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查干烏蘇山口南麓山前臺地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石堆聳立著,沒人能說清它們是做什么的,更沒人能說清它們何時被何人建在這里,人們把它叫做“阿敦喬魯遺址”。 “阿敦喬魯”是蒙語,意為“馬群一樣的石頭”。
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考古隊對阿敦喬魯遺址進行了試掘,結果令人興奮——遺址尚存人類居住址。2012年,阿敦喬魯遺址迎來了大規(guī)模的田野考古發(fā)掘工作,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11處石堆祭祀遺址、60余座石板墓、約30座石堆墓,出土文物包括少量的石器、陶器、青銅器、經(jīng)過焚燒的人骨碎片以及大蕓(即肉蓯蓉)等植物孢粉,依據(jù)取樣測定,年代為距今3700年~3900年。阿敦喬魯遺址有墓葬、居址還有巖畫等各種遺跡,有著新疆最完整的青銅時期文化歷史紀錄,它的發(fā)現(xiàn)引起全國甚至世界震驚,并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石頭迷宮”里掩藏著怎樣的秘密?什么樣的族群曾在此居住?他們從哪里來然后又到了哪里去?一個個謎底正等待揭曉。
同一墓地為何墓葬形式多樣?
據(jù)統(tǒng)計,阿敦喬魯遺址方圓7千米范圍內(nèi)分布著60余座石板墓,30余座石堆墓。其中石板墓以柵欄形式圍合成方形墓葬,也有少數(shù)圍成喇叭口狀,而石堆墓則是圓形,由各種卵石一圈圈堆圍而成。考古近兩年發(fā)掘的一二十個墓葬中,至今僅發(fā)現(xiàn)一兩座墓葬內(nèi)有完整尸骨,其余則是火葬、遷葬和肢解葬等形式,而且同一墓地墓葬形式多樣,這在新疆也是極其罕見的。
石堆墓夾雜在石板墓地里,一般來說墓葬結構不同,宗教習俗和信仰也應有差別??脊艑W家認為,也許這里葬有不同族群的人?;蛟S古代一批人遷徙走后,又有另一批人來這里生活過,另外來的一批人依照他們的葬禮習俗,修建出另一種結構的石堆墓葬。
這些石頭是做什么用的?
在古人眼里,山川萬物都有靈性,特別是在阿敦喬魯遺址這個除了草就是石頭的地方,有突出特征的石頭更成為古人精神寄托。有些小山包上的巨石沒有根,底下還墊著小石塊,明顯不是地里長出來的石頭,推測應是古人從其他地方挪過來的,作為舉行某種祭祀活動的靈石。從目前挖掘的情況分析,這里有11處舉行某種儀式的石堆祭祀遺址。這個族群為何要在非常集中的地域里建如此多的祭祀臺地?
石棺里還出土了大蕓,也就是人們現(xiàn)在還在使用的肉蓯蓉等植物孢粉。這讓人產(chǎn)生不解:這些人為何要在葬前焚燒呢?他們將肉蓯蓉等植物孢粉放在墓里有何用意?
古人如何搬運巨石?
根據(jù)碳-14測定:阿敦喬魯遺址的“石頭迷宮”年代為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屬于青銅時代早期。距今約4000年前的古人,難道已發(fā)明出抬石頭的繩索和木杠等工具,將巨石抬上山包?阿敦喬魯遺址及墓地的石頭,據(jù)說是冰川時期的遺存,所用石材有的重約1噸,且均為片狀,以當時人力、畜力,如何搬運就位?他們使用什么工具?這些都令人費解。
這些人從何而來?
種種跡象表明,這里當時生活著一群擁有非常先進的生產(chǎn)工具的。他們是什么人?他們從哪里來?他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一些專家認為,阿敦喬魯遺址整體文化性質清晰,屬安德羅諾沃文化。安德羅諾沃文化即指西伯利亞及中亞地區(qū)青銅時代文化,因發(fā)現(xiàn)于俄羅斯阿欽斯克附近安德羅諾沃村的墓地而命名,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周邊國家考古中都有過發(fā)現(xiàn)。在阿拉套山北邊和哈薩克斯坦七河流域,存在著與阿敦喬魯遺址文化相似的墓葬,而且在蘇聯(lián)的米努斯克發(fā)現(xiàn)的安德羅諾沃文化性質遺址也在公元前19世紀至17世紀。
最近的新疆考古歷史中,在伊犁河流域、阿勒泰也發(fā)現(xiàn)過安德羅諾沃文化。其中伊犁河流域的年代為公元前15世紀至13世紀,屬于青銅時代晚期。從地理位置上看,阿敦喬魯遺址更像是歷史的一個“漩渦”,人群在這里短暫停留后,或再向東、向西、向南遷移。
不過,根據(jù)與其他遺跡的比較和對遺跡本身的測定,考古人員有這樣的猜測:“從人骨的測定來看,這個族群屬于歐羅巴人種,白人種。從遺址的位置來看,它靠近烏拉爾山以東,青銅時代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與新疆天山西部的其他遺跡有很大聯(lián)系,據(jù)此可以推測生活在阿敦喬魯遺址和其他遺跡的先人屬于長期相互交流的族群,也許有可能是一個人種。而且在新疆地區(qū)很早就有蒙古人種、歐羅巴人種的活動蹤跡,他們交錯雜居,互相往來,由此可以推測,在幾千年的時空更迭中,有不同的、沒有任何血緣聯(lián)系的種群先后在該遺跡生活。
而曾經(jīng)在此居住的阿敦喬魯?shù)墓湃耸窃鯓由畹哪??他們是過著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在這里留下歷史“漩渦”后,他們又遷徙到哪兒去了?難道是流向青銅時期晚期的伊犁河流域?或者越過天山遷徙到哈薩克斯坦?對阿敦喬魯遺址,中國歷史沒有記載,世界歷史也沒有只言片語,唯有等待繼續(xù)考古發(fā)掘。
【責任編輯】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