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方法是所有從事教育乃至相關職業(yè)人員共同關心的話題。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教學方法的要求逐步提高。教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特點,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只有運用適當?shù)姆椒?,把二者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結(jié)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理解討論教學方法的藝術性與科學性的關系,研究如何創(chuàng)造以科學性為基礎、藝術性為依托的良好教學方法。
關鍵詞: 教學方法 藝術性 科學性
一、背景知識簡介
(一)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通俗地說就是教師想辦法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的雙重特點。
(二)教學方法的科學性
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就是指任何教學方法的確定和選擇都不是隨意的,都是有其科學依據(jù)的,要根據(jù)教學本身所具有的規(guī)律性,遵循教學規(guī)律,確定和使用教學方法。
(三)教學方法的藝術性
教學方法的藝術性,就是指教學方法的確定和選擇要有科學依據(jù),不是任意的,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不是像機械勞動一樣,按照一個固定的程序進行運轉(zhuǎn),而是根據(jù)條件和需要,善于對教學方法進行藝術性的再創(chuàng)造、再加工,靈活地、藝術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二、文獻回顧
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一直都是教育學領域中比較熱門的話題,因此,許多專家、學者及優(yōu)秀教師針對這一話題發(fā)表了著作、論文。
江蘇的陳煥廷老師在語文教育論壇上曾發(fā)表題目為“試論語文課堂中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結(jié)合”的文章,在該篇文章里,陳老師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并借鑒經(jīng)典教育學名著《杜威教育論著選》,系統(tǒng)地向讀者闡述了在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活動,從而使讀者認識到這一方法在語文這一科目上的具體應用。結(jié)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下文我將分兩個部分討論這個話題。第一部分是我對該理論的基本認識與理解,第二部分是結(jié)合我所學的英語專業(yè)談談如何使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
三、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教學方法既要以科學性為基礎,又要以藝術性為依托,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保證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教師自身應該具有過硬的知識儲備。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保持一種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保證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不是錯誤的或落伍的,而是正確的,是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要保證教學方法的藝術性,教師就要在傳授正確知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藝術地、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傳授知識。教學方法的藝術性首先體現(xiàn)在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人們?nèi)粘I钪凶畛S玫降慕涣鞴ぞ撸處熣莆蘸眠@一工具,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教育學生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學方法的藝術性還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硬件設備的使用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課堂上可以利用的藝術性的教學設備越來越多,如PPT、語音機、多媒體放映設備、同傳設備,等等。利用這些設備輔助教學不僅省時省力,在相同時間傳授更多的知識,還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簡單來說,就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句話就是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關系的體現(xiàn)。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教學都要掌握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能總用一個固定不移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方法不能公式化、模式化,要善于藝術地、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我們作為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既要重視方法的科學要求,又要靈活地處理好教學。
四、感悟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談談對于這一話題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理解。在對前人論文的研究中,我發(fā)現(xiàn),教學方法的藝術性與科學性是一項普遍規(guī)律,適用幾乎所有科目的教學,當然也包括英語教學。但是在實際教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沒有經(jīng)驗的教師來說,在教學方法的藝術性與科學性這一問題上往往顧此失彼,好一點的雖然能二者兼顧,但往往很難平衡。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認真?zhèn)湔n,以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同時我也會準備一些小活動,穿插一些趣味小故事來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但是等到真正上課時,我發(fā)現(xiàn)要想講完要講的內(nèi)容,小故事就不能講,因為時間不夠。要是講小故事,雖然能增強教學的藝術性,但是應該講授的知識卻講不完。所以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這一話題說來輕巧,但真正應用起來確實是很難的,特別是對于沒有經(jīng)驗的教師。后來查了一些資料,認為一些前輩在英語教學中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析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湖北黃岡的一位叫陳華的老師在一篇題為“淺析英語教學方法的藝術性”的論文中指出,在教學內(nèi)容上可以利用形象化和情節(jié)化教學來增強教學活動的藝術性。在教師活動這一方面,首先要注意教態(tài)的美感,這樣教學活動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注意語言,要生動幽默,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再次,在板書方面,也要注意字體的美感,以及板書的分布排列。陳老師的這些建議對我來說有了很大的啟發(fā)。我認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不僅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比例關系有所區(qū)別,而且教學活動中藝術性方面的體現(xiàn)也有所區(qū)別。比如,對于小孩子來說,教學活動中的藝術性方面就要增強,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們學習。對于中高考的學生來說,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就尤為重要,知識的準確度是教師最先考慮的內(nèi)容,但鑒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缺乏自制能力,所以教學活動的藝術性也不能忽略,要雙管齊下。對已有自制力的大學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教學活動的藝術性完全與對于小孩子的藝術性不同,教師不能再用唱歌或者跳舞甚至畫圖片來增強課堂的藝術性。
我認為,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考慮到對象的年齡層調(diào)整平衡教學活動中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比例關系。
五、結(jié)語
教學方法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關系問題,其實質(zhì)是要求教師對待教學方法既遵循教學規(guī)律,掌握教學原則,又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不拘一格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一般來說,運用巧妙、能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師,都能正確掌握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雙重特點,善于處理“教有法”與“無定法”的矛盾。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老先生,對繪畫問題曾有這樣一句名言:“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對待教學方法也是這樣。對教學方法的確定和運用,既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按照教學原理、教學原則選用特定的教學方法,但在課堂上,又不能照搬書本上,還要從實際出發(fā),將書體知識進行藝術性的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靈活地運用于教學實際之中。
參考文獻:
[1]陳華.淺析英語教學方法的藝術性.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
[2]陳煥廷.試論語文課堂中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結(jié)合.語文教學論壇,1995.
[3]程紅兵.試論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沈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
[4]任秀琴.物理教學也要藝術性與科學性.任秀琴博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