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而“互動教學”和使用預學案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式。本文就互動教學和預學案的使用作了闡述。
關鍵詞: 互動教學 預習案 高效課堂
一、研究背景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形成語文學習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盎咏虒W”是當前新課改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以“互動”為基本特征,致力于優(yōu)化教與學活動中各種互動關系,努力在良好的互動中滿足學生和諧發(fā)展的需求。我以我班為實驗對象,以本學段教材為實驗題材,圍繞如何高效設計和使用“預學案”展開了研究。
二、研究過程
(一)“預學案”的設計與完善
傳統(tǒng)的教與學,學生在課前對老師的教學意圖無從了解,或者一知半解地從一些課外輔導書上尋求幫助。課堂上學生學習非常被動?!邦A學案”的設計與運用就是基于此點,力圖改變這種“盲人摸象”的尷尬局面。
開學之初,在充分學習關于《教學研討——與學案教學思考之三》等預學指導方面的書籍文章,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后,我認識到了課前預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初步嘗試摸索預學的模式,觀察記錄預學效果。要求學生以課本為載體,課前把自己不認識和不熟悉的生字詞劃出來,并且在上邊標上拼音,或者在詞旁邊通過查詞典等方式把詞義標注出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養(yǎng)成了每天必須預學、每課必先預學的好習慣。
這種做法存在弊端,比如:有些課文需要學生課前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或者是作者的背景資料而課本紙張有限寫不開。這導致一部分學生對課文背景及資料的搜查偷工減料。而且教師無法及時把握學生學習的需求,無法在課堂上提出學生不解的字詞,教師備課僅僅是參考教學參考書等書籍,揣測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備學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真正需要存在差距;不可能每天把課本收上來檢查學生的預學情況。
因此,我調(diào)整了策略,讓學生建立自己的預學本,并且對學生如何預學做了更科學的指導,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
第一,課后生字中要求會寫的生字詞,讀準字音,并且拓展一個課外的詞匯寫在預學本上。提前一課時上交,老師可以提前掌握學生學情,提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第二,把課文中認為生動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談一談你認為它好在哪里。這樣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三,在“問題小屋”中把課文中有疑問的字詞或者內(nèi)容記下來。質疑和思考是培養(yǎng)語文學習能力重要方式。
第四,如果這一課牽扯到作者的背景、寫作的背景或者主人公的背景資料需要課前了解,那么就要初步整理概括收集到的資料,并寫在預學本上。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預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基礎知識的助學與檢查。注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學習主動性,在小組合作中運用預學中積累的學習資源,即適當給學生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互為“小老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沒完成的內(nèi)容。共同學習預學本上的基礎字詞,并且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教師的輔助指導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教與學契合互動。
采用提問等方式,讓一些學生根據(jù)自學所得,對本課各部分知識進行簡單概述。老師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及學習能力狀況,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可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獨特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加以引導和推廣。
2.能力的檢查和指導。采用問答、探討、辯論等方式訓練學生能力。先讓一些同學提出通過小組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其他小組成員解答,其他同學可以作補充或評價。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辯論,同時教師要適當進行點評總結。
3.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指導學生以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為中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課前在“預學案”中“問題小屋”已經(jīng)提出,這樣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可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出現(xiàn)的、師生或生生思維碰撞出的問題。對于這種問題,老師可先反問學生:如何想到這個問題?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著,讓班級其他同學討論、回答,到適當?shù)某潭?,老師才介入討論或指導、點評。如果到了高年級,還可作為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導學生課余鉆研,參考相關資料或進行實地調(diào)查,撰寫課題總結或小論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
(三)“預學案”的課后回饋
鼓勵學生對課堂上已經(jīng)得到解答的問題在自己的預學本上整理出來;也可以寫一寫本課學習的反思和認識,以及在學習文本過程中產(chǎn)生的新想法和新困惑;還可以與課后的家庭作業(yè)相聯(lián)系,如果課前預習做的到位,家庭作業(yè)就可以適當減免,調(diào)動起學生的預學熱情,讓他們更認真、更投入。
三、研究結論
經(jīng)過不斷反復教學實踐、總結,“預學案”設計更貼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其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邦A學案”的實施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借助“預學案”,學生可以從老師的教、同學的學中,吸取學習經(jīng)驗,發(fā)揮思維能力。教師初步品嘗了預學案在實際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備課、授課目的性更強,完全貼合學生學習的需求,不用“盲人摸象”。通過教、學互動,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雖然在“預學案”的實施和運用過程中也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比如:預學案的設計,對教師的知識理論、教學理念有較高的要求,而且要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需要本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梢钥紤]讓學生自己撰寫預學案,這樣既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又能為學校節(jié)約資源,讓老師獲得解放,效果應該不錯;運用預學案,特別是在家中運用,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自覺性和一定的自學能力,如果在家不能很好地運用吃透預學案,那么在課堂上學習效率就會大受影響。低年級學生尤為突出;預學案在課堂運用中存在運用不合理、不恰當或者學生過于依賴預學案而忽略課堂學習的問題。相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改進,它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