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總結“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課程中的實踐。
關鍵詞:項目導向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a)-0183-01
《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課程是使用手動工具和鉗工操作設備,以手工操作為主對不方便使用機械設備進行零件加工而采取的一種手工操作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采用理論和實訓分開進行授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嚴重脫節(jié)。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由于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因此學生極易疲勞,再加上動作單調,內容枯燥,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滿足不了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求。本文針對《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及實踐進行闡述,提出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以及運用此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過程中對教材和教師的要求。
1 教學模式改革
傳統(tǒng)的鉗工課程包括《鉗工工藝》和《鉗工技能實訓》兩部分,是理論與實踐分開授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實踐操作嚴重脫節(jié),導致理論知識的應用受到限制,絕大多數(shù)學生做不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課程打破了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為目標而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圍繞某一典型工作任務展開,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專業(yè)素質與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整行動原理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yè)行動能力。使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融“教、學、做”為一體。這種教學模式能更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創(chuàng)新、探索的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能力素質,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創(chuàng)新、以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2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 教學模式對教材和教師的要求較高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具有延展性,有利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對所使用的教材和任課教師的要求較高。為了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首先,我院《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課程教學團隊教師自主開發(fā)出版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理實一體化的特色教材《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其次,“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模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求教師不但要精通本課程的理論知識,而且要熟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精通理論而且要能指導學生實際操作,這樣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興趣,并及時給予指導,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因此要求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到企業(yè)中去,到實訓車間去鍛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雙師”型教師。同時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才能保證教學成功進行。
3 精講多練、增加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第一步:精講,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較難理解、較難掌握的知識點,需要教師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進行講解,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和問題,老師要及時進行反饋。對于容易理解與掌握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自學,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討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指導,但是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設定問題,讓學生嘗試完成任務,學生在自己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有新的理解和提升。另一方面,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課堂的優(yōu)勢,使學生在網(wǎng)絡課堂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通過這種網(wǎng)絡化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及時向老師請假,比便更好的掌握所學內容。
第二步:制定加工工藝方案,通過識零件圖,根據(jù)零件圖的尺寸精度要求,制定加工方案,合理選擇加工工具及量具進行零件加工與檢測。
第三步:教師提出問題,針對具體的任務,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教師演示、動手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在完成任務書引導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課程是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內容是以實踐活動來展開,圍繞工作任務的實施來展開學習,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所提出問題的解決,引導問題盡量由易到難,問題的解決過程也就是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獲取的過程。通過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第四步:實踐,學生根據(jù)制定的加工工藝方案進行零件的加工與檢測,同時能夠根據(jù)測量結果對零件質量進行修復,找到差距和不足,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第五步:評價,分為自評、他評和教師評價,對學生制定方案的情況,加工、測量、修復等工作是否按照標準規(guī)范進行,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及5S的工作要求進行。學生完成任務后,各組學生根據(jù)自己團隊在信息搜集過程和具體加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謀求的解決方法,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工具、量具,制定的加工方案,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心得體會等,必須將本組成果以PPT形式向教師和全體同學進行展示匯報。匯報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操作過程有一個總結,同學間還可以互相學習商討,取長補短,總結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這樣一種“學習—實踐—反饋—再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更把學所的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根據(jù)上述結果進行分析,綜合給出每個學生的項目所得成績。
4 結語
通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零件的手動工具加工》課程中的實施,實踐證明,采用此種教學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目標明確,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鍛煉學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快速適應實際工作環(huán)境的能力,為日后的求職就業(yè)奠定基礎,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踐證明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呂曉華,李素朵,張燕.淺論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硅谷,2008(9).
[2] 付驍妍.行動導向法在機械拆裝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輕工業(yè),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