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作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了情境教學法、精讀講練教學法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從學情出發(fā),力行減輕學生課外學習負擔,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在不同階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實施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通過應用與嘗試,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中、小學生心理成長特點及認知特點的差異,在推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中也遇到了很多小學生不適應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談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對策。
一、把自由還給學生,把課外活動時間還給學生。
根據(jù)小學生對抽象知識的學習常常不感興趣,有畏難情緒,對學習內容、學習的目的和學習效果不太關心,注意力集中持續(xù)時間短的特點,可采取以下幾點方法:
課上學生通過體驗生活游戲活動,交流收集有關資料,談感受、談愿望、談理想。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實驗,合作探究,總結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結果。學習形式上可以獨自看書學習,可以小組合作討論,如低年級識字教學可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住某個字的,既交流了學習方法,又加深了對字的記憶。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可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加強對課文思想感情的理解,閱讀方法有朗讀、默讀、精讀、略讀。朗讀又分為自由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男女賽讀、分角色讀、一聽一讀,互相監(jiān)讀等。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采用形近字比較識字法、拆分偏旁識字法、圖字結合識字法、詞句結合識字法等學習方法。
如小學語文學科低年級階段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一般為學會寫生字,認生字,理解生詞,讀通順句子,讀通順課文,第二課時圍繞中心問題,理解課文,深化字詞的理解與記憶。至于哪些生字要求會寫,哪些生字要求會認,課文后已用不同的顏色和標題提示了,并不用教師每節(jié)課都將這些字逐一寫在教學目標中,強調會寫的字有哪些,會認的字有哪些。語文課以看書看教材,采用多種形式的讀為主,語文課上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讀一讀、寫一寫、想一想、說一說,完成識字、組詞、重點句段的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寫作方法等。例如識字教學,可讓學生聽寫生字或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識記某一個字的。語文課上研討學習文章后的思想感受,從一年級識字教學開始就應該教會學生。高年級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一般為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理解課文大概內容,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為理解重點句段,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
二、善于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質和探索精神。為此,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關愛學生,寬容學生,給學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時空,允許課堂上有笑聲,鼓勵學生議論、爭論、討論,促使學生敢于質疑,彰揚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而質疑是好的課堂氣氛的最重要的標志,因為質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問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也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
如在教學《鳥的天堂》時,筆者抓住“那歌聲真好聽”這句話,設計這樣的思維訓練題:“那歌聲真好聽,那就放一段鳥叫聲(配樂)給你們聽聽。請閉上眼睛,圍繞課文內容和中心,想象鳥兒在唱什么?”一段鳥叫聲放完后,孩子們的思維活躍了,紛紛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這環(huán)境真幽靜,晚上睡覺很舒服。這榕樹又大又茂盛,真好玩!這里的農(nóng)民真好,不許人來捉我們,我們生活得多么快樂!我們無憂無慮地在這樂園里活動、棲息,就像在天堂里一樣幸福!”這樣多角度、多層次地解決問題,既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使學生領會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三、教師要組織學生參加多種語文興趣小組,在活動中增強素質。
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就會更加主動、積極。為此,我班成立了多種興趣小組。
比如學完《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之后,筆者組織了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大的主1bfc94815b7283c2650e87a808331e6a88134850e0e31a01be8a2beca16dcdc5題之下包含四個子課題:1.地球媽媽的眼淚(搜集資料、小組討論);2.我是環(huán)保小專家(知識擂臺賽);3.綠化家園植樹活動(小組合作植活一棵樹,并記錄小樹苗的成長過程);4.寫給全人類的一封信(寫作、大組匯報交流);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逐個進行上述活動時,將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資料、安排觀察時間和方式,以及組織擂臺賽的討論,從而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交流合作能力。
再如在“走進三國”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可以這樣設計:1.仔細閱讀少兒讀本《三國演義》或有關《三國演義》的導讀。2.小小三國迷競賽活動。由學生自己主持,教師從旁協(xié)助,利用多媒體播放題目,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3.說說閱讀時遇到了哪些問題,現(xiàn)在已經(jīng)解決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提出未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商討解決方法。4.“心目中的三國英雄”。引導學生評析書中人物,通過展開辯論,學會全面評價人物。5.搜集由《三國演義》故事演變而來的成語或歇后語。
又如創(chuàng)作小組的一些活動設計:1.爸爸小時候的趣事。請你做一回小記者,采訪爸爸小時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兒時的生活經(jīng)歷,然后選擇一件有趣的事記下來。有興趣的話,可在此基礎上寫一篇作文,投送給學校廣播臺或某報刊編輯部。2.請你做一天小當家,體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勞動,寫一則日記。3.媽媽的嘮叨。模擬一種生活場景,由兩位同學進行模擬電話交流。想試試嗎?4.電視機前的評。在電視機前,你們一家人會說些什么呢?請以三位同學一組進行小品表演。5.想嘗試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覺嗎?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搞一次“家庭聯(lián)歡會”,主持人就由你擔當,從中體驗家的溫馨與幸福。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花蕾出版社,2012.03.