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是教師神圣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
我們目前倡導的素質(zhì)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但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是許多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且它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日趨嚴重,以致到了九年級,很多學生開始放棄英語,使得英語教學墮入了被動難堪的場面。因此,我認為如何運用新課程理念,轉化英語學困生,使其英語學習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解決兩極分化問題,是每一位一線教師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初中英語教學兩極分化的成因
每個學科都存在兩極分化,英語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為什么英語兩極分化現(xiàn)象明顯比其他學科嚴重?這需要我們認真分析。
(一)初中生自身特質(zhì)是學生兩極分化的潛在主因。在七年級的英語課堂上,部分學生因學習基礎差從一開始就跟不上全班同學的學習步伐,成了英語學科的學困生。學困生因無明確的學習目標,用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看待自己的學習,又處在身心發(fā)育階段,意志力薄弱,逆反心理強,基本上沒有預習和復習等好習慣。部分教師對這樣的學生黔驢技窮,最后只能聽之任之,而這些學生也自暴自棄,不求進取,這直接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導致很多學生成為后進生。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方法是發(fā)揮學生學習才能的手腕,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途徑。假如有良好的學習能力而無恰當?shù)膶W習方法,猶如有箭無弓。
學生是在漢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的,因而受母語的影響很大,習慣用漢語思想方式學習英語,這樣干擾了英語學習的開展。隨著對英語新穎感的消逝和教材內(nèi)容難度的加深,不少學生開始慢慢對英語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興趣和積極性下降,學習成績必然下滑。長此下去這些學生也就成為了后進生。
二、有效消除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途徑
(一)切實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實施分層教育,對癥下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營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把學語言、用語言結合起來,既體現(xiàn)語言的實踐性,又體現(xiàn)學生學習語言的主體性。教師要以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上。根據(jù)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對后進生進行分層,后進生往往分為“調(diào)皮注意力差型”、“偏科差生”、“基礎過差生”三類?!罢{(diào)皮注意力差型”學生腦子靈,反應快,稍微懂了就不愿聽,注意力很難集中,他們好勝心強,愛動、貪玩。教師要想辦法把他們的精力聚到英語學習這個焦點上,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捌撇钌敝幸耘鸀槎?,她們愛面子,羞于發(fā)問,學習上死記硬背,靈活運用少??赏ㄟ^觀察、談心,促使她們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信心,促進英語學習?!盎A過差生”雖然比例最少,但他們大都自卑心理重。教師可采取感情傾斜的方法,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樹立自信,迎頭趕上。
(二)寄予期望,培養(yǎng)情商。情感是教育的窗口,它不僅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而且是知識活動的動力系統(tǒng)。因此,沒有情感的教育是難以想象的。英語教學要取得成功,只有將智商與情商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融為一體。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具有雙重身份特征,他們既是學生,又是具有自主思想的人。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應該把這一過程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渠道。課堂上那灑向全體學生充滿無限信任、關切的眼神;那不躁不怒、抑揚頓挫的語言;講解時那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解釋;提問時那一句句彬彬有禮的“please.”……通過這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傳遞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在這種其樂融融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有了感情基礎,就會在一種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去聽、去想。后進生一般都比較脆弱,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壓力和自卑感。這樣,學生不僅接受了知識,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情感的體驗,這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前提,也是施行愉快教學的關鍵。所以我們對待學生,多用肯定取代否定,以激勵取代批評。只有教師對學生懷有真摯的情感,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情意濃濃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感受快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重視情感的遷移作用,才會讓學生在愉快教學中求發(fā)展,求進步。
每個學生除共性之外,還各有特點,他們對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評價,因人而異。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為學生主動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三)培養(yǎng)興趣,增強動力。英語成績差的學生除了學習習慣差外,往往對英語沒有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興趣的培養(yǎng),對轉化后進生尤其重要。課堂上舉例時盡量選用貼近日常生活的事例,縮短英語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
為了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必須從兩方面努力,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二是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誘因條件。英語是一門以語言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所有英語教育活動中最吸引學生、最易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就是語言交流。因此,只要學生有要求,就給他們提供交流的時間和場所,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將那些注意力不穩(wěn)定、習慣差的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使之精力集中,以愉快的情緒自覺地投入到有趣、有用的英語學習中,必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英語可以說是英語教學的啟蒙階段,只要教師綜合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知識,從多角度預測和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心中有后進生,關愛后進生,以理服人,肯多花一些心血,則多數(shù)后進生是完全可以轉化的,甚至可以轉化為優(yōu)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