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語言教學作為一種較新的語言教學理論,已成為世界語言教學界廣泛關注和研究的課題。在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全語言教學理念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全語言教學理論 初中英語教學 教學實際
初中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在這一進程中,全語言教學理論很大程度上沖擊著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觀念。全語言教學理論強調學習的本性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學習的語言教育理論和信念系統(tǒng)。完整性是全語言教學理論的核心,語言本身和語言學習歷程都是完整的,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卻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重拾其完整性呢?
一、打開心結,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語言學習心態(tài)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一直是很多一線教師研究的課題??墒?,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語言教學理論恰恰強調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坝H其師,信其道”是關于中國教育的一句古訓。一線教師要深刻領悟這一古訓,增強人格魅力,學生方能“樂其道,學其道”。同時,在課堂中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命運。
二、營造全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1.打造實效英語語言課堂
語言是用來交際的,我們賴以交際的語言的意義原本是完整的,但是當我們把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教授時,教師把活生生的語言肢解了,原本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語言,被人為地分割為語音、單詞、詞組、語法和功能;閱讀材料被轉變?yōu)橛h的翻譯資料,其后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因此,教師要全面轉變思路,幫助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學習英語語言。學生如果能從整體上通篇閱讀文章獲取信息,則語言分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全語言教學理論推崇的是真實自然的教學環(huán)境,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單詞、語法教授,語言翻譯的授課模式;營造全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其中體味英語語言的魅力,從而領悟、掌握,最終靈活運用?!皶x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教學中更是如此。譬如教學“Welcome to Beijing——an ancient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時,關于“ancient”這一詞,學生可以在語境中理解其意義?!癱ity”后面的修飾語“with a long history”中的“l(fā)ong”一詞可以很明了地幫助學生理解“ancient”。即便學生已知其意,此語境也對詞義重現(xiàn)有很大幫助。雖然個例不能代表全部,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置身于真實有用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課堂教學才有效。
2.充分利用課外語言鍛煉機會
受語言學習環(huán)境的限制,初中生英語語言學習和實踐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語言鍛煉的機會。如果環(huán)境合適,就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交流,保持一定的英語語言思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關語言鍛煉的活動,譬如“English Corner”等;英語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合理的英語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課堂內外結合,才能為學生更好地創(chuàng)造全語言學習環(huán)境。
三、打破傳統(tǒng),培養(yǎng)聽說讀寫整體意識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培養(yǎng)割裂開來,進行單調的聽力訓練,總是讓學生聽得一頭霧水;有時給個標題讓學生寫作,難以收到實效。全語言教學理論提出全技能培養(yǎng),只有把聽、說、讀、寫作為整體來完成,才能達到彼此促進的效果。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可以這樣安排,在教學“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這篇小閱讀文章時,開頭部分教師可以將其設置成聽力欣賞部分,也可以轉化成聽力練習題目,特定語境的聽力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傾聽的興趣。如下:In a field one summer’s day a Grasshopper was hopping about,chirping and(?搖?搖)to its heart’s content.An Ant(?搖?搖)by,bearing along with grea69a52e38a1c687c3d3565940e226c49e641e4f71c0295281d90a19ceb4bdf16ct toil an ear of corn he was(?搖?搖)to the nest.下面的對話部分,學生可以分角色朗讀,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能夠領悟英語語言特色。
“Why not come and chat with me,”said the Grasshopper,“instead of toiling and moiling in that way?”
“I am helping to lay up food for the winter,”said the Ant,“and recommend you to do the same.”
這樣的閱讀文章很適合情感目標教學,從這個小故事中,學生了解了什么,通過討論,他們可以得到:the Grasshopper knew:It is best to prepare for days of need.“The grasshopper”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啟示呢?學生可以寫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全技能便逐步得到了培養(yǎng),課堂也收到了實效。
四、重視交際,體驗不同文化內涵
全語言教學理論的提出者Goodman認為,學習語言就是要學習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語言和文化有著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密切關系。我們應當重視從西方文化角度出發(fā),通過兩者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對文化的敏感度,從而促進英語學習。學好相關的文化,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曾經(jīng)被教師省略或者是忽略的教材中的“culture”部分,一定要被重拾起來,發(fā)揮功效。教師可以借助相關素材合理添加文化信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欣賞和理解。近年來,國人對西方的一些節(jié)日比較熱衷,初中生也不例外,教師要利用這一特定,適時地介紹西方節(jié)日信息,諸如Christmas day,Valentine’s Day,April fool’s day等,這也是文化學習的重要方式。
通過學習借鑒全語言教學理論,在教學改革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有效地掌握全語言教學理念,其英語教學實踐將會取得很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