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有效性主要表現(xiàn)在它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快速回答問題的習慣。另外,它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及表達能力,對他們掌握知識、開發(fā)智力有很大的益處。本文就課堂閱讀中如何使提問更具藝術(shù)性進行了論述。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提問藝術(shù)性 閱讀教學 發(fā)散思維
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門教學藝術(shù)。它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有效性主要表現(xiàn)在它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快速回答問題的習慣。另外,它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及表達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開發(fā)智力有一定的好處。
一、提問藝術(shù)在語文課堂閱讀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教學實踐證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提高課堂實效的重要保證。以往的語文課,老師的教學步驟往往是固定不變的,即介紹文章背景—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朗讀課文—重點字詞的注音與解釋—老師講析課文—安排作業(yè)。整節(jié)課中都是老師在說,說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課堂死氣沉沉,缺乏激情。這樣的一節(jié)課可以說是失敗的一節(jié)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沒有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教學實踐證明,老師提問的藝術(shù)性越強,課堂效果就越好,越能提高孩子們的思維能力,進而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課堂上老師的巧妙提問對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每次學習都是在一種半懂不懂的狀態(tài)下,他們自認為自己已經(jīng)學會了,課堂上便不認真聽講,這時老師如果提出疑問來,會激起他們的思考、求知的欲望。合理的提問使老師的教學目標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老師也能憑此掌控教學。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問題解決了,學生就會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如何使語文課堂閱讀中的提問更具藝術(shù)性
1.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
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提出問題的目標要明確。設置課堂提問要依據(jù)教學目標,抓住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找準方向,學會重點內(nèi)容,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難點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很難理解但又必須掌握的地方,它需要師生共同研究與探討。抓難點,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需要老師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根據(jù)重點、難點設置問題,直接引入主題,省掉了中間的很多繁瑣過程,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fā)性
學生對每篇文章的興趣,并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要根據(jù)他們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種方法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以激活他們的思維,拓展他們的思路,如在講授《記承天寺夜游》時,文中對景物的描述是“庭下如積水空明……”,雖然僅一句,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只是憑單純的字面翻譯理解,學生就很難準確理解,而且領(lǐng)會不到當時的意境。于是我在教學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是否能把原句改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這樣一問,學生馬上就明白了原句中的比喻的好處:把月光比做清澈的水,把竹子柏樹的影子比做藻荇。這樣提問,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逐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問題的設計要有曲折性
課堂提問如果總是過于直接,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甚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果把問題以“曲問”的方法提出,就能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曲問”就是讓思維“拐一道彎”,從問題的側(cè)面或反面尋找思路的入口。在閱讀教學中,有時學生讀一遍課文就說“都明白了”,那么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這就需要老師能提出一些學生意想不到的、出人意料的問題,給課堂增添驚喜。如在學習《我愛這土地》一課時,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大家都熱愛祖國,為什么作者滿眼淚水,而我們卻滿臉微笑呢?學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熟讀課文,熟知作者的寫作背景,從而體會到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
4.問題的設計要能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所以老師要善于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可以讓學生掌握同一問題的多種回答方法,這樣既能增長學生的知識,又能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型思維。例如通過《桃花源記》的講授,學生理解了作者抨擊官場的腐敗,充滿了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學完課文后我問道:“你們愿意做陶淵明這樣的人嗎?”大部分學生回答:“如果誰都像陶淵明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永遠不能進步?!边@就很自然地概括出了陶淵明消極遁世的思想。
5.問題的設計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
一般課堂教學都是靠提問來推進的,提問的水平不高,是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問設置的不全面,實際上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成功的體現(xiàn)。所以老師在提出問題時,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主要問題”,用少量且具有引導力的“主要問題”代替繁雜眾多的“次要問題”,“主要問題”是相對于課堂上那些散碎的、表面的、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就能回答出來的問題而言,對課文閱讀起支配作用,能從整體參與度上引導學生思考、探討、理解、賞析、創(chuàng)新的重要問題,它有著自己獨有的特征:是老師仔細閱讀課文并經(jīng)過努力思考總結(jié)、提煉的出來的;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順序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一節(jié)課中幾個關(guān)鍵的主要問題,其提問的先后順序都是經(jīng)過精心安排的,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教學藝術(shù)。它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我們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