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對學生的智力起著促進作用,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激發(f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輕松、愉快、自覺、認真地學習生物。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體會。
一、給每節(jié)課開好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對每堂課的開場白應該認真仔細推敲,以開場白激起學生的興趣,為傳授新知識掃清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此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導言。如對七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可先講神秘的奇花異草、動物的一些特殊行為及仿生學在軍事和民用方面的發(fā)展前景,并穿插一些生物學家的趣聞逸事。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中,自然對生物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有一些學生是因為喜歡生物老師,而愛學生物這門課程。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做到學高為師,讓學生因欽佩你的學識而喜歡這門學科,而且要親近學生,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因接受你而喜歡學習這個科目。因此,課上,老師要帶著激情走進教室,語言幽默,表情豐富,聲調(diào)富有起伏,令學生情緒高漲,對于一些枯燥難懂內(nèi)容,以形象的比喻或恰當?shù)闹w語言加以輔助,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課下,老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談心,讓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信任、理解、尊重。這樣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使學生產(chǎn)生歡愉的情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
三、加強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學實驗。通過驗證性實驗可以鞏固課堂知識,通過探索性實驗可以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加強實驗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敏銳、細致的觀察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加強演示實驗,凡是應該讓學生看到的,盡量讓他們看到。
例如講血液凝固的原因時,我補充了下列實驗:用粗糙的木條不斷攪動剛剛從動物體內(nèi)流出的新鮮血液,木條就會纏上許多絲狀物,其上附著一些紅色物質(zhì),是紅細胞。洗去紅細胞,絲狀物呈現(xiàn)白色,這就是纖維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學生感到很新奇,紛紛發(fā)問:“這是怎么回事?”我順理成章地講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講清血漿和血清的區(qū)別。做上述實驗時,還讓一部分新鮮血液凝固,并將凝固的血塊切開,讓學生觀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紅色有何不同,啟發(fā)學生思考原因。課后學生表示,類似的問題以前想都不曾想過,現(xiàn)在會了,覺得很有意思,對于血紅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會忘記,判斷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標準也不會混淆了。
2.邊講課邊實驗,盡量做到先做實驗后得結(jié)論。
例如講骨的成分時,讓學生取兩條魚肋骨分別放在火上燒和放進稀鹽酸中浸泡。實驗過程中利用學生初一時學過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知識,引導他們觀察骨的變化,啟發(fā)他們總結(jié)骨的成分及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特性。并且實驗前后分別稱重,計算出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比例,進而讓學生分析骨的成分與比例和骨特性的關系,歸納出骨的特性。這樣的授課方式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不感到疲勞,難怪學生說:“一堂課45分鐘,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
四、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合理地用實物、模型、錄像及課件等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更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因為“百聞不如一見”。直觀的東西更為具體、形象,見后易懂、易記,不易忘卻。其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fcc5c92d0eca8d678249612fd144d05b式,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使學生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拓寬了視野,延展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如在講“皮膚與汗液分泌”這一節(ji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地將皮膚的結(jié)構(gòu)、汗腺的結(jié)構(gòu)、汗液分泌的過程形象地、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講述,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參與到知識的探討中,就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貌似在聽課,實際上卻“溜號”,有的學生感覺課堂沉悶,知識枯燥,產(chǎn)生厭學情緒等現(xiàn)象。所以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探究,這樣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動物細胞分裂和植物分裂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型,演示動物分裂和植物分裂的過程。有些學生利用花生制作細胞核,利用彩紙制作細胞背景,有些學生利用腰果制作液泡,清晰準確地表示分裂的過程等。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六、利用趣題,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大多生物練習題都比較生硬、乏味,學生做多了便覺得索然無味。該怎么辦呢?結(jié)合教學實踐,我認為運用趣味習題能鞏固所學的生物知識。如講到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時,可以設計這樣的題:姍姍小朋友吃蘋果時,不小心將蘋果的種子咽了下去。這粒蘋果種子在姍姍消化道內(nèi)經(jīng)歷了一天的歷險,它先遇到像軋鋼機似的上下堅硬的怪物,差點將它壓得粉身碎骨;剛躲過一劫,又遇到“酸雨”;后來它鉆進了一條又長又窄的迷宮,在這里走了很久,身邊的許多物質(zhì)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宮后,它又差點鉆進死胡同,幸虧及時改變方向;后來它與一些很臭的東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們在姍姍上廁所時,一起離開了姍姍。請同學們幫這粒蘋果種子分析一下:它在哪里遇到像軋鋼似的怪物?它在哪里遇到“酸雨”?又長又窄的“迷宮”是什么部位?為什么許多物質(zhì)會在這里神秘地消失?死胡同是什么部位?它在什么地方與很臭的東西混在了一起?這樣的趣題形象生動,學生也樂于接受,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