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是讓學校的課堂教學成為有效教學,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所謂“有效教學”,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的理念,“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沒有學到知識是評價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大部分物理知識的學習都要通過實驗完成。物理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diào)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蔽锢韺嶒灧譃檠菔緦嶒灪蛯W生實驗,無論哪一種實驗,都要讓學生親自操作。特別是演示實驗,不能只是老師演示,學生也要參與,所以物理的大部分課程教學應在實驗室完成。
一、物理實驗教學與多媒體技術
對于要不要將實驗教學與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相整合,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實驗本身就具有直觀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等,大可不必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整合,照樣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學生的成長就像登樓梯,每一個階段都以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基礎與所攀登的高度相適應。要想學生快速進步,教師就要與學生換位思考,思考學生對于某一知識的理解需具有怎樣的基礎,引領學生探究需營造怎樣的氛圍,如何挖掘?qū)W生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的潛力,等等。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所需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發(fā)揮的平臺,引領學生向更高層次攀登。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成績告訴我們: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多地提供跟研究問題相關的情景材料,渲染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多向思維,進行實驗結果分析,對實驗過程及參與情況進行評價,等等,就必須將實驗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整合,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二、重視課堂紀律
說到課堂紀律,很多老師都深有體會:部分學生厭學棄學,還以各種形式影響其他同學,甚至有和老師對抗的現(xiàn)象,極大地影響了課堂秩序。特別是在實驗室上課,更有大海放生魚的感覺。部分學生不聽老師指揮,整個課堂鬧哄哄的,教學計劃很難實施,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物理新課標倡導探究式教學,要求以實驗為基礎,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如果課堂紀律維持不好,那么一切都將成為空談。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發(fā)現(xiàn),跟學生講道理,或叫家長來學校配合教學,甚至用懲罰和強壓的手段,都無濟于事。實際上,這些厭學的孩子并非天生頑劣,他們并不是生來就喜歡和老師作對的。
首先,課堂要“有序”。如果讓學生拿著實驗器材任意發(fā)揮,那么課堂肯定亂糟糟的。基本的實驗步驟一定要定下來,該停的時候全班都停,該做的時候大家都做,課堂要做到收放自如,不能信馬由韁。
其次,課堂要“有趣”。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物理課上獲得成功感。通過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與物理有關的視頻、動畫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用一些效果出人意料的實驗吊足學生的胃口;用幽默詼諧的話語激發(fā)學生的聽課欲望;讓學生學了物理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原來是這么回事”,很有滿足感。
最后,要有“終極審判”。部分學生也許由于長期散漫,無心問學,總是有意無意地破壞紀律,屢教不改。對這種學生,口頭教育或懲罰是沒用的。這時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學生分出來,在其他學生上課時,這些學生由另一個物理老師帶領在另一個教室上課。這要求同級的物理老師齊心協(xié)力,互幫互助,相互之間要有奉獻精神,還要得到學校的支持,學校更要制定相應措施對相關老師進行激勵。針對后進生的教學,我們要設計比較基礎的實驗,解決基礎問題,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對待后進生要像對優(yōu)秀學生一樣重視,讓他們體會到老師的尊重和關愛。
三、通過物理實驗驗證物理假說
通過實驗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理論,而且能驗證物理假說,檢查物理理論的真?zhèn)?。因此,實驗既是建立理論的源泉,又是檢驗理論的標準。物理實驗之所以能夠充當驗證物理假說的依據(jù),是由于物理實驗具備檢驗科學真理性的根本屬性。物理假說和理論是人們的思維對于自然界規(guī)律的反映,那么作為檢驗這種反映正確與否的標準不能是理論本身,也不能是客觀對象本身,因為作為純粹的客觀對象并不能證明理論與對象是否相一致。此外,物理實驗作為標準又必須具有把人的思維同客觀世界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物理實驗恰恰具備以上作為檢驗標準的條件,所以物理實驗是驗證假說、檢驗理論的標準。
四、教學要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新課程教材在每章、每節(jié)的開始盡量以學生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物或現(xiàn)象引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逐步引導學生探究事物或現(xiàn)象背后隱藏的本質(zhì)規(guī)律。因此,教學設計也應力爭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fā),這樣既拉近了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又培養(yǎng)了學生關注生活、關心社會的科學情感。
五、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包括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表達能力和信息轉換能力。它已經(jīng)為信息社會中個體所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予強化,在平時的訓練中,必須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信息,并能將信息、情境、數(shù)值等歸納成規(guī)律,并按此規(guī)律進行推理想象。
六、發(fā)揮實驗報告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物理實驗的結果取決于實驗報告的質(zhì)量,如缺少實驗報告這一環(huán)節(jié),則嚴格地說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所以教師在實驗教學時,在每次實驗之前要有針對性地對實驗的目的、原理、儀器步驟、數(shù)據(jù)記錄和處理在做實驗前進行一定的說明,并通過完成報告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順實驗思路,制訂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從而減少實驗的盲目性,增強實驗的效果。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寫實驗報告,讓學生正確理解原理,仔細記錄數(shù)據(jù),準確歸納結論。
總之,一定要把教學效果落到實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組建自己能理解的知識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實驗,即使是演示實驗也不例外。物理實驗課上情景劇的精彩程度,取決于老師怎樣給學生搭臺,怎樣引導學生入戲,提供怎樣的道具,等等。只要老師精心組織策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教學秩序,實驗課自然就能精彩紛呈,有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