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傍晚,灤州古城的萬家燈火不但把雕梁畫棟的古建筑群映照得如同白晝,大街小巷演出的各種秧歌舞蹈,在陣陣鼓樂聲中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人駐足觀賞。月月有節(jié)慶,天天有活動,是古城旅游景區(qū)最大的文化特色,其中冀東大秧歌是古城每晚必演也是最受觀眾歡迎的民俗文藝節(jié)目。讓冀東秧歌走出冀東,舞出身姿,扭出水平的組織倡導者就是灤縣當地普通農民,43歲的秧歌高手楊國梁。
如果沒有和他聊個把小時,不親眼看看他的秧歌表演和耍扇子手法,僅從他的裝束和外貌很難想象他就是冀東有名的秧歌王。楊國梁除了一年到頭忙于自己的大田作物,農閑時間最大的愛好就是扭秧歌,只要歡快的鑼鼓和悠揚的嗩吶聲響起,他就會激情沸騰起來。從肢體的扭動到每個眼神、舞姿、耍扇都是那樣的全身心投入,而且他可以扮演冀東秧歌中的所有行當,從輕盈秀美的小姐、年青瀟灑的公子到蠻橫無理的丑婆,只要楊國梁一上場,總是演繹得那樣的淋漓盡致,技高一籌。冀東秧歌雖然很少有說唱的臺詞,但楊國梁舞動的肢體語言足以調動觀眾的所有視覺感官,比單純的舞臺說唱更具魅力。每逢節(jié)假日和大的秧歌賽事,楊國良總是帶隊參與演出,還常受邀到其他鄉(xiāng)鎮(zhèn)秧歌隊當輔導。有許多行家里手評價,只要楊國梁在場,多么高難度的秧歌比賽都不愁拿不到大獎,可見他在這方面的口碑和影響。
2009年楊國梁作為冀東秧歌的領軍人物參加了當地組織的大型“感恩萬里行”活動,赴河北西柏坡、安徽小崗村、江蘇華西村、山西大寨、四川北川等地演出,每場精彩的秧歌表演都讓眾多當地的觀眾拍手叫好,尤其是楊國梁獨創(chuàng)的秧歌扇子功,一把普通的彩色舞扇在他手里千變萬化,隨心所欲,只要楊國良涂脂抺粉扮上裝走上舞臺,他的舞步身姿不亞于科班出身的演員。柔軟的腰肢、蹁躚的舞步、嫵媚的眼神,踏著鼓樂的節(jié)奏,楊國梁總是形神兼?zhèn)渑こ鋈碎g百態(tài),扭出風情萬種,扭出冀東秧歌的神韻,自然有無數觀眾為他拍手叫好。
楊國梁連小學都沒畢業(yè),但他天生喜歡扭秧歌,為此他不辭辛苦向名師求教,離開家到外地學習,多年的勤學苦練使他成了當地有名的秧歌王。名聲在外,徒弟眾多。1990年風華正茂的楊國梁參軍入伍,3年的軍旅生涯他雖然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舞友,但他在繁忙的軍事演練中仍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節(jié)假日他自己扮裝,靠音響伴奏在軍營里為戰(zhàn)友扭秧歌,找樂趣。他那高超的演技讓戰(zhàn)友們贊嘆不已。有一次他去河南洛陽牡部文工團看望戰(zhàn)友,正巧部隊舞臺上有幾個團員練習手中的舞扇,楊國梁登臺示范,他嫻熟自然的扇子功讓專業(yè)文工團演員自嘆不如。
2003年他復員回到家鄉(xiāng),一邊耕種幾畝農田,一面經銷建筑材料,他的勤奮和誠實使家庭小日子過得很紅火。生活富裕了,楊國梁更有精力從事自己的愛好。三里五村只要有秧歌演出,楊國梁幾乎場場必到,而且每場演出都博得個滿堂彩。為了扮演不同的秧歌演員角色,他從各式服裝道具到各類化妝用品,不惜重金全是自己挑選置辦。每逢年終歲末、大的節(jié)假日活動他更是個大忙人,從地方秧歌隊的組織、節(jié)目編排、藝術輔導,他跑前跑后有時連飯也顧不上吃。多年來在冀東大地他既是公認的秧歌賽評委,又是一名出色的秧歌演員,參與的各種秧歌比賽和演出難以計數,各類獲獎證書就有一大摞。2010年他參加了河北省只有54名秧歌名家參與的健身秧歌教練和裁判培訓班,更為他的愛好夯實了基礎。
2011年復建的灤州古城仿古建筑群形成旅游規(guī)模之際,天南地北的游客每天絡繹不絕,成為冀東新的旅游景區(qū),古香古色的古城為冀東秧歌愛好者提供了理想的演出之地,古城旅游公司的重視與投入更為楊國梁施展才藝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從組織冀東秧歌進古城的那一天起,楊國梁就被聘為灤州古城民間秧歌編導,歷屆秧歌大賽他都是最有發(fā)言權的評委,每次大型秧歌演出,楊國良都要披掛上陣,為冀東秧歌贏得無數榮譽。
有人評價,復建的灤州古城為冀東秧歌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理想舞臺,楊國梁因冀東秧歌舞出了名聲,冀東秧歌因楊國梁的才藝培養(yǎng)造就了一大批民間藝人而響譽冀東。
楊國梁的高超秧歌才藝,源于他刻苦的學習演練。評劇、歌舞他都善于將其中的精華融于自己的秧歌技藝。一次他在外地觀看戲曲電影,上映的是評劇名家新鳳霞的代表劇目“花為媒”,其中劇中人物張無可與賈俊清在后花園相會有一個賞花對唱的片段,劇中的水袖舞姿、相互交換的眼神著實讓他動情。電影散場后,他悉心揣摩劇中的一招一式。最終自己消化吸收其中的精華,把它融于冀東秧歌小品《人面桃花》劇目中,他扮演的村姑俊俏靚麗,惟妙惟肖,深得大家賞識。
隨著秧歌演技的提高,楊國梁已不滿足當地普通的秧歌舞姿,幾年前他慕名拜全國秧歌名家。拜曾進京為國家領導人扭秧歌的民間藝人倫寶山為師,經高手點撥和自己苦心鉆研,楊國梁的秧歌演技與日俱增。尤其是他創(chuàng)造的組合扇花,做到了人隨扇舞,扇隨人意、人扇合一。他的肢體、面部表演更是隨著秧歌的劇情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楊國梁說,扭秧歌是大眾藝術,可謂遍布大半個中國。東北秧歌的豪放大氣,江南秧歌的靈秀乖巧,冀東秧歌與其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劇情表演,他不是要求整齊劃一的舞姿或曲調悠揚的說唱,而是要通過演員的面部表情、舞姿、肢體、眼神反映劇情內容、人間的真善美和喜怒哀樂。
在當今國家提倡發(fā)展旅游文化產業(yè)的同時,楊國梁要借助灤州古城這個平臺,培養(yǎng)組織更精干的秧歌隊伍,充實更豐富的秧歌表演技藝,讓冀東秧歌走出冀東,扭紅全國。他說:我最大的心愿,是讓脫俗的冀東秧歌載歌載舞地走進春節(jié)晚會、走進國家大劇院,贏得大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