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 協(xié)
鞋向路妥協(xié)。所以
它才有可能抵達(dá)遠(yuǎn)方;柴火向火妥協(xié)
我們得到了溫暖;水向岸妥協(xié)
成就了海之大;土地向莊稼妥協(xié)
才有了秋的豐碩;愛向抱怨和爭吵妥協(xié)
才有了夕陽下,白發(fā)皓首的相攜相挽
而我的母親,則一直在向土地妥協(xié)
容忍它的歉收;向我叛逆的童年妥協(xié)
向沉重的生活妥協(xié),向磕磕碰碰的鍋碗瓢盆
妥協(xié),所以我們一家人的生活
才如此有滋有味
看病路上
我的腳尖,老是踢打著母親的腿肚
母親用力托了托我的臀部,試圖讓我更舒服些
也讓她的腳步更快捷些
但用不了多久,我的腳尖
又繼續(xù)踢打母親的腿肚。來回四十里的路程
母親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重復(fù)同樣的動作
母親額頭的汗水滴下來,像雨點(diǎn)砸在我的手上
中午的陽光在上面火辣辣地閃爍
就像我的淚光點(diǎn)點(diǎn)
如果母親的喘息可以忽略
那母親的心跳如同重錘,一路上一下又一下
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
母親不知道母親節(jié)
一輩子,在土地上摸爬滾打
母親變得和泥土一樣土。她不知道
哪天是星期幾,更不用說像模像樣度個周末
她也不知道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也從未享受過那種待遇,自然也不知道
做母親的還什么節(jié)日,心安理得
擺擺做母親的譜。憨憨的母親
是一個心里沒有自己的人。她心里裝著的永遠(yuǎn)是
怎樣把莊稼伺弄好,讓一家人不挨餓受凍
如何把一日三餐按時端上桌,不讓我們瘋長的童年
營養(yǎng)不良;時時盤算著如何在開學(xué)前把學(xué)費(fèi)攢夠
讓我們按時背上書包走進(jìn)學(xué)堂。母親心里
沒有節(jié)日的概念。但是一家人的生日
她記得比自己的掌紋都清楚,她會在我們
“長尾巴”時,悄悄往我們手里塞幾個
熱乎乎的煮雞蛋,晚飯時炒幾個好菜
看我們吃得不亦樂乎,笑意彩霞般堆滿臉頰
如今,步入晚景的母親,把我們回家的每一個日子
都當(dāng)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
桃園里勞作的母親
桃園里很靜謐。靜得只有母親
鋤地的聲音和桃花,爭先恐后敞開心扉的聲音
地埂上,那個已經(jīng)有些破損的提簍里
通常裝著三五個煮熟的洋芋,一壺涼開水
有時會有半碗糯米甜酒
這是母親一天的生活所需。桃林里勞作的母親
累了的時候,就捶捶腰,坐到桃樹下
和著一碗白酒水,咽下一兩個
冷洋芋。冷洋芋噎人。被噎著的母親,打幾個嗝兒
再喝幾口白酒水,將目光望向遠(yuǎn)處的村莊
桃花紛紛落下來,像春天的小手
撫慰著疲憊的母親。鳥啼也落下來,還有
小蜜蜂
演奏的和聲擁在母親四周。但母親無暇
欣賞這些。春風(fēng)催人。母親須得第一場春雨降下之前
將地墑平整好,將飽滿的種子,播進(jìn)土里
炊 煙
站在遙遠(yuǎn)的異鄉(xiāng)
我更愿意把炊煙,想象成
母親手中,縫補(bǔ)生活的針線
每一針,每一線都抒情而婉轉(zhuǎn)
細(xì)密的心思和針腳
均勻地走過三百六十五個日夜
不論是拆東墻,還是補(bǔ)西墻
母親的蘭心蕙質(zhì),總能將一家人的日子
縫合得天衣無縫
母親的背
下田栽秧,母親背上背著孩子
肩挑著大糞桶,蹣跚在崎嶇的田埂上
母親背上背著孩子;頭頂烈日
鋤地、播種、鋤禾
母親背上也背著孩子;回到家里煮飯、砍豬草
喂雞、喚狗、上茅房,母親的背上
都背著孩子
自打鉆出娘肚皮,兒女們就像螞蟥一樣
叮在母親的背上。不論春夏秋冬嚴(yán)寒酷暑
都匍匐在母親柔弱而溫暖的背上
哭鬧、酣睡、成長。背過了兒女,又背孫輩
沉甸甸地貼在母親背上的兒孫們
母親就像負(fù)重爬坡的老牛,一生充滿跋涉不完的艱辛
但母親卻不知道什么是累。母親最大的愿望就是
用綿綿不絕的愛,將自己的背
耕耘成一片沃土。兒孫們的懷念
就是一粒粒春天的種子,在土層深處
抽枝長葉,生生不息
夏文成:男,云南昭通人。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頭條詩人。有詩文600余首(篇)刊于《詩刊》《中國詩歌》《北京文學(xué)》《天津文學(xué)》《延河》《陽光》《星星詩刊》《詩歌月刊》《云南日報(bào)》等報(bào)刊。有作品入選各種詩歌選本,曾多次在全國詩歌大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