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育是最重要的人文教育,它是塑造個人靈魂的教育,更是塑造民族靈魂的教育。現(xiàn)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名素質優(yōu)良的語文教師必須樹立現(xiàn)代教育思想,練好內(nèi)功,具備決策、管理和“教讀導學”等能力。
關鍵詞: 現(xiàn)代語文教師 教學思想 教學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優(yōu)良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樹立科學的教育思想,還必須練好內(nèi)功,具備決策、管理、處理信息和“教讀導學”的能力。
一、學習教育理論,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
“思為行之先”。要當好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教育方針,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币鋵嵾@一教學指導思想,就必須以“教是為了不需教”為出發(fā)點,通過語文教學的“兩個服務”,達到“不需教”的目的。
“教是為了不教”、“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倡的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教學不是給學生敲門磚,而是給學生金鑰匙。今天的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教給方法和培養(yǎng)習慣正是為了明天學生有能力面對繽紛的世界,獲取知識,發(fā)揮潛能,創(chuàng)新實踐。
語文教師要樹立服務的思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主導要為主體服務,教法要為學法引路,要以學定教。為學生服務,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要喚醒學生的覺悟,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責任,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主人翁精神,揚起奮斗的風帆。
其次,傳授知識、指導學法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和方法體系,并懂得如何奮斗。
最后,注重發(fā)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意志品質為動力,習慣潛能為燃料,推動求知的飛船,飛向知識的藍天。
二、鍛煉宏觀把握課標和微觀處理教材及資料的能力
根據(jù)課程計劃要求,從“宏觀——微觀——再宏觀”思考語文教材的整體教學計劃,辨析、篩選與教學配套的訓練資料,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宏觀決策能力。
首先,必須從宏觀上思考全套教材的教學進度。那種忽視宏觀決策,一二年級盲目追趕教學進度,畢業(yè)復習時重炒“夾生飯”的“趕課式”教學計劃是很不科學的??茖W的階段教學進度應這樣安排:一年級重銜接,學方法,養(yǎng)習慣,按照課程計劃規(guī)定的進度教學;二年級練方法、長技能,固習慣,逐漸加速前進,可以超前學完第五冊課本的一至兩個單元;三年級重歸納,練能力,授完新課后留三五周總復習。
其次,考慮每一冊的教學計劃。從全冊到單元甚至每一課,根據(jù)教材體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安排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進度。對形形色色的資料要有鑒別力,鑒別的尺度就是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和教學實際。要根據(jù)訓練的“量”和“度”科學地選用。
三、培養(yǎng)立足學法指導的教讀、導學能力
精心備課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備課要根據(jù)現(xiàn)行教材重能力、重學法的特點備出學法指導的內(nèi)容。要以學法指導為主備出不同課型的特色:教讀課是教師教與學生讀的學法指導“示范課”,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課內(nèi)自讀課是教師指導扶持,學生實踐學法的“試作課”,應當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輔導為輔;課外自讀課是教師宏觀導向,學生鞏固學法、遷移知識,形成能力的“自習課”,應當完全以學生為主自學;報紙雜志和其他讀物的閱讀是學法的“復習課”,應當培養(yǎng)學生有個性地閱讀。通過以上四個層次的學習和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一般都能提高。
四、增強處理信息和指導作業(yè)評改的能力
作業(yè)、作文是學生遷移知識、訓練能力的必要勞動。教師查、批改作業(yè),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而今這種傳統(tǒng)單向交流的反饋形式,已遠遠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影響了教育的發(fā)展,因而必須尋求更科學的反饋方式和渠道。鼓勵學生自己檢查、自己矯正,自我反饋;組織學生互相評改,教師輔查,交流反饋,以反饋的質取代量。
教學生自己評改益處不少。首先,這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又可以通過評改的多向交流增加訓練的機會。這樣既可查漏補缺,又可鞏固擴展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批改作文的技能,從而促進高層次評價鑒賞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其次,免除了教師的無效勞苦,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改和自修充電。
依據(jù)信息論和控制論的原理,組織學生評改要做到四落實:
1.思想落實。讓學生真正明確這項活動的意義、目的和益處。要以教育家的勇氣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明確自己改作業(yè)、改作文是當代教學改革的內(nèi)容,是學法指導的落實。
2.方法落實。要交給學生評改的方法,示范便于操作的評改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熟練、提高。
3.組織落實。組建作文評改小組,制定規(guī)章和督促辦法;通過激勵和制度管理的“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推動自主評改作文活動不斷推進。
4.反饋落實。要形成一套形式多樣、快速有效的反饋形式。要讓學生樹立反饋的意識,將教師抽查和學生主動反饋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反饋質量,讓教師能對評改進展的情況了如指掌,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評改活動健康發(fā)展。
五、提高教學管理和組織活動的能力
沒有管理就沒有質量,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在教學管理上下工夫。課堂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語文是實踐性、活動性很強的學科。組織語文活動的能力,是新形勢、新課程對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的課程把活動課正式列為語文教學的課程,這是語文教育發(fā)展和進步的體現(xiàn)?!暗梅ㄓ谡n內(nèi),得益于課外”,十分精確地概括了語文學習課內(nèi)課外的關系。組織活動、指導活動是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新能力。
在“大語文教育”時代,要當好一個語文教師的確很難,因為時代對語文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當你閱盡人間春色,從科學理論的高度探索到語文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時,就從語文教學的必然王國邁進語文教學的自由王國。當你“橫挑豎揀都是法,得心應手效率高”時,就能感到提高學生素質后的欣慰。只有教師了解當今高新技術發(fā)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勵學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F(xiàn)代語文教師一定要具備高素質、高能力,“萬紫千紅隨風去,冰心一片載玉壺”,灌溉無言,花開有聲。我們要共同努力,與時俱進,讓現(xiàn)代語文教育春意盎然、春光無限。
參考文獻:
[1]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
[2]鐘祖榮.現(xiàn)代教師學導論.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