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作為世界上歷史最久遠的文字之一,以其象形性而寓意深刻。年度漢字評選,是使用漢字地區(qū)的民眾根據(jù)一年內(nèi)發(fā)生的國內(nèi)國際大事,選定一個漢字反映全年焦點。2012年歲尾,《澳門月刊》首次啟動度漢字評選活動,受到本澳民眾的熱烈關注和積極參與。其中,“貴”字以1072票當選為澳門2012年年度漢字。
一、年度漢字的意義
年度漢字應該具有兩個特點,其一,這個字必須能夠精確描述過去這一年某種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社會現(xiàn)象或者新聞現(xiàn)象;其二,除了本義之外,這個字應當有附加含義或者衍生含義,一個語詞在它社會化的過程中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附加上新的社會情緒,這個詞就不是一個中性詞,而是一個感情化的傳播載體、一個社會溝通的新符號(朱迅垚 南方日報評論員)。
從這個意義上講,評選澳門2012年度漢字,可以真實形象地體現(xiàn)本澳社會民意輿情,也可以表達民眾的訴求和期望。不僅是當選的漢字,候選字也引起公眾高度關注,整個漢字評選,就是一個澳門社會民生晴雨錶。
二、活動介紹
整個活動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薦字”。本刊社會民意調(diào)查研究中心在民調(diào)中進行了民意徵集,積極徵求坊間意見,初步徵集到了15個漢字,被、漲、危、色、擾、堵、高、保、貴、新、錢、難、空、憂、信;
第二階段,“評字”。在民間“薦字”的基礎上,本刊邀請了本澳的專家、學者進行認真評判,遴選出了5個漢字進入下一階段,分別為危、錢、貴、憂、保。
危。蓮花寶地也有危機,善豐危樓、毒氣危機,政策烏龍致政府信任危機,脆弱的單一產(chǎn)業(yè)結構更構成可持續(xù)發(fā)展危機,危機四伏,澳人當謹慎!然而,機會總在危險中孕育,有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必備的危機意識。
錢。人生奔忙,無不在“錢”字。辛苦賺錢,精心攢錢,政府派錢,雖然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錢是普通居民的生活保障,也是他們的最大期望。
貴。物以稀為貴,地細人多的澳門,除了人不“貴”,樣樣都貴。在百物騰貴的高通脹時期,居民除了低下並不高貴的頭,咬牙苦捱,又有什麼辦法?還好,貴在堅持,希望總在明天!
憂。一年來,澳門在忐忑中擔憂,擔憂歐債危機影響投資熱情,擔憂QE3熱錢湧入,擔憂北京新班子上臺收緊政策。憂由心起,憂會帶來沮喪,但也會帶來力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現(xiàn)在起,未雨綢繆、苦練內(nèi)功,澳門一定前程無憂!
保。文化保育、環(huán)境保育,從保護鷺鳥林到美副將別墅群,通過一系列堅韌而倔強的保育運動,澳門人小心翼翼地保護了自己的家園,他們顯然明白,保住歷史,保住文化,保住環(huán)境,也就保住了未來。
從漢字的詞性上看,5個待選漢字中,反映正面情緒的有“保”、“錢”,反映負面情緒的有“貴”、“?!?、“憂”。
第三階段,“選字”。本刊於2012年12月20日起,啟動網(wǎng)上投票“選字”環(huán)節(jié)。經(jīng)由網(wǎng)上投票,截至2012年12月30日22時,一共有3986人參與了投票或者以電話、郵件形式參與,其中,“貴”字以1072票當選為澳門2012年年度漢字,緊隨其後的是“?!保?52票)、“錢”(819票)、“?!保?90票)、“憂”(553票)。
三、“貴”字解讀
在眾多的漢字中,“貴”字脫穎而出,自是真實民意彰顯。貴,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物不賤也”。以漲價領跑的2012年雖已成為過去,但通脹洶湧、百物騰貴卻成了澳門居民2012年最多的感慨,並且這種“貴”日子仍在繼續(xù)。
樓貴。2012年,本澳樓市如火在燒,樓價屢創(chuàng)歷史新高,突破“6”字頭。據(jù)財政局資料顯示,2012年7月申報結算印花稅的住宅單位共有1,660宗,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均價升至62,137澳門幣,按月升5.36%,而相較2011年7月特別印花稅生效後的首月,更勁升61.67%,一年內(nèi)樓價連創(chuàng)歷史新高,成交量升1.4倍。僅僅是2012年2月至6月,短短四個月均價漲逾四成,可見樓市之熱如鐵在燒。在當前亞洲區(qū)樓市普遍受抑的大環(huán)境下,本澳樓市之火熱態(tài)勢,足以成為一個異象。
百物騰貴。近年來,因受周邊經(jīng)濟大氣候影響,隨著人民幣升值、內(nèi)地人資、食材價格上漲,輸入性通脹持續(xù)困擾本澳,加上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後帶來的內(nèi)部需求飆升,物價有升冇跌。2012年的通脹情況更甚於往年,有居民表示,食品、燃油等占家庭開支越來越重。價格高昂的牛肉,過去買二、三十元可夠一餐,現(xiàn)時一斤要八、九十元。家家戶戶幾乎都使用的石油氣近月更大幅加價,原來約兩百元的中罐石油氣每罐調(diào)升五、六十元。石油氣加幅驚人,居民怨聲載道。放眼市面,現(xiàn)時物價有升冇跌,豬肉價格不見低,魚類是“海鮮價”,加上菜價“時高時低”,幾乎每次到街市都有一兩樣食物加價,選擇食材時相當“頭痛”。
百物騰貴,無錢買餸,市民也只有“勒緊褲頭”苦捱!民生之難,怎一個“貴”字了得?
四、政府施政應堅持“民為貴”
言為心聲?!百F”字當選2012年度漢字,在表達民生切身感受的同時,也反映民眾對政府表現(xiàn)的不滿。澳門樓價如脫韁野馬,一年內(nèi)暴漲六成,既是市場宣判推行兩年的“劉十招”調(diào)控政策失效,也是對“促進房地產(chǎn)市場可持續(xù)發(fā)展工作小組”兩年工作成效的否定。對於食品價格高企,坊間的意見更加激烈,坊間察覺,內(nèi)地供應物價早已持續(xù)下降,但本澳的零售價卻沒有隨之下降,一些食材甚至比鄰埠香港還貴。查找個中原因就是食品價格工作小組成立以來工作成效不彰,除公佈價格資訊外,對平抑物價束手無策,幾乎淪為“格價小組”,令市民失望。
“物貴人賤”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會惡化所得分配,特別是會惡化中低收入群體的所得分配,造成普遍的貧困化。雖然本澳屬於自由市場經(jīng)濟體系,但需看到的是,即使如市場經(jīng)濟,也不是片面的弱肉強食,在正視權貴利益博弈的同時,也要顧及民生和社會問題,這是政府無法迴避的責任。
貴字當選年度漢字,從另一層面上看,也可以折射出坊間希望政府能夠堅持“君為輕,民為貴”的民本思想,正視“貴時代”的民生訴求。對於特府而言,特首既已提出“構建社會保障的長效機制”,也足以說明政府已經(jīng)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和核心,唯獨需要做的,就是要秉承“鍥而不捨、貴在堅持”的精神,漸進式地推動社會建設,保障蓮花寶地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