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可喜變化,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但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課堂參與度不高、不愿合作與互動、作業(yè)完成質量差、學業(yè)成績不理想等。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深刻理解新課程理念的精神實質,不能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缺乏駕馭課堂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落實新課程理念,構建和諧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呢?下面我結合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談談認識。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huán)境與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而緊張的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要對所教的科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熱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數學教師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學生自然就會喜歡上數學。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真正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最后,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共同探究知識,共同解決問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這樣的課堂必然高效。
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出發(fā),確定學習主題,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教學內容上,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皮亞杰說:“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學要以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彼孕W課堂教學要盡可能生活化、趣味化,充分滿足學生“好動、娛樂”的需要。
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生和諧地發(fā)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關鍵,而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一些活動的余地,多給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例如,教學《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先讓學生看情景圖,并提出問題:“喜歡音樂的有10人,喜歡美術的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18人?!薄皩幔俊苯處煹囊痪渥穯?,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遇到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信息之間的關系。教師放手讓學生整理統計,在統計過程中學生就會發(fā)現有的同學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老師再次引導:“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人家一眼看出喜歡音樂的有幾人,喜歡美術的有幾人,兩種都喜歡的有幾人?”課件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做到了該讓學生研究時放手給學生研究,不需要研究的決不浪費時間,巧妙點撥,大大增強了學習效果。
四、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現在的學校大多已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多媒體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較好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如一年級“用被減數解決問題”屬于逆向思維的問題,但學生習慣運用順向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由于一年級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后把答案代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體育室有一些籃球,被小朋友借走9個,還剩6個,學校體育室原來有多少個?一些學生遇到這樣的題目總是列式為15-9=6(個)。他們根本沒有理解此類問題的結構及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為幫助這部分學生消除思維定勢,我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中“動”的畫面幫助學生思考“原來”、“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間的關系。多媒體課件首先出示一個體育室(沒有標明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的情景,此時我問:“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你們知道嗎?”“不知道。”此時課件動態(tài)演示借走9個,此時我又問:“是從哪兒借走的?”“從原來里面借走的?!碑敗敖枳?個”演示完后,課件演示“體育室還剩下6個”,此時我追問:“這時你們知道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15個?!薄澳銈冊趺粗赖??”一位學生在下面插話:“把借走的9個籃球再還給它就知道了?!边@時課件演示“借走的9個又回到原來的體育室里”,我問道:“那你們說說要求原來有多少個籃球,怎樣算呢?”學生看著課件的演示過程回答:“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來?!鼻擅畹剡\用現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了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思路,使教學難點得到了較好的突破。
五、關注學生差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他們有的思維活躍,有的想象力豐富,也有的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著很多的困難。為了建立和諧高效課堂,我們應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內容應由易到難,教學語言要深入淺出,照顧到接受能力較差、層次較低的學生,使他們不掉隊,學得扎實。學習要求應有層次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吃得好、吃得飽,讓所有的學生知識得到積累、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fā)展。同時,要想使數學課堂真正高效,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請老師們時刻想到,學生跟種子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師要做的,只是供給他們適應學習的條件和營養(yǎng),讓他們自己成長。”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發(fā)揮主導作用,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啟發(fā)、點撥、設疑、解惑。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余地,多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體驗成功的愉悅。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固定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重視設計有效的鞏固練習,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基本途徑,因而設計有效的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在設計練習時注意做到以下幾點:(1)設計貼近生活的練習。從實際生活出發(fā)設計貼近生活的練習,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2)設計有趣味性的練習,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3)設計對比性的練習,以防學生產生思維定勢,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4)設計有坡度的練習。由于學生能力有差異,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應有坡度、有階梯性。例如,可先設計一些模仿性的練習,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設計一些富有變化和發(fā)展的練習,這樣就能面向全體,使學生各有所得,讓優(yōu)生能拓展探究,讓學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全體同學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發(fā)展。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新課程理念在數學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從有效教學出發(fā),積極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