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期集中回訪了幾家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小型服裝企業(yè),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已經轉做別的品牌了?!?/p>
這些品牌商對于品牌發(fā)展充滿信心、侃侃而談的聲音猶在耳邊,然而卻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轉換了跑道,用他們的話來說:“現在很多大企業(yè)尚且虧損,小品牌就更難做了,還好是剛剛起步,轉換風格比較容易。”
這些轉換跑道的小企業(yè),絕大多數仍然選擇在服裝行業(yè)及其周邊行業(yè)中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大多數是拋棄女裝而選擇童裝、家紡,或從精品女裝轉向一種所謂的快時尚,抑或隨著秋季的來臨索性做起了羽絨服。更有很多老板雖然沒有放棄品牌,但是品牌風格卻面目全非,如從淑女裝直接轉成男正裝。
做品牌是一場孤獨的旅行,更是一次艱苦的修行,很多品牌在只差臨門一腳之時敗下陣來,但是有更多的品牌在剛剛起步之時就開始搖擺不定。所謂創(chuàng)業(yè),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堅定之心。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Con9dbQ7TffsW7fduRyyRw==在于,這些老板在選擇品類、設定品牌風格之初,并沒有結合自身條件與市場情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大多是想當然地認為某種品類比較“火”,就一股腦地投入進去,做了一季發(fā)現情況跟想象不符,又火速撤離。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只是一次未經深思熟慮的投機,根本談不上“品牌”二字。
很多老板說:“趁著品牌還沒有什么知名度,可以方便轉舵,反正也沒有什么固定消費者,不妨每個品類都試試。”然而一個品牌能否成形,能否長遠發(fā)展,并不是短短一兩個季度就能夠體現的,“一夜爆紅”的幸運是百年難遇的。
小企業(yè)最需要的是潛心分析研究,選擇一個最適合的品類和風格,然后義無返顧地走下去。每個行業(yè)中占據最大比例的都是小型企業(yè),然而,回顧那些出類拔萃的龍頭企業(yè)不難發(fā)現,他們都是情有獨鐘、絕不中途放棄的堅定者們。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企業(yè)雖然弱小,但可以做到柔韌,即使起步艱難,仍須堅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