時,你會怎樣做?有沒有想說什么?”隨后,學生的思維被他所激活,“我覺得那只大得像如來神掌,我沒有逃生的機會,我想說‘我絕不會屈服的?!薄皬姶蟮娜祟悾覀兊纳矊氋F呀!求求您放了我?!薄拔蚁胝f‘尊重別人的生命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痹诮虒W“生長的瓜苗”時,他讓學生想想瓜苗此時的處境,想想它的內(nèi)心世界。思索了一會,學生說“瓜苗就像一個被遺棄的嬰兒,無人疼,無人愛?!薄拔译m然只能活幾天,我也要好好生存?!薄盎钪陀邢M??!痹诮虒W“規(guī)律的心跳”時,讓學生手摸脈搏感受生命的存在。不少學生感慨道“既然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好好生存?!薄白鲇幸饬x的事,充實生活。”“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好好珍惜?!睂W生的這聲聲回答正是情感被激發(fā)出來的最佳體現(xiàn)。
方法三:結(jié)合現(xiàn)實。
結(jié)合現(xiàn)實也就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情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我在教學《爭吵》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特別復雜且矛盾,看似難以理解。教學中,我先不急于讓學生去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的句段,而是先讓他們談談自己小伙伴鬧矛盾的經(jīng)歷,自己當時的做法和想法后,再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回味了自身的經(jīng)歷,而且更有助于學生走進克萊諦和安利柯的內(nèi)心世界,還對他倆的一言一行都有較為深刻的分析哩。他們從“挨”字中體會到了鬧了矛盾后,安利柯覺得時間也變長了,他為吵架的事耿耿于懷;從兩個“我在外邊等你”體會出了“等你”的不同含義;從“可是要我向他道歉,實在說不口”看出我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在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時,體會老班長“啃魚骨頭”,我讓學生想一想咱們吃魚時有沒有不小心卡住喉嚨的事,有一部分同學舉起了手,我問:“那是什么滋味?”“很難受。喉嚨里像扎了個針……”一學生答道?!澳敲聪胂肜习嚅L啃魚骨頭是怎樣的情景,他為啥要啃魚骨頭?”我順勢問。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有個男生竟當眾表演,把老班長詮釋得淋漓盡致。
方法四:巧用對比。
巧用對比就是在對比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小女孩的幻想(渴望)和現(xiàn)實是截然不同的(恰恰相反的),鑒于此,我先讓學生合作填表格小女孩渴望什么?現(xiàn)實怎樣?隨后學生交流;她渴望大火爐是因為她太冷了,她渴望香噴噴的烤鵝是因為她太餓了……接著,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說到小女孩的可憐,也說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情冷漠。再如有位同事在教學《畫楊桃》時,他特意把文中描寫其他同學們反應的句子摘出來,并專門進行了討論:同學們的態(tài)度為什么不同?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在一陣討論和對比朗讀中,學生們感受到了同學們先是嘲笑后是愧疚、尷尬、后悔……又如教學《草船借箭》教學時,由周瑜的“自嘆不如”作為切入口,緊扣周瑜的狹隘、陰險、自私尋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顧大局識大體的作為,在鮮明的對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名著魅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情促教,真正做到:“于有意無形中點盞前行的明燈”心動和情動,才能有行動,真正讓學生從心里喜歡學好語文課。
參考文獻
[1]許煥.從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角度談小學語文的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7).
[2]曾惠宗.多媒體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3).
[3]王素沂.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