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是很玄妙的一件事,筆者是在機緣巧合下透過朋友的聚會與本文主人公相識的。朋友介紹他時強調:此人曾是母校的風頭躉,在中小學時期為學校奪獎無數(shù)並屢次打破澳門紀錄。他亦曾在校園戲劇創(chuàng)作方面縱橫一時。不過,體育對他一生的影響卻最為深遠。朋友的介紹起到了“廣告效應”,我由此萌生了趕往他現(xiàn)時工作的地點,透徹瞭解他一生經(jīng)曆的好奇心。
他的名字叫甘細傑,現(xiàn)在是一位全職的體育老師。甘細傑的整個學生時代是在鏡平學校度過的,打從幼稚園到中學,他一直在那個校園裡生活、成長。要說他怎樣和體育扯上一生的關連,還得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追憶。
那時候,他有位發(fā)小張芳文,名字像女孩卻是個地道的淘氣小子。每天放學後他們一起回家,常用打遊戲機的次序作賭注,以跑樓梯作為競賽項目。張同學家住十一樓,正好成為賽跑的目的地。每天放學回家,他們就以地面作為起點,發(fā)揮最快的速度跑步上樓,衝向終點。久而久之,兩人的跑步速度和能力迅速提升,在班上的體育測驗中總是成績優(yōu)異而暫露頭角。其後,兩個小傢夥獲邀加入學校田徑隊,開始了一本正經(jīng)的訓練之旅。
經(jīng)過正規(guī)的體育訓練後,他倆在競技場上展開了良性的競爭,並很快地在校運會、學界田徑賽上屢屢取得不俗的成績。這時期甘細傑往往在每次比賽中都有上佳表現(xiàn),他幾乎打破了校內所有體育項目的紀錄,展現(xiàn)出驕人的運動才華,成為鏡平校園中一顆耀眼的體育明星。
甘細傑的成就來之不易卻理所應當。除了先天具備優(yōu)秀的體育天賦以外,家庭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爸爸在求學時期就是一位乒乓球運動員,其優(yōu)良的運動基因也遺傳到他的三個兒子身上。不過三兄弟的運動專項各有不同,分別是羽毛球、乒乓球和田徑。
可惜的是,上中學的時候張芳文轉校了,留在鏡平繼續(xù)升學的甘細傑,缺失了好朋友張芳文的競爭,進步開始減慢。當時有好幾位田徑隊的同學開始超越他的成績。要不要繼續(xù)從事體育運動?甘細傑有點動搖了。偶然間,他從哥哥口中得知,澳門田徑界之星李偉權要來當他們的體育任教老師。甘細傑一向崇拜李偉權,如今有了耳提面命的機會,怎麼能錯過呢?從此,李偉權老師也順理成章成為他的田徑教練,並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一生。
李偉權老師是一個很有理念的人,他的終生目標就是要使學生發(fā)奮成長。他希望和他的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係。李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訓練時每個項目一定要達到定的預期目標,否則就不準休息。對於那些不求上進的學生,他也會以最大努力,用田徑專業(yè)訓練的方式引導他們成長。甘細傑自從跟隨嚴師訓練後,成績又開始突飛猛進。每一課的練習都使他感到艱辛無比,但同時也讓他懂得珍惜寶貴的機遇。在那段時期,不僅跑步成績不斷進步,在他應對人生道德、思想觀念的建構上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對筆者引用了最喜愛的一句李偉權名言:“在運動場上寧做一個受人尊重的包尾者,也不當一個犯眾怒的冠軍”。
在高中期間,甘細傑經(jīng)歷了人生又喜又悲的轉折點。2004年,因為在學界運動會比賽中成績突出,澳門田徑代表隊招攬他成為其中一員。不久,澳門迎來了回歸後第一次舉辦大型運動會——東亞運動會的機會。以當時的實力而言,甘細傑正處於個人運動生涯的最佳時間,是有希望角逐到東亞運動會參賽機會的??上гu選委員會最終沒有選擇他。落選東亞運動會參賽資格後,甘細傑感到萬分沮喪,竟然放棄了跑步,開始了遠離運動、無所事事的日子。
關鍵時刻,又是李偉權老師對他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在孤獨的時候,甘細傑想起了李老師的又一句名言:“Never give up(不能輕言放棄!)”,不禁就像有人對他猛擊一掌。名言印證了李老師的價值觀:成績不是一切,人生的進步才是成功!於是甘細傑開始了人生的重新選擇。
放棄了跑步的甘細傑,選擇進入大學學習。澳門田徑代表隊推薦他到澳門理工學院體育及運動高等專科學位課程深造。大二時,受到李偉權老師及網(wǎng)上勵志短片的影響,他終於按捺不住對跑步的癡迷,又重新返回了田徑場。在大二到大四階段,他終於回歸了他最熱愛的家庭——李偉權老師創(chuàng)立的雪糕田徑隊。
在田徑場上,他們結識更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使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人生也更加豐富多彩。講到此時,甘細傑握緊拳頭,聲音顫抖地說:“在田徑生涯裡,我認識了很多好朋友,終身難忘,終生受益。如果上天讓我再選擇一次,我相信我仍然會選擇跑步的。”
而這次,他也為自己訂下了兩個目標,一是希望未來能成為體育老師,教導下一代,二是他希望能再次踏入澳門田徑隊。直至現(xiàn)在,他的第一個目標己經(jīng)完成了,而第二個目標,他相信只能帶著遺憾埋藏在心底了。
2010年9月起,仿佛是鬼使神差,甘細傑由一個活動協(xié)調員變成了一位體育老師。他所任教的學校是被有些人不太看好的學?!袑W。然而,在甘細傑的眼中,三育中學學生只是學習風氣略有欠缺,但在人品、心地等各方面還是善良的,孺子可教。甘老師決心像當年的李老師一樣,抱著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態(tài)度去感化學生。他強調,“教師是一份使命、不是一份工作”。他希望能發(fā)掘出學生那團“火”,令他們與體育聯(lián)上關係,衍生興趣。在甘老師的影響和帶動下,不少三育中學學生愛上了體育運動,課後留在校園裡投身訓練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訪談即將結束的時候,筆者好奇地問:運動會給人帶來負面影響嗎?甘細傑慨括地說,所有競技比賽都會給人造成傷害,甚至催殘。至於他自己,他直言以前在訓練中曾經(jīng)傷及腰和膝蓋,曾多次接受針灸及中醫(yī)推拿治療。直到現(xiàn)在,天氣轉變時還會有風濕骨痛的癥狀,站立時間也不能太久。另外,腳趾頭也已變形,主要是跑步時用力過度所致。但是這些傷痛又算得了什麼呢?只要是為了自己鍾愛的事業(yè),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克服。
運動員的生涯像煙花一樣,短暫卻又璀璨、艱辛而不失壯麗。筆者本人雖然不是運動員,但是通過本次訪談,認識到運動員對運動的堅持與忍耐,是無與倫比的一種崇高品質。他們是用自己短暫的青春和滿腔的熱忱,與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年華漸漸消逝的時候,鍛鍊的艱辛、比賽的壯烈、追求的執(zhí)著、體驗的幸福,想必都將永遠留存在內心深處,永不磨滅。
(作者是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