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冰是中高緯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災害,對各類海域使用項目都會造成較大影響。本項目收集整理2002年至2011年的遼東灣海冰數據,建立遼東灣海冰災害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建立查詢管理系統(tǒng),掌握海冰災害的變化趨勢,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查詢系統(tǒng) 系統(tǒng)建設 遼東海域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a)-0021-01
1 建設背景
中國渤海海域和黃海北部海域每年冬天都會發(fā)生海冰,其中遼東灣的海冰最為嚴重,威脅到港口設施、海上交通運輸和生產作業(yè),鑒于海水結冰的特殊性及海冰災害對各類用海項目破壞程度的多樣性,有必要建設海域管理專業(yè)的海冰災害數據庫并開展海冰災害的日常監(jiān)視監(jiān)測及海洋調查,探討不同的冰情下各類用海項目的海冰預警機制及預警體系的構建,以期最大程度地減少海冰災害對不同用海類型的用海項目造成的損失。
2 建設方法
本項目主要是收集整理2002年至2011年的遼東灣海冰數據,結合遙感影像數據和海洋環(huán)境數據,建立遼寧省海域專業(yè)海冰災害數據庫,分析海冰災害演變趨勢,為海洋行政主管單位及海域使用者提供及時可靠的預報預警信息。
通過對遙感監(jiān)測數據、海冰災害歷史數據、海冰災害實測數據、海洋氣象、水文等環(huán)境數據標準化處理,進行遼東灣海冰監(jiān)視監(jiān)測動態(tài)數據庫建設,參照業(yè)內最新的相關規(guī)范、標準,力求建成最完善的、貼近業(yè)務應用的海域管理專業(yè)的海冰災害數據庫,具體包括海冰厚度、海冰外緣線、海冰密集度、海冰溫度、海洋氣候、海洋水文、遙感本底及用海項目屬性數據等。在海洋災害監(jiān)測數據庫的基礎上,利用遙感解譯、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技術,對水文、氣象、以及海冰災害數據的提煉分析,構建海冰災害變化趨勢分析模型,掌握海冰災害的變化趨勢。
3 建設內容
(1)海冰查詢。
可根據時間、厚度、密度、地理位置等指標進行精確查詢和模糊查詢。
(2)海冰演變錄像。
將海冰圖片數據按密度、厚度、進行整理制作成海冰演變錄像文件。系統(tǒng)根據年份對海冰錄像數據進行分類瀏覽,查看對應海冰演變過程,同時支撐按照海冰錄像名稱模糊查詢,通過上傳功能可將新的錄像成果上傳,刪除操作可以將當前正在預覽的錄像刪除(圖1)。
(3)海冰三維展示。
利用技術先進成熟的skyline平臺,實現對海冰數據的三維顯示展現瀏覽功能,使海冰數據在展現上更加直觀,貼近現實。根據海冰的厚度值,將海冰數據三維形象展現在地球球面上,移動鼠標到對應的海冰數據,查看海冰厚度值,當拖拽鼠標動作發(fā)生時,可以對地球任意角度、任意方向進行旋轉、平移、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海冰成果數據的生動展現(圖2)。
(4)書簽功能。
書簽功能提供了收藏當前查看地圖范圍的功能,可將當前地圖范圍添加到書簽,要查看時,雙擊該記錄,即可查看記錄的地圖范圍。
(5)圖層列表。
控制圖層的可見性,勾選服務前面的選中框,可以控制相應服務的可見性;點擊勾選框前面的箭頭,可以展開圖層,可以通過勾選相應圖層控制圖層內數據的可見性,拖拽相應圖層下面的滑塊,可以控制對應圖層的透明度變化。
(6)打印。
對指定的地圖范圍進行打印出圖。
(7)地圖量算。
地圖量算功能提供了在地圖上標注文字,畫點、線、面,并顯示所畫圖形面積、周長等信息的功能,可自定義圖形邊線寬度和顏色。
(8)手電筒。
手電筒功能提供了透過某個地圖服務,來觀察下一個服務內容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周毅仁.十一五”期間我國區(qū)域規(guī)劃有關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5,24(3).
[2] 胡序威.區(qū)域與城市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8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