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頒獎典禮上最終穿著的是燕尾服,你猜對了嗎?燕尾服穿過了,且形象與效果都相當不錯。其實莫言中山裝也穿過了,如在瑞典學院發(fā)表演講“講故事的人”等場合時;此外,他還著了好幾次不同的西裝,如出席諾獎新聞發(fā)布會、在“斯大”演講等。但其惟獨沒有穿過漢服唐裝等服裝。莫言在瑞典無疑是深受歡迎和尊重,當?shù)氐耐鈬撕椭袊硕颊J為“非常喜歡”、“很圓滿”。
莫言的選擇是對的,正如他自己對服裝的理解一樣:“服裝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就是一個個人喜好。另外,我是按照當?shù)厝思业囊髞碇b。入鄉(xiāng)隨俗吧。”這種理解定位了莫言著裝的基調(diào)很準確,但作為重要的社交著裝,這種理解還是可以補充的,好在莫言的服裝設計師幫他完成了。
社交著裝應和場合相適合
現(xiàn)在有很多會議或活動(不含重要儀式、宴會等)的邀請函上都會寫明:“請著正裝出席?!蓖ǔT跊]有特定要求下的正裝,男士穿西裝、襯衫、長褲、皮鞋,女士著有袖、近膝蓋或以下裙子及不露腳趾的皮鞋即可。
雖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馬悅?cè)坏钠拮釉硎荆侯I獎者的穿著沒有硬性規(guī)定,當然可以選擇穿自己的民族服裝。但絕大多數(shù)得主,帕慕克、大江健三郎等都欣然選擇了燕尾服。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諾獎禮服意在標舉一種“古典的高貴價值”。這種古典體制是西方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燕尾服是北日耳曼與英國紳士喜愛的正式服裝。這里就要考量穿著者對服裝文化的理解了。
究竟選擇燕尾服還是民族服裝?答案沒有絕對的是或非,因為都可以。只是筆者從服裝的原始功能(御寒遮體)發(fā)展至今的文化與美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基于諾獎儀式的特定文化內(nèi)涵,領獎時著燕尾服應是最佳選擇。
且不說當下尚缺乏廣泛受認可的中國男子民族服裝,即便是有例如唐裝、中山裝等衣著,去接受國際諾獎也還是遜色些的。況且,這時的著裝更重要的功能是尊重與友好,或者說是愉快而榮幸地融入國際性的傳統(tǒng)文化形式,可以增加獲獎者在禮儀形式上的隆重感,體現(xiàn)對頒獎國家和人以及獎項本身的尊重。
所以筆者感覺:同樣是第一次領諾獎,莫言此次選擇應比日本川端康成更為大氣些,莫言也更加懂得選擇與獎項匹配而得體的著裝。這是對人、對文化、對獎項的尊重,而不是其他。
社交著裝是系統(tǒng)化過程
根據(jù)社交活動的流程和角色意義,人的服裝語言無處不在。待主體著裝框架體系確定后,則可以選擇有個性的著裝系列與細節(jié)。
莫言的服裝設計師不僅根據(jù)流程按照國際慣例的要求設計了5套服裝,并進行了配飾搭配,以符合不同場合下的著裝需求。而且還在設計上盡量選用了簡潔隨意的線條和恰當?shù)纳担w現(xiàn)出中國文人的品位。
其中淺灰色襯衫面料采用了以藝術疊加的方式結(jié)構(gòu)出的中國印章圖案,以及印章上印有“莫言”字樣。莫言的名字成為重要的設計元素,還體現(xiàn)在每一套禮服上。人們不僅會一眼看到這個人就是莫言,而且所透露出的層次感和儒雅之意,準確地傳達了東方文化和中國元素呼之欲出。可見,細節(jié)設計的高境界乃是文化實力,而完全不是偏激的、想當然的某種情緒。
著裝要學會尊重和自信
此外,人們還應從莫言的領獎著裝中還可感悟到:著裝的重要堅持是要學會尊重和自信,著裝體現(xiàn)的尊重性和著裝者內(nèi)在魅力將永遠高于服裝本身。如我們的民族學會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在享受著被人尊重與熱愛。當瑞典主持人用中文“莫言,請”來邀請莫言領獎時,我相信不少觀者都會油然而生一份內(nèi)心的快樂,猶如看到莫言著燕尾服時的好心情。
因為世界高度文明的標志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民族文化被世界接受的首要條件是相互尊重與欣賞。當然,也只有尊重別人,有實力的人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就像莫言著裝效果如此之好,源自他的質(zhì)樸智慧的個性特質(zhì)和非凡的實力與自信。
記得托爾斯泰描寫安娜在舞會上的著裝效果竟蓋過年輕的芥蒂小姐時說的那樣:因為安娜的人總是蓋過她的服裝。
所以,什么樣的“人”也是最重要的。希望莫言穿著民族服裝領諾獎的愿望是好的,但或多或少地反映出當下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漸漸消失的焦慮和興國的愿望。
與其寄希望于莫言穿著民族服裝才能弘揚中國文化,還不如國人從點滴開始,靜下心來,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并吸取有益的文化;摒棄長期落后的封建意識和自卑心理;建立起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真實的、平等尊重的意識和內(nèi)心的謙和。若能如此,即使有一天民族服裝不再流行,我們的民族文化也會長留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