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文明、和諧、個性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在教材的編排上,基本上每個單元安排了一次貼近學生生活的口語交際內容,足見對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視,但單單憑每單元一次的口語交際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除應認真上好口語交際課以外,還應把口語交際訓練滲透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口語交際訓練無處不在。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借助教材,加強口語表達訓練
結合課文穿插一些口語交際內容。如:講《明天的太陽城》一課時,課堂上同學們都積極開動腦筋,想象了很多書中沒寫的運用太陽能的事物,于是我布置了任務,下節(jié)課要開“展銷會”,每個同學都是自己廠家的“推銷員”,推銷你廠里生產的環(huán)保產品。因此在課后,大家紛紛做準備工作,有的學生還到商店里調查哪些商品是屬于太陽能商品。一次小小的“展銷”活動,許多學生開動腦筋,為了讓自己的“產品”銷得好,學生還四處求教。這是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良好方式。
學生必須背誦一定量的課文,并時常舉辦文藝作品朗誦會,這是一種競賽,優(yōu)勝者可獲得書籍,當然獲得獎勵的面是比較寬的。在討論會上、集會上、讀者座談會上,學生們在自己的發(fā)言中,引用他們熟背的內容。我國也有“熟背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學了王昌齡的邊塞詩《出塞》,就讓學生背王昌齡的《從軍行》、王之煥的《涼州詞》等,這樣,有比較,有鑒別,舉一反三。訓練朗讀技巧,把詩歌改寫成散文、課本劇是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將《九色鹿》改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以鍛煉他們的表演能力。還可以讓他們收集自己喜愛的作品,在班里進行朗誦、交流。
總之,教學中,可將復述、朗讀、演講、表演、辯論、點評、總結有機地結合起來,見縫插針,創(chuàng)造一些可以利用的時機,使得口語訓練在閱讀教學中無處不在。
二、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專題訓練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我還經常利用班隊會、活動課等給同學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進行專題訓練。
有一次活動課,我請同學們每人帶一本最喜歡的書來,問大家:“你們誰的書好看?借我看看?”同學們頓時興奮起來,紛紛把書往我手里塞,我笑笑說:“你們就這樣借給我嗎?我這幾天只能看一本書。要不你們先給我說說,我覺得哪本有趣,就先看哪本?!庇谑悄懘笠恍┑膶W生就給大家介紹起了書的內容,還講了自己為什么喜歡,等等。我又走到一些較內向的學生身邊表示出對他的書較感興趣,也請這些同學來說一說。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不僅聽到了很多書的內容簡介,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很愉快地完成了一次交流活動。
三、創(chuàng)設和諧的語境,有話可說
語境,就是指能讓學生有話可說的情境,置身于其中,將激發(fā)起學生興趣,產生“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沖動,從而“情動而辭發(fā)”,滔滔不絕。
1.聯系生活,攝取情境。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就地取材,使之成為說的最佳情境。有位老師上二年級的說話課“打電話”就是這樣。課前,老師了解到這節(jié)課的第二天學生要進行春游活動,他們最關心的就是第二天的天氣情況。于是,上課開始,老師打開收錄機,讓學生收聽預先錄制的天氣預報:明天有雨。老師請同學復述天氣預報全文。明天的活動要改期了,可是,在外面聽課的孫老師還不知道,怎么辦?學生議論中提到要打電話。老師通過啟發(fā),讓學生明白,打電話應把話說得清楚、全面,還要重點突出。接著讓同桌一位扮演孫老師,另一位接聽。然后,每組推薦一對同學講臺上表演。在這基礎上,老師掏出手機,請一位同學給外地的孫老師打電話。這種情境就是學生的生活。如此設境,能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敞開心扉,打開話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模擬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音像、圖片、表演等手段,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境中練說。請看于永正老師上說話課“調解”的片斷:
老師一上課就說:同學們,今天早上我在校門口遇到這樣一件事情,現在請兩位同學來表演一下。(甲乙兩同學背著書包上學。上課鈴響了,甲情急之中不小心踩痛了乙的腳。乙摸腳。甲連忙道歉:“對不起!”乙:“什么對不起不對不起!長眼了嗎?”甲:“長……唉,對不起,我沒看見?!币遥骸澳阆寡劾玻俊奔祝骸澳恪?,怎么罵人?”乙:“就該罵你?!眱扇嘶ハ嗤妻饋?。)踩人家腳的叫趙亮,被踩的叫薛志田。他們都是三年級的學生,誰能把剛才發(fā)生的事說一說?大家先小聲練習一遍。(生述)大家看這件事該怎么處理,也就是怎么“調解”。(板書:調解)如果讓你調解,你怎么辦?
四、結合生活,隨機訓練
豐富多彩的生活無疑是口語交際的活水源泉,教師就要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引領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參與班級、學校及社會生活,并在參與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班級中每學期都要進行隊干部的改選。進入中年級后,同學們稍大一些。于是隊干部的改選也隨之進行了改革。三年級時就實行干部競選制度,即:愿意擔任什么干部就先報名,然后進行競選演說,大家投票。被選上的干部進行就職演說?;顒觿傞_始,同學們都小心翼翼,不知說什么好。我就找?guī)孜黄綍r口才較好的同學稍加指導。果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學們紛紛效仿,并加入了自己的新內容。
生活中可進行口語交際的內容很多,如:“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時,同學們經常來學校談自己的看法。看同學們興趣這么濃,我在班上也模仿中央臺舉辦了一次“主持人大賽”。教師節(jié)到了,學生紛紛給老師送上鮮花,卻沒有只言片語,我抓住機會,指導學生如何在節(jié)日里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意。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互動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讓學生有條件和機會。教師只有重視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做個有心人,不放過任何一個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給他們充足的時間、空間,讓口語交際訓練滲透到他們學習、生活中的每一處,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