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了教學情境的概念,教學情境的價值,以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策略,提出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 生物教學 教學情境 教學策略
生物來源于實際生活,學生學習生物是為了學以致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所學知識與情境緊密結合,在教學情境中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一、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的情感活動氛圍。“情”指情感活動,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熬场笔墙虒W環(huán)境,“境”是“情”的前提和基礎,“情”是“境”的目的和升華,“情”和“境”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良好情緒,豐富學生的認知和情感。
二、教學情境的價值
(一)有利于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素質教育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通過各種教學實踐,教師逐漸擺脫了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牢固樹立以育人為本,促進每一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理念。
(二)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的本質,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逐漸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有利于達到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構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習的知識和學生的思維提供支點,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生物學,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策略
(一)利用課程資源,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充分利用生物課程資源,對生物實驗室和生物課教室進行精心布置,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生物實驗室除了擺放標本、器具和模型外,還可以陳列學生課上和課后完成的作品。例如:展示學生用紙板、塑料瓶等材料制作的動植物細胞的模型;學生制作的各種葉的標本;利用網絡、圖書館等了解顯微鏡技術發(fā)展歷史,在墻上張貼學生的研究成果;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展示學生的研究成果,并張貼學生的研究報告。
精心布置生物實驗室和教室,使學生一走進生物實驗室和教室,就感覺進入了一個奇幻的生物世界,無形中會提高探究生物科學奧妙的興趣。展示學生的作品和成果,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通過與他人的對比,積累寶貴的經驗。學生作品和成果上寫上班級和姓名,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及和同學合作的重要性,激發(fā)了進一步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生生、師生的交流合作,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信息量大、交互性強,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傳遞越來越多的生物信息,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信息。例如:在“輸血和血型”一節(jié)的教學中,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兩則材料:①兒子想獻血,母親不讓,認為會傷元氣,而且會造成貧血。②獻血狂人楊主銀6年無償獻血41次,累計達1萬毫升,已屬違法超常獻血。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獻血對人體的健康有沒有影響?說出你的理由。然后展示事例:某學校12歲患白血病的男孩張某體育課上和人碰裝后鼻出血,由于血小板比正常人低很多血液不能凝固而大量出血,同學和老師趕緊把他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必須立即進行輸血,否則有生命危險??沈炌暄蟀l(fā)現(xiàn),醫(yī)院里他這種血型的血正告急,在這千鈞一發(fā),生死攸關的時刻,周圍的同學和老師都站出來愿意用自己的鮮血挽救他的生命。醫(yī)院里每天都會有許多人生死邊緣徘徊,如果你的親人在需要用血時,而血庫里沒有血,你的心情又會怎樣?接著用多媒體展示無償獻血的照片,汶川地震后獻血的感人場面和采訪影像資料,展示教師無償獻血證。最后讓學生用一句貼切的話向社會發(fā)出獻血的呼吁。
兩則材料對比鮮明,通過分組討論從心理上消除對獻血的疑慮和誤解。展示感人的事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通過圖片和視頻展示再一次激發(fā)學生成年后參與無償獻血的決心和愿望,并從心底里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向社會發(fā)出獻血的呼吁,培育學生主人翁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多媒體逐步展示,達到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激發(fā)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樹立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形成珍愛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情感。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三)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生物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的匯總,而且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最基本的途徑是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和歸納。例如教學“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一節(jié)時,進行如下設計:①提出問題:上節(jié)課學習了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人的細胞與植物細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②實驗探究:指導學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然后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③歸納總結:多媒體演示人體和動物體的其他細胞,學生歸納總結人和動物體細胞的基本結構并繪制人和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圖,總結動植物細胞的異同。④模型制作:用果凍、糖等一些材料制作動物細胞模型。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提出問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實驗探究,學生不僅自主獲得了生物知識,而且提高了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模型制作,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充分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學習生物學,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學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劉恩山,汪忠主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3.
[4]朱正威主編.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